黃鵬芬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護理配合。方法? 選取2020年12月~2022年02月我院收診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隨機抽取11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雙盲分組方式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6例。其中,參照組行傳統護理,觀察組行護理配合,對比分析不同組別下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相比參照組均明顯更低,組間比對分析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觀察組在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等負面情緒評分方面均低于參照組,統計學分析對比有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對比分析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經對比分析有具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參照組,統計學分析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經護理配合下的護理效果理想,可保障手術效果,改善負面情緒,提升生活質量,具極佳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配合;護理滿意;負面情緒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常見手術類型,屬于微創手術范疇,具有操作簡單、出血少、切口小、恢復快等諸多優點。但手術操作不可避免會對患者帶來創傷,可能出現術后并發癥,影響手術及康復效果,因而臨床要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以保障手術治療效果。本文針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護理配合進行分析探究,詳細內容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7月收診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隨機抽取11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雙盲分組方式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6例。觀察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49.21±2.71)歲。參照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48.66±2.6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中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下文比對分析。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膽囊類疾病診斷標準;②符合腹腔鏡切除術手術指征;③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準予實施。
1.3 方法
參照組患者行傳統護理。
觀察組患者行護理配合。①術前護理配合方面。護理人員需于患者術前1日行訪視探巡,向患者充分講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基本流程和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對病癥治療的正確認知和重視程度;列舉我院既往成功治療案例,緩解其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術前6小時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患者進入手術室前,需提前調整好手術室內溫度和濕度,準備好手術相關的藥品、工具和器械,檢查器械是否可正常使用,保障手術順利進行。②術中護理配合方面,針對于巡回護士的配合。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需對其基本信息進行詳細核對,將患者擺放合理的手術體位,建立靜脈通路,確認電凝負極板的有效連接,以避免術中灼傷患者,配合麻醉醫師對患者進行有效麻醉。在對患者建立氣腹后,需將其體位調整至頭高腳底位,將患者膽囊部位充分暴露于術野內,控制氣腹針流量和腹內壓,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準備好36.9℃~37.9℃左右的生理鹽水,避免腹腔與器械溫差過大而引發患者應激反應;同時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生惡變需立即告知主治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治療。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對手術中使用的器械進行全面清點,確認無誤后告知主治醫生并完成手術治療。③術后護理配合方面。護理人員需靜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將其送至病房,并做好與病房護理人員的工作交接,及時將手術結果告知患者家屬;檢查手術室內的電源切斷情況,將機械設備的所有導管、通路拔除,做好手術室的打掃和消毒。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詳細記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變化情況。②負面情緒:在臨床通用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下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評分,每表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越嚴重[1]。③疼痛: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評定下評分患者疼痛程度,共10分,0分表示患者無疼痛,10分表示患者疼痛劇烈且嚴重,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2]。④生活質量: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定下評分患者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包含社會功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三項,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向相關性,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越明顯[3]。⑤并發癥:記錄患者發生皮下水腫、發熱、肩頸酸痛、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例數。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4-5]。⑥護理滿意度:使用臨床通用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分數在50分以下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分數在80分以上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50~8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工作相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相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6]。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全部數據指標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率等指標異常率使用%表示,并行卡方驗證法檢驗;計量資料,如患者的臨床指標、負面情緒評分、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等指標使用(±s)表示,并行t驗證法檢驗。P<0.05表示對比分析具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不同組別下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相比參照組均明顯更低,組間比對分析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組別下患者護理前后負面情緒評分的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的對比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觀察組在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等負面情緒評分方面均低于參照組,統計學分析對比有意義(P<0.05)。見表2。
2.3 不同組別下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護理前疼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對比分析具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 不同組別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為3.57%,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經對比分析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不同組別下患者護理滿意率的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結果為94.64%,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統計學分析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5。
3討論
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相比參照組患者均明顯更低;經護理后,觀察組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評分方面均低于參照組,且觀察組護理后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另外,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為3.57%,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護理配合效果理想,可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減輕術后疼痛和負面情緒,切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保障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普遍偏高,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高賢,張霞,張丹.探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策[J].飲食保健,2020,7(13):24.
[2]何玉清,江均良,張凌云,等.整體手術配合護理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6):190-192.
[3]蔡藝敏,陳珍梅.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20,39(1):106-108.
[4]徐艷云.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效果觀察及并發癥發生率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85):116,119.
[5]隨瑩瑩,姚青,饒娟娟.對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配合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3):217-218.
[6]王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的手術配合護理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1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