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淑思



摘要:目的? 探究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慢性胃潰瘍患者10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試驗組行針對性護理,分析兩組護理結果的差異性。結果 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干預后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慢性胃潰瘍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可提高護理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且能夠增加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慢性胃潰瘍;護理價值
慢性胃潰瘍是消化內科疾病的一種,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藥物因素、飲食因素、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過多、精神因素、遺傳因素、胃運動功能異常所致[1]。慢性胃潰瘍的發生會對患者的正常飲食、生活等造成影響,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治療和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對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護理中的效果作觀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慢性胃潰瘍患者10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0例。
納入標準:(1)慢性胃潰瘍確診者;(2)重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者;(3)依從性較好者;(4)精神、智力正常者。
排除標準:(1)藥物過敏史者;(2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試驗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8~75歲,平均年齡(47.96±7.58)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病程(2.15±1.22)年。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7~74歲,平均年齡(48.01±5.60)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病程(2.14±0.98)年。兩組慢性胃潰瘍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被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按照醫囑實施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藥物有關知識,包括用藥時間、劑量、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對策,囑咐患者不可私自更改用藥方式,在出現異常時,應及時來院就診。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根據氣溫合理增減衣物,根據自身耐受情況適當運動,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試驗組行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按照患者的理解、學習能力、教育程度,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護理人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發生的具體原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對于患者存在的疑問應耐心解答,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強化患者的管理和監督,掌握慢性胃潰瘍的作息、飲食等注意事項[2]。
1.2.2 飲食護理
不良飲食習慣是胃潰瘍的主要病因,充分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和護理干預,不可暴飲暴食,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煙戒酒,盡量選擇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以易消化、高蛋白質食物為主。與患者和其家屬溝通時,詳細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飲食手冊,指導患者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1.2.3 生活護理
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告知其保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可通過睡前泡腳等方式改善睡眠質量。囑咐患者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不可熬夜。
1.2.4 心理護理
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強化對患者情緒變化的觀察,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給予鼓勵和心理支持,列舉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3]。指導患者通過多種方法放松心情,若存在嚴重煩躁、焦慮等情緒,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其適當參與社會活動。為患者講解冥想訓練、肌肉放松訓練的方法,舒緩不良心理[4]。
1.2.5 隨訪
出院后,每周以微信、電話的方式進行隨訪,充分了解患者的運動、作息、飲食、用藥等情況,囑咐患者按時用藥,及時復診。指導患者寫治療日記,并根據日記情況,調整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干預的效果、干預前后心理狀態、生活質量進行觀察,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的差異性。
干預效果:顯效為胃鏡檢查顯示胃潰瘍完全愈合;有效為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較治療前縮小明顯;無效為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較治療前不存在明顯變化,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總有效率。
心理狀態:HAMA評分、HAMD評分分別評價焦慮、抑郁狀態,分數越高代表焦慮、抑郁越嚴重。
生活質量:SF-36生活質量評分評價,0~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護理滿意度:以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即滿意(81~100分)、基本滿意(60~80分)、不滿意(0~59分)。(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總滿意率。
1.4 數據分析
應用SPSS 22.0版本軟件進行此研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效果分析
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分析
兩組干預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干預前,SF-36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試驗組干預后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滿意度分析
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3討論
慢性胃潰瘍患者的病程較長,且疾病易反復發作,會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是患者在治療中易受到不良心理、不良飲食等影響,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增加疾病復發的發生率。因此,在患者治療中配合有效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干預后HAMA評分、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針對性護理的實施,可更好地提高慢性胃潰瘍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其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且可增加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因為針對性護理可從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隨訪等方面出發,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知識的了解度,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提高治療依從性,更加規律作息,改善不良心理狀態,確保治療的效果[5]。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應用于慢性胃潰瘍患者中有著較高的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睿. 基于Orem自理理論的綜合護理對胃潰瘍患者不良情緒、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9):3611-3613.
[2] 王文玲,閆麗娟. 個性化飲食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慢性胃潰瘍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分析[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24):4042-4043.
[3] 崔梅. 基于Orem自護理論的綜合干預對胃潰瘍患者自護能力、生活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6):1094-1097.
[4] 張真真,楊冬冬. 基于"317護"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胃潰瘍患者服藥依從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臨床醫學工程,2021,28(12):1719-1720.
[5] 張靜,趙連霞. 個性化護理對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滿意度及并發癥的作用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