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魯霞
經濟現代化,也迎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科技思維作為一種先進的思維方式,對于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是大有益處的。提高政府審計的質量要求,需要借助大數據的力量,但是也無可避免地會出現如何在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中提取和分析可用信息的問題。由于專業人才匱乏,體制機制不完善限制了大數據效用的發揮,如何借助科技思維進行政府審計的信息化建設,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大數據的優勢出發,分析大數據時代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探究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途徑,以適應政府審計的先進要求,提高政府審計的質量。
提高政府審計質量需要引導審計工作人員切實履行應盡的審計責任,在審計過程中借助現代化技術作為支撐。大數據時代匯集了社會人口、財政稅收等各方面的數據信息,給各個行業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和商業價值,也方便政府部門的審計工作。大數據產業這一新興事物的發展前景大好,習近平總書記也指明大數據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嶄新階段,對于保障國家數據安全、改善民生等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當前審計任務繁雜、人員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大數據作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對于提高審計能力發揮了關鍵作用,促使審計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大數據對政府審計的重要意義
一、降低政府審計風險
不同于傳統的審計工作流程,審計工作人員借助大數據的力量,以對所獲取數據的全樣本審計取代了以往的抽樣分析,降低了抽樣審計所帶來的與實際結果的誤差。大數據可以降低審計工作的風險,尤其是技術方面的風險程度,通過全面準確地管理審計所需的財務數據,擴大樣本量的覆蓋范圍,增強了數據的可靠性,使得審計結果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提升政府審計質量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現代化技術可以運用到對審計工作流程的監督控制中,及時發現問題,以此來提高政府審計的質量。運用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分析復雜的數據,也可以根據已知的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借助數學方法和計量模型,結合有效的審計數據進行預測。根據數據的特征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助于把控審計工作的走向,確保審計信息處理的過程不被打擾,政府審計的管理效率也得以提升。
三、提升政府審計時效
大數據時代的審計工作解決了傳統審計中存在的時效性不強的問題,從一開始就對不合理的行為進行干預,避免事后出現問題的可能。借助互聯網平臺完成數據的收集、分析并加以審計,由實時監督取代事后監督,提高了審計的效率,使得審計結果也更具時效性。
政府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
審計部門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經濟的運行情況,因此審計部門需要時刻保持對社會經濟信息的敏感度,及時錄入相關信息,在發生重要事件時實時作出反應,分析其中的內容數據。在審計工作中運用大數據思維是時勢所需,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設也是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使得審計工作更具有科學性,這也反映了審計信息化的實時性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審計涉及的眾多領域的數據量也在持續增加,這些數據是真實的,并不是借助數學推理或者模型預測的方式得來,這些可靠數據具有很強的價值。在大數據時代,審計部門承擔著服務國家治理的職責,運用多種財務信息處理方法深度挖掘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運用于國家治理方略是必然選擇,也體現了審計信息化的多元性特征。
同時,政府審計信息化也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借助網絡技術的支撐作用,使得審計范圍逐步擴大。審計信息化系統的公開透明帶動了政府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和高效性,確保政府審計部門順利達成預期的工作目標。
影響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審計數據方面
在數據方面,主要涉及規范性、數據分析過程以及數據安全等問題。在數據規范方面,由于數據是審計工作的基礎,如果被審計的數據內容與格式不規范,關鍵信息不全,就會影響使用,審計人員需要對獲取的數據進行轉化整理,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在數據獲取方面,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存在局限,導致信息存在不對稱性,數據不能完全共享,導致數據不具有全面性。在數據分析方面,由于數據量大、關系復雜,邏輯層面很難把握。在保障數據安全方面,由于集中度不夠,數據極易遺失和損壞。此外,利用云計算時,將一些重要的數據暴露,影響了政務數據的安全性。
二、審計人員方面
人才在審計工作開展中發揮了根本作用。但傳統的審計人員往往將自己局限在熟悉的領域內,審計經驗豐富,但是范圍有限,對新的審計項目缺乏分析能力。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加,審計人員沒有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在完成既定任務后也很難有精力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此外,審計制度沒有形成嚴格的約束力度,部分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形成強烈的數據安全意識,沒有嚴格做到保密要求,審計工作所使用的電腦連接外網,工作結束后沒有及時把重要數據歸檔或刪除,都可能埋下數據泄露的隱患。
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實施建議
一、加大政府審計技術的投入力度
審計人員在龐大的數據量面前精力往往是有限的,這種情形導致審計工作的效率很難被提高。因此政府應該借助大數據的推動作用,加大審計技術的投入力度,引進高科技的審計工作設備,不斷完善安全高效的管理系統,從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
二、轉變政府審計人員思維方式
在大數據時代,審計人員不應該局限于以往的思維模式,應該有大局意識,自覺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學會善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運用移動互聯網收集數據、云計算分析數據,完善審計方式,彌補傳統政府審計工作模式的局限性。鼓勵審計人員積極探索,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挖掘有價值的審計線索,將促進審計信息化納入自我成長的目標之中。
三、培養具備信息化能力的審計人才
政府審計部門需要對現有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加強人員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程度。必要時,可以先引進一些具備信息化能力的審計人才,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提升其他審計人員的審計信息化能力,牢固樹立大數據思維。在人員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基礎上,組建大數據審計專業團隊,以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
四、規范政府審計數據庫接口
開展政府審計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作用。以多層次的數據為基礎,將現有的成熟的審計方法加以運用,將大數據與政府審計相結合,構建一個完備的財務審計信息平臺,以此對傳統的政府審計技術加以規范。同時,制定相應的數據標準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確保被審計單位嚴格執行統一的數據上報標準,減少后期數據整理的成本。此外,為了保障數據安全,要嚴格落實保密制度,使用專門的網絡訪問數據,對審計部門的電腦定期檢查,規范內外網使用原則。
在大數據時代,運用信息化技術處理審計數據在節約人力成本、解決審計信息處理中的結構性問題、提高政府審計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傳統審計模式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審計信息化進程。政府審計與大數據相結合已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對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有效利用大數據帶來的機遇,促進政府審計工作的科學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