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日前,中宣部授予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qū)經理錢海軍“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燈暖千萬家、奮進共富路的新時代勞模代表。
時代楷模,是在特定時期內,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值得人們尊敬、傳頌和學習的人物,也是對這樣一種榜樣人物的崇高評價。
自2014年以來,“時代楷模”的群像里,涌現(xiàn)出朱彥夫、塞罕壩機械林場、海軍372潛艇官兵群體、鄒碧華、黃大發(fā)、尕布龍、南仁東、黃大年、航天員群體、張富清、張桂梅等典型。他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彰顯著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
錢海軍作為寧波人民的代表,躋身星光閃耀的“時代楷模”群體,是他和他的服務團隊的榮耀,也是寧波這座愛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驕傲。
仔細閱讀錢海軍的事跡,會覺得他所做的似乎只是些平凡、瑣碎的小事。但正所謂“平平常常見精神”,透過一些細節(jié),不難領悟錢海軍的精神所在,以及他擔得起“時代楷模”光榮稱號的原因所在。
錢海軍在電力公司工作,他進家入戶為群眾服務,也帶名片。只不過,他的名片是手寫的,上面只有三行字:電話號碼、電力義工、錢海軍。他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寫得很大,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讓眼睛不好的老人,也能看得清楚。而且,為了方便有需要的人隨時找到他,錢海軍23年來沒換過手機號碼,365天“在崗”,24小時“開機”,被100多位孤寡老人當成“親兒子”,被服務對象稱為“萬能電工”“電力110”。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1999年成為“電力義工”以來,23年間,錢海軍完成了2.5萬小時的志愿服務。有人為錢海軍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一年工作50周,那么,一年的工作時間,就是2000個小時。錢海軍志愿服務2.5萬個小時,就是多工作了12.5年。“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錢海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志愿服務,不僅為服務對象解決了困難,帶去了溫暖,也延展了他的人生長度、高度和厚度。
2021年10月,錢海軍和幾位同事從慈溪出發(fā),遠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了解那里困難殘疾人家庭的用電情況,12日去,15日回。對接工作的是布拖縣殘疾人聯(lián)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伍是光。錢海軍向他說明來意,并介紹了“千戶萬燈”殘疾人貧困戶室內照明線路改造公益項目。伍是光聽了很高興,但對項目啥時候能啟動,沒抱太大希望。
不料,分別僅10天,錢海軍又來了。伍是光大吃一驚:“你還沒回去嗎?”錢海軍笑道:“不是,我又回來了。”這次,馬不停蹄地全面摸清情況后,11月1日,錢海軍第三次踏上涼山州的土地,當天便開始了“千戶萬燈”項目。錢海軍的雷厲風行、務實肯干、平易近人,讓伍是光刮目相看,稱呼也由“錢理事長”改成“錢大哥”,又改成了“老錢”。
“觀其言而察其行”,一個人的精神,就蘊藏在他的行動中。錢海軍做的是服務工作,我們常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怎么才算“全心全意”?標準也許很多,但學會設身處地為服務對象著想,絕對是一條“金標準”,也最能體現(xiàn)服務精神。
錢海軍為民服務的細節(jié),難以盡述,也早已超出了電力服務的專業(yè)領域。但僅上述兩件,就足以說明,他無論是做本職工作還是開展志愿服務,都是全心全意投入。想到老人特別是貧困老人的難處,錢海軍數(shù)十年如一日為他們服務,隨叫隨到,沒有一種精神支撐,是萬萬做不到的。
北宋蘇轍有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錢海軍發(fā)起“千戶萬燈”項目,不是說說大話,裝裝樣子,而是像對待“腹心之疾”那樣,走遍浙、藏、吉、黔、川五省(區(qū)),為雪域高原、偏遠山區(qū)的貧困者送去服務。
在赴全省各地的巡回報告會上,個子不高、總是面帶微笑的錢海軍,將手放在胸口,宣誓一般說:“我愿意一輩子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用微薄的力量,去點燃一盞盞溫暖的燈。”時代呼喚奮斗,社會需要奉獻。錢海軍的誓言,既是自我加壓——真誠服務永無止境,也是熱切期盼——期盼更多人“為愛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