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星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34次來寧波考察,多次對寧波文化工作作出指示,從站位高度、建設規劃、內涵底蘊等方面對寧波文化工作進行了總體指導和謀篇布局。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論斷,為打造文明典范城市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寧波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高地。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體現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城市進程中的“寧波實踐”和“寧波路徑”。
一、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展示現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舉措
全國文明城市是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品牌,而文明典范之都則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升級版”。在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周期中,寧波作為有較強示范引領作用的9個全國文明城市之一,將先行開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這是中央文明辦對寧波文明創建工作的高度認可。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標準推進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構建全面覆蓋、富有實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這是對寧波高層次、高水平、高品質開展文明城市升級創建的具體要求,更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展示現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舉措。
2002年12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寧波考察調研時指出,寧波作為浙江經濟發展的龍頭之一,要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產業,繁榮大文化。突出港口城市的特色,以“百里三江文化長廊”為重點,加快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繁榮港城文化,展示現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2003年5月,習近平在寧波調研時再次強調,寧波要努力實現“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產業、繁榮大文化、構筑大都市”的目標。2005年5月,習近平在寧波進行加快文化大省建設調研中,對寧波在浙江文化大省建設中的地位、作用、方向等作了系統論述,為寧波文化工作確立了基調,謀劃了藍圖。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歷次關于寧波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國文明典范之都的創建實踐中,寧波要從“胸懷兩個大局、服務國之大者”出發,致力于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融入世界格局的重要窗口,以“進一步繁榮港城文化,展示現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為目標,以獨特的開放氣質為基底,強化區域認同、文化自信,構建“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魅力都會,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堅實的文明支撐,這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賡續傳承和深化拓展。
二、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不斷提高文化影響力和增強文化軟實力”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學實踐
2005年5月,習近平在寧波進行加快文化大省建設調研中強調,要積極挖掘潛力,充分發揮優勢,注重把地域的、傳統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通過不斷提高文化影響力和增強文化軟實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浙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競爭力。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寧波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打響“在寧波,看見文明中國”的品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寧波文化工作的深厚期冀,也是寧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斷提高文化影響力和增強文化軟實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實踐方向。
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承載著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形象魅力、發展活力和治理能力,是具有顯著創建帶動力、價值引領力、區域輻射力、國際影響力的文明城市范例。在文明城市的判定標準中,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程度決定著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決定著城市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決定著城市的未來發展格局。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發展興盛,經濟是筋、骨、架,文化則是精、氣、神。
文化軟實力與發展硬實力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今年的寧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塑韻、以文興業,建設新時代文化高地,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大提升”。這正是基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重要論述的深刻理解而闡發,體現了寧波文化工作與黨的文化建設方針的高度統一。
三、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積極推進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社會的互促共進”重要指示精神的共富路徑
2005年5月,習近平在寧波考察時指出,像寧波這樣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要充分發揮深厚文化底蘊的優勢,積極推進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社會的互促共進,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群眾,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構建和諧社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思想保證、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高質量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力實施文化“名家引育、名品原創、名企壯大”工程,讓新時代港城文化大放異彩。這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波文化工作要與經濟、社會工作互促共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實現文化惠民、精神共富的探索路徑。
寧波在文化先行、精神共富的路徑探索中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古有河姆渡—井頭山史前文化遺產,甬劇、十里紅妝等非遺文化名片,今有“書香之城、音樂之城、影視之城”城市文化品牌,歌舞劇和書展等文化創新成果。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實踐,有力推動了文化與經濟、文化與社會的互促共進,為寧波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
寧波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也是以陽明心學為代表的浙東學派的圣地。高質量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讓悠久的歷史文脈煥發時代的勃勃生機,是復興文化遺產、實現文化興城的重要路徑。未來五年,寧波還要在進一步增強文化形象辨識度、講好寧波文化故事、厚植社會文化情懷上下功夫,著力實現以“文”載道,興“產”固脈,引領寧波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建設共同富裕先行之市。
(作者單位:寧波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