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鄭吉 夏楓
“十三五”期間,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寧波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9%,較2015年上升10.2個百分點,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2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9%,成為第三批省級清新空氣示范區。“十四五”期間,隨著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寧波市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需要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進行深度調整。
“十三五”期間寧波大氣污染減排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間,寧波大力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特別是在涉氣主要污染物減排方面,減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間,率先在全省開展VOCs(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累計治理1044家企業,全市VOCs下降27%;燃煤污染治理基本完成,每小時35蒸噸以上的火電(熱電)、供熱鍋爐均實現超低排放,全面完成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加大工業企業治理力度,累計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作坊)10352家;持續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累計淘汰老舊車輛17.6萬輛,其中國三及以下老舊營運車淘汰數占全省的40%以上,淘汰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五年間,寧波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分別比2015年累計削減41.4%、 25.2%、30.0%和25.4%,均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同時,為全市485個項目的順利落地提供了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保障。
寧波大氣主要污染減排工作面臨的挑戰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要宣示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畫了宏偉藍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雙碳”背景下,寧波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一是減排空間明顯收窄,重大項目保障要求提高。“十三五”期間,寧波開展實施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程222個,大部分企業減排技術已達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減排潛力已到天花板。隨著污染源結構變化,中小企業、移動源、農業源等排放占比增加,污染減排需要在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源頭治本措施上發力。而且,國家要求建設項目新增主要污染物嚴格執行點對點總量替代方案,替代削減措施應明確測算依據、測算方法,確保可落實、可檢查、可考核,這也為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二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不穩固,污染減排力度有待加大。寧波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面臨復合型污染治理攻堅瓶頸,臭氧、PM2.5成為主要制約因素。但是,寧波作為“大港口、大工業、大石化、大物流”城市,臭氧前驅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排放強度居高不下。
三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處高位,協同治理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家臨港重化工基地、華東地區重要能源基地”的定位和產業經濟空間布局碎片化的區域特征,決定了寧波綠色低碳轉型和污染減排壓力較大。規上企業產值中燃煤發電、煉化等重工業占63.5%,導致全市能源結構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僅為1.9%,煤炭消費總量占全省的27.1%,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較低。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統籌把握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動態平衡的難度加大。
寧波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建議
針對“雙碳”背景下寧波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面臨的新困難,應充分認識到,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路徑應發生根本性轉變,要從“以工程減排為主”向“以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深度調整為主”轉變。
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全面實施以“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堅決遏制“兩高”項目(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區域削減要求,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堅決停批停建,嚴禁新增鋼鐵、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電解鋁、氧化鋁、煤化工產能。推進制造業全域產業治理,強化“畝均論英雄”效益綜合評價結果應用,引導重點行業深入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持續實施鋼鐵、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為重點,推進VOCs深度治理和低VOCs原輔料源頭替代,以“兩小”企業(小企業、小作坊)為重點,實施低效治理設施提升改造,完善油品、苯系物等化工產品儲運銷過程中的油氣回收治理設施。強化無組織排放管控,持續開展石油化工行業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到2025年,建立起覆蓋全市的LDAR數字化管理平臺。
大力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實施鍋爐和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加快淘汰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推進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機組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關停整合,因地制宜擴大供暖范圍。對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推進使用電、天然氣等進行替代。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推進電能替代,提高外輸電和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到2025年,全市天然氣利用總量達到32億立方米/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00萬千瓦。
加快推動運輸結構優化。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全面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和國四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鼓勵國四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有序推動車輛新能源化,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共服務車輛(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等車輛除外)原則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到2025年主城區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公交車、出租車占比分別達到80%以上和100%。推動港區綠色低碳發展,鼓勵港區作業車輛和機械優先使用清潔能源,加快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并提升使用率。到2025年,港口岸電數量達175套,岸電年使用量較2020年翻一番,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達到170萬標箱。
(作者單位:寧波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