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杯

摘 要:本文以前人所提出的與高校創業教育相關的理論基礎及國內外研究綜述為契機,運用文獻綜述、問卷調查法法等研究方法,對國內外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梳理研究。一方面,筆者對A高校的在讀學生進行研究,另一方面,通過對A高校的創業教育的深入了解,探究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作用,為推動日后與A高校發展相適應的,較完善的與創業教育相關政策、以及增強學生創業意向提供實證基礎。
關鍵詞: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意向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創業在促進技術更新、提高經濟效率和創造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近年來,在有關創業的研究領域,國內外學者都十分重視。特別是在國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促進創業活動具有更特殊的意義。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高校畢業生的總數迅速增長,從20世紀初的107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076萬人,20年增長了10多倍。由以此可見,畢業生總量逐步增長,供給遠遠大于社會需求,再加上以往年份未就業的,更加激發就業形勢的矛盾與嚴峻性。
一、文獻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從整體形勢看,歐美各國家在高校創業教育上的研究領先我國,盡管近年來我國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在這些研究中,研究人員在我國創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業模式探索和試點學院的經驗,從創業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相對較小。現在已有部分學者開始對兩者之間的影響作用進行探究。鑒于我國現有的創業教育研究成果,相關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的相關性分析
隨著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生畢業生數量隨之逐年遞增,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問題也逐年加劇。在此背景下,我國開始探索試點高校創業教育。一些學者開始探索如何使高校創業教育“從無到有”,現有的試點高校創業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的相關分析研究。例如毛雨(2009)通過研究驗證了二者的正向相關性。唐靜、朱智廣(2010)對廣州10所高校進行剖析,發現創業教育積極促進創業成效。
(2)創業教育沒有強化創業意向的問題所在
對于教育造成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大多數學者都對創業教育是否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產生和實踐行為進行了分析和確定。例如,如曹楊(2014)認為吉林省創業教育不僅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在現有發展的基礎上停滯不前。主要表現在:缺乏管理、缺乏觀念、缺乏環境支持、制度不完善等。使大學生對創業知識的了解較少,創業意向較弱。因此,必須有效地推動創業教育逐步深入到日常教學體系中,逐步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夏人青、羅志敏(2010)認為高校需要改革現行的課程體系,發展一套適合這所大學教學環境的教育體系。將創業教育融入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并結合這三種課程,引導大學生找到創業的途徑和機會。
(二)關理論基礎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本文進行研究和分析。Fishin(1963)認為,更好的想法可以帶來更好的行動,更好的行動會帶來更好的結果,并且結果會增加預期。基于以前的研究理論,Ajzen(1975)提出了理性行為理論。這一理論實質上是對行為意向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的兩個主要因素即行為態度、行為規范。實際行為的改變就是行為意向對這兩個因素影響的結果。后來,Ajzen(1985,1987,1989,1989)擴展了理性行為的理論模型。在原始模型中,感知的行為控制變量被用作新的預測因子。計劃行為理論在未來的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影響的實證研究
本文采用實證分析法。首先,設計調查問卷,選擇A高校的大學生進行發放問卷,對A高校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相關數據收集整理,通過spss24.0對31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次,對個人基本信息、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意向等三部分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和前文中所梳理的參考文獻提出相應的假設,并建立本文的研究模型。最后,驗證假設。
(一)研究設計
(1)調查方法及問卷設計
為了更有利地開展實證研究,能夠通過數據為本文的觀點提供足夠的說服力。在這項研究中,對A高校的學生分發了調查問卷,并通過spss24.0對數據進行剖析。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研究”的量表來源于之前學者的開發的成熟量表問卷。本文以A高校的在讀學生類型和年級分布,遵照一定的結構比例分發調查問卷,對在讀學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
(2)描述性統計分析
筆者將第一部分個人基本信息內容匯總后,把收集的信息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關于個人基本特征方面。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在讀大學生為119人,占樣本學生總數的37.9%;有195名女生,占有效樣本總數的比重為62.1%。
(3)研究假設與模型構建
通過對創業意向的相關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及分析發現,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一方面可以保證大學生掌握扎實的創業知識。此外,還能激發大學生創業興趣,從而促使其產生創業意向。Mark(2012)指出,受教育者通過一段時間創業教育的學習,其創業意向會顯著增強。Wilson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高校實施的創業教育會幫助大學生增強自主增強創業的有關知識,以開拓其視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掌握創業機會和效能感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業意向。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的假設如下圖所示,即二者呈正相關。
三、創業教育對創業意向影響的分析
(一)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24.0對收集整理的數據進行分析,結合樣本特征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相關研究變量的可靠性檢驗分析,對“創業教育”,“創業意向”進行相關性分析。從結果來看,Pearson相關性系數為.503**,顯著性(雙尾)為0.000,相關性顯著,并且為正相關,即創業教育越優秀,具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人數會越多;同樣,具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人數越多也會促使創業教育進一步優化,假設成立。
(二)回歸分析
從分析的可知,將創業教育作為自變量,而將創業意向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從上表可以看出,模型R平方值為0.179,意味著創業教育可以解釋創業意向的17.9%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43.214,P<0.05),也即說明創業教育一定會對創業意向產生影響關系,以及模型公式為:創業意向=0.909+0.645*創業教育。最終具體分析可知:創業教育的回歸系數值為0.645,P值為0.000,小于0.01,意味著創業教育會對創業意向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總結分析可知:創業教育均會對創業意向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四、研究結論
(一)研究結論
經過第三章實證研究驗證了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作用機制,得出的顯著性(雙尾)為0.000,回歸系數值為0.645,P值為0.000,小于0.01,意味著創業教育會對創業意向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說明良好的創業教育促使具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增加,而具有創業意向大學生的增加反作用于創業教育的進一步優化。可得,假設成立。
(二)研究不足及未來展望
盡管本文已對相關創業教育和創業意向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未來能夠不斷完善。首先,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問卷調查法對A高校的學生進行的橫向研究方法,沒有采用具有時間跨度的縱向研究方法,沒有對研究對象進行追蹤分析。
其次,本研究的實證分析主要A高校的某幾個專業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A高校在我國高校水平處于中下等,而我國各高校層次多樣,學科范圍也不同,因此得出的結果比較片面。在以后的研究中,著重對不同層次的高校如“雙一流”、“重點高校”等以及具有不同學科特色的高校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進行研究。
五、政策建議
(一)完善創業教育政策保障體系
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不僅僅依靠大學的創業教育。關鍵是要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促進大學生創業。通過高校創業教育教授對大學生的相關安全政策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創業困難,提供經驗,使大學生將創業意向轉變為創業行為。
(二)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好的教師對任何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創業教育也是如此。創業教育教師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教學質量,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意向。高校應根據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人格特點,逐步開展教育活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大學生進行教學。同時,通過第二課堂教學,學生可以提高自己創業實踐能力。
(三)實踐鍛煉,提高創業能力
教育加強了大學生的創業知識,進一步增強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教育在大學生創業活動和效率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這是創業成功的一個操作因素。教育應注重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建立大學生孵化基地,積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大學和政府對風險投資和其他措施的支持可以鼓勵大學生更加活躍。參與創業實踐,這樣就可以積累經驗和技能。
參考文獻:
[1]王心煥,薄賦徭,雷家骕.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兼對本科生與高職生的比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05), 116-124.
[2]丁瑾靚.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以武夷學院為例[M].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10),73-76.
[3]朱紅,張優良。北京高校創業教育對本專科生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基于學生參與視角的實證分析[D].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6).
[4]李偉銘,黎春燕,杜曉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D].教育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