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燁



蔡鍔,100年前的“80后”,中國軍人的典范,朱德、葉劍英、李宗仁等名將的恩師,辛亥革命時期云南舉兵起義的領導人,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復辟,再造共和的英雄。
“中國士官三杰”之蔡鍔
1903年,21歲的蔡鍔進入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同期日本同學有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等,蔡鍔與中國同學步兵科蔣百里、工兵科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杰”,享譽一時,名揚中日軍屆。據日本史料《陸軍士官學校關系者》記載,蔡鍔他們這一屆畢業當天場面相當熱鬧,也非常尷尬。學校宣布畢業生的名次是從前向后的,念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蔣方震”(即蔣百里),第一名被中國留學生蔣百里拿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難以忍受,誰知接著宣布第二名還是中國人,就是蔡鍔。這樣引起的騷動更厲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預先查看了一下成績單,不幸的是,還是中國人——張孝準。學校主持畢業典禮的官員是伏見宮親王,惶恐之下覺得沒法向天皇交待,臨時從后面換了一個日本學生作第三名,又覺得前四名本國人不過半也尷尬,又增加了一個日本學生作第四名,張孝準得了第五。增加的兩個日本人是誰呢?一個名叫荒木貞夫,后來的日本陸軍大將,甲級戰犯,一個名叫真崎甚三郎,后來的臺灣總督、陸軍大將、二·二六事變的幕后黑手。此外,這一期里面的日本畢業生還包括如下名字:小磯國昭、本莊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稱日本陸軍的精英,皆慘敗于蔣百里、蔡鍔、張孝準之手,從此以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以免同樣場面重演。蔣百里、蔡鍔、張孝準帶著足以載入史冊的輝煌畢業了。
重九起義昆明護國門
“大重九”,這是人們所熟悉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煙草品牌。但對于這個香煙品牌何以名曰“重九”,內中到底蘊含著什么意義,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該品牌是1922年成立的云南省首家機制卷煙廠——亞細亞煙草公司為紀念一代名將蔡鍔等領導的重九起義而創立的云南第一代名牌卷煙。而重九起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911年3月,李根源、羅佩金向云貴總督李經羲推薦可擔當重任的軍事人才,青年愛國將領蔡鍔,從廣西調入云南,擔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旅長)。蔡鍔入滇對云南辛亥革命具有重要意義,他雖非同盟會員,卻是愛國民主人士。他一貫沉著穩健,不輕易表露任何政治見解,但暗中與同盟會保持著聯系,并且“對講武堂的革命活動,作了很好的掩護”。以云南同盟會為核心的革命黨人,為強化清廷新軍戰斗力而設立的講武堂,變成了云南反清革命的重要據點,利用蔡鍔的支持,同盟會員在云南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培養了大批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熏陶的軍官,把革命力量逐步滲透到云南新軍組織里,一批同盟會員在新軍中擔任了中下級軍官。這些工作為昆明重九起義做了前期準備。蔡鍔和革命黨人掌握了駐守云南省城新軍主力部隊的指揮權。關鍵時刻蔡鍔召集同志密議數次,討論布置起義事宜,推舉蔡鍔為起義軍總司令,決定于10月30日(農歷九月九日)午夜起義。30日晚8時許,昆明北校場士兵準備槍彈時,計劃暴露,提前于下午9時發動起義。因1O月30日是農歷九月初九,故稱“重九起義”。隨后滇南也響應起義,各府、州、縣也順勢而為,全省迅速光復。清朝在云南的政權迅速土崩瓦解,結束了從1659年以來對云南252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據記載,昆明“重九起義”有150多名官兵血灑昆明城頭,300余人受傷,是武昌起義后“獨立各省革命黨人組織的省城起義中,戰斗最激烈,代價也最巨大的一次”。云南也成為了武昌起義后最早舉行起義宣布“獨立”的省份之一。重九起義的勝利聲援了武昌,推動了貴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獨立,而且推動了全國革命的到來。蔡鍔也因此被后人稱為“辛亥名將”。此后,蔡鍔領導的云南軍都督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云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使民國初年的云南地方穩定,經濟也有所恢復和發展,為以后的護國起義打下基礎。為了振興云南,軍政府還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除舊習,興時務,在內務、財政、教育、交通、礦業、農林等方面實施新舉措,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促進了云南社會經濟發展。軍政府的“一切善后布置,俱能井井有條,秩事上之整嚴,實為南北各省之冠”。在民國初年,“滇軍精銳,冠于全國”。
護國戰爭再造共和
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袁世凱野心不斷膨脹。他殘酷鎮壓革命黨人,打擊民主共和力量,同時篡改憲法,破壞責任內閣制,強化集權統治,朝著復辟帝制的道路疾進。最初,蔡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認為他“宏才偉略,群望所歸”。但是,1915年5月25日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深深刺痛了蔡鍔的愛國之心,他進一步看清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8月,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北京出現了一個打著“籌一國之治安”旗號的籌安會公然為復辟帝制制造輿論。接著,各類聯合會、請愿團也紛紛粉墨登場,為帝制大唱贊歌。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徑,使蔡鍔氣憤之極,于是他從國內派專人送來一封長達17頁的密信給黃興,意在商討反袁的具體計劃。黃興看信以后,經過仔細分析研究,斷定袁世凱即將稱帝,討袁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他一面在美積極籌款,準備做經濟上的支援;一面派長子黃一歐立即動身去日本,以便與各方保持更密切的聯系。臨行,他要黃一歐帶去兩封信:一封致孫中山,談到袁氏即將稱帝,“如有所命,極愿效力”;另一封交身在東京的張孝準,要張氏立即設法回國與蔡鍔秘密取得聯系,相機給予幫助。張孝準是黃興在軍務方面的主要助手,也是蔡鍔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張孝準收到黃興指示后立即行動起來,從日本回國后與蔡鍔秘密會見,制訂了蔡鍔離京返滇的全面計劃,不久,蔡鍔喬裝打扮,深夜上了一艘停靠在天津的日本運煤船,在家人也不知道的情況下迅速出走國門。到達日本神戶后,蔡鍔將隨身所帶的重要文件、勛章交與張孝準保管,又寫了數封落款日期不同的致北京高級軍官的信讓張孝準每到日本一地,就寄發一封,表示蔡鍔仍在日本各地游歷。蔡鍔到達日本的當晚,又登上另一艘前往中國的日本輪船,經過上海南下香港,轉海防直奔云南,于12月19日抵達昆明。這招金蟬脫殼之計安排周密,以致蔡鍔到達云南好多日后,袁世凱的高級將領還在匯報蔡鍔現在在日本某處游歷。12月,袁世凱完成了復辟帝制的準備,于12日宣布接受“勸進”,下令取消中華民國。
蔡鍔能順利進入云南,也是得力于事先黃興所極力疏通。民主革命志士云集的云南軍隊中,從8月中旬籌安會成立時起中下級軍官就積極活動,醞釀發動討袁起義。1915年8月11日以后,以唐繼堯為首的團以上軍官,又多次舉行秘密會議,確立了護國討袁的戰略決策,并著手進行戰爭準備工作。蔡鍔抵達昆明后,蔡鍔、唐繼堯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唐繼堯為云南軍政府都督,組成護國軍三個軍,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1915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前夕,蔡鍔向滇軍將士的慷慨致辭“此次舉義,所爭者非勝利,乃中華民國四萬萬眾之人格也”,實為振聾發聵、蕩滌靈魂的豪言。護國軍相當困難,出發時,官兵平均每人攜帶300發子彈,炮彈更少。入川已作戰兩個月,彈藥消耗殫盡,軍隊也十分疲勞。蔡鍔見局勢不利,不顧自己身患重病,從總司令部所在地永寧馳赴納溪前線指揮,與士兵同甘共苦,堅持戰斗。護國軍見總指揮都親自到一線陣地作戰,士氣高漲,繼續堅持作戰下去,雙方又激戰一個月,張敬堯優勢部隊一再被蔡鍔擊敗。蔡鍔回憶:日眠食于風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平均每日睡覺不到三個鐘。吃的飯是一半米一半砂硬吞。鏖戰3個月之久,護國軍困難,張敬堯的北洋軍更困難。北洋軍沒有蔡鍔這樣的領袖,也沒有護國軍的斗志,全軍士氣低落,基本無力再戰。各省隨即接連宣布獨立,連袁世凱的心腹、江蘇都督馮國璋也通電勸袁世凱退位。袁世凱83天的復辟宣告失敗。
護國戰爭是近代由中國資產階級單獨領導的僅次于辛亥革命的戰爭。所為者,不是個人榮辱,更非君臣之義,而是舉國同胞的自由與辛亥革命的又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它推動了中國近代史進程的快速發展、前進,維護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粉碎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圖謀,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避免了歷史的大倒退。護國戰爭對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階段向新民主主義階段轉變是一次有力的推動。它把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舊思想掃除,讓新鮮活潑的思想引領這個國家走上復興之道!
蔡鍔一生雖短暫但建樹非凡,是為中國軍人爭榮譽的“士官三杰”之一;是領導昆明辛亥起義、光復云南創建共和的領導者;更是拒絕一切利誘、克服無數險阻、冒死犯難、發動領導護國運動的共和英雄。他親冒矢石,以重病之身在第一線指揮作戰,挫敗了神奸巨滑袁世凱,粉碎了洪憲皇帝夢,讓千年帝制成為歷史,再造共和,為國民爭人格,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