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日前,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片被納入新冠診療方案。
首個國產新冠藥物獲批上市
8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發布通知稱,根據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阿茲夫定片增加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適應癥注冊申請的審批意見,為進一步完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療方案,經研究,將該藥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第九版)》,用于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阿茲夫定片作為首個國產新冠口服特效藥獲批,在后續潛在訂單及其他國產口服藥臨床進展持續催化下,產業鏈相關公司有望迎來業績逐步兌現,同時建議關注其他研發進度靠前的公司及相關配套產業鏈。”中泰證券指出。
從申請到獲批上市步伐迅速
阿茲夫定片從治療艾滋病轉身到治療新冠肺炎的上市步伐較為迅速。
7月25日,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準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茲夫定片增加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適應癥注冊申請。
8月2日,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阿茲夫定片在平頂山投產。
阿茲夫定片已于去年7月作為治療艾滋病藥物獲批上市,由真實生物委托北京協和藥廠有限公司生產。
國家藥監局介紹,該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療藥物。2021年7月20日,國家藥監局已附條件批準本品與其他逆轉錄酶抑制劑聯用治療高病毒載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此次為附條件批準新增適應癥,用于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嚴格按說明書用藥。
國家藥監局要求上市許可持有人繼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限期完成附條件的要求,及時提交后續研究結果。
今年5月,真實生物平頂山生產基地順利通過河南省藥監局組織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符合性檢查,標志著公司自有的生產基地可以合規進行藥品的生產和經營。為適應大規模生產需求,真實生物正式啟動制劑生產。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阿茲夫定片可以顯著縮短中度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提高臨床癥狀改善的患者比例,達到臨床優效結果。首次給藥后第7天臨床癥狀改善的受試者比例阿茲夫定組40.43%,安慰劑組10.87%(P值<0.001),受試者臨床癥狀改善的中位時間阿茲夫定組與安慰劑組有極顯著統計學差異(P值<0.001)。阿茲夫定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病毒清除時間為5天左右。
在此藥上市之前,輝瑞的Paxlovid是中國市場唯一已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
真實生物沖刺港股
真實生物此前已為阿茲夫定片的生產和商業化鋪路。
8月4日,港交所披露真實生物上市申請書。
真實生物稱,上市募資用途擬包括:核心產品阿茲夫定治療HIV感染、HFMD及若干類型血液腫瘤的臨床開發;阿茲夫定治療COVID-19的制造及商業化(為采購阿茲夫定商業化生產所需的醫藥原料提供資金、為擴大平頂山生產廠房的產能提供資金)等。
真實生物還表示,已制定全面的商業化計劃,以快速啟動阿茲夫定的商業銷售。公司具備自行生產能力,年產能約為10億片劑阿茲夫定。
上市申請書還稱,鄭州大學將阿茲夫定核心專利的所有權利及國家藥監局有關阿茲夫定的任何現有及未來的批準轉讓予真實生物中國營運公司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真實成為該等權利的唯一權利持有人。河南真實將負責后續臨床試驗及注冊工作,并承擔與有關注冊及研發工作相關的所有成本。
定價方面,治療新冠肺炎的阿茲夫定片價格初定,每瓶不到300元,每瓶35片,每片1mg。
合作伙伴眾多
公開信息顯示,上市公司開拓藥業、奧翔藥業、華潤雙鶴、新華制藥等均涉及阿茲夫定。
8月9日,拓新藥業公告稱,子公司新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阿茲夫定原料藥生產線具備年產5噸的產能,已經具備量產的所有條件且已經能夠持續生產,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拓新藥業還提到,新鄉制藥是與制劑企業關聯審批的單位,是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格供應商,也是首家阿茲夫定原料藥的生產商。
4月26日,新華制藥公告,成為真實生物阿茲夫定等產品在中國及經雙方同意的其他國家的產品生產商和經銷商。
5月8日,華潤雙鶴公告,與真實生物簽署阿茲夫定《委托加工生產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
5月10日,奧翔藥業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與真實生物簽訂了《委托加工生產框架協議》。
7月25日,復星醫藥公告,控股子公司與真實生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并由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獨家商業化阿茲夫定,合作領域包括新冠病毒肺炎、艾滋病治療及預防領域。
國聯證券認為,近期阿茲夫定獲批新冠治療用途,阿茲夫定產業鏈直接受益,建議關注和真實生物簽訂協議供應國內生產銷售的新華制藥,簽訂委托生產協議的奧翔藥業。
西南證券研報認為,目前除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獲批外,國產新冠口服藥處于研發后期的藥物還包括君實生物的VV116以及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等。
君實生物表示,新冠藥已遞交上市前溝通會議申請,正在等待受理中。
基金持倉醫藥股創新低
新冠藥物的上市引發市場對醫藥板塊的關注。
“主動基金醫藥持倉比例創新低,但行業基本面和政策面拐點已經出現。”國金證券表示。
統計公募基金2022年二季報持倉情況可以發現,二季度偏股和股票型基金醫藥持倉比例創出新低。
全部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占比為10.1%,環比下降1.9個百分點。非醫藥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占比為4.9%,已降至2009年以來低位水平。
從申萬二級行業分布來看,二季度基金對醫療服務、醫療器械板塊的投資較為集中,此外,中藥、醫藥商業板塊的基金投資環比增量較為明顯。
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持有總市值規模前三的醫藥股為: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愛爾眼科。這一排名與持有基金數前三的醫藥股一致。其中愛爾眼科的持有基金數、持有總市值環比增幅最大。
基本面拐點已現
“雖然當前主動基金醫藥股持倉比例處于低點,但我們認為醫療板塊基本面政策面拐點已經明確出現,建議在當前時點加大醫療板塊配置。”國金證券提出。
隨著局部疫情受控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消費醫療和院內診療流量有望顯著恢復,今年三季度醫療板塊業績反彈能量強勁。
根據近期有關部門披露公報,我國醫保收支結余情況穩定,醫療總費用持續增長,市場對醫保控費和藥品器械集采的預期較為充分。因此前期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和骨科脊柱耗材集采政策出爐后,二級市場整體反應平靜。
在當前醫保控費環境下,產業依然可以持續成長,企業業績也能保持增長正在逐步成為市場共識。
同時,從集采控費中節約的醫保資金也有較大比例投入支持創新藥品和器械進入醫保,帶來增量空間。
同時,藥品器械審評改革與配套醫保調整的成效不斷顯現,科創板開市3周年,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近2年,醫藥創新成長持續推進。
醫藥公司業績亮眼
從業績看,近期披露的16家公司中報業績亮眼。
九安醫療預計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約151億~155億元,增長高達275~282倍,成為名副其實的“預增王”。
千億HPV疫苗龍頭萬泰生物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超246%。同樣,博騰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高增455%~465%,凱萊英同比增長283%~306%,昭衍新藥同比增速為122%~162%,龍頭公司藥明康德和九洲藥業的增速也都在70%附近。
體外診斷(IVD)龍頭迪安診斷和達安基因同比增速都在100%以上。
達安基因歸母凈利潤為35.57億元,同比增長122.59%。迪安診斷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16億~19億元,同比增長120%~161%。其增速已經超過了過去5年公司的年凈利潤增速。第三方獨立實驗室(ICL)龍頭金域醫學上半年凈利潤高達15.5億~16.8億元,同比增長46%~59%。
估值接近新低
利潤持續高增的同時,醫療板塊年內估值水平持續刷新歷史新低。
截至8月9日,中證醫療指數估值(市盈率)水平進一步收縮至26.8倍,歷史分位數為0.25%,估值水平低于歷史超過99%以上時間區間,甚至低于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該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23%。
不過,板塊整體估值的回落,使得部分優質創新標的投資性價比突出。
國金證券表示,醫療板塊當前市場預期和估值普遍較低,而業績與政策改善跡象明顯,行業長期成長確定性強,布局性價比處于5年來最高點。
機構開始加倉
有基金經理也表示看好醫藥股。
銀華基金李曉星表示,對于醫藥板塊,創新是我國醫藥行業發展的未來。在創新藥投資風險加大、外包率持續提升的情況下,CRO/CDMO仍然是醫藥板塊成長性最強、最確定的板塊,繼續看好其中業績穩定、可持續高增的標的。
此外,伴隨著三季度經濟恢復,需求旺盛、可擇期的醫美、醫療服務等,預計三季度還會有不錯的超額收益。其他子板塊,如疫苗、醫療器械、中藥當中的優質個股,也將適度參與,維持組合的均衡配置。
睿遠基金傅鵬博在二季度增加了對醫藥股的配置。傅鵬博在季報中表示,要實現經濟生活不間斷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對全民更有效的疫苗普遍接種,以及對病人的及時有效治療,是防治兩大關鍵點,這是加倉的主要理由。
同時,資金不斷借道ETF低吸布局,醫療ETF份額創新高。
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數(399989)成分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
國金證券分析師建議圍繞消費、創新、出海三大方向展開布局。優先重點配置消費醫療(如連鎖醫療服務、生長激素、醫美、口腔、眼科消費醫療器械、中藥、藥店等);同時,在醫療器械與體外診斷領域,建議重點布局創新出海龍頭和科創板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