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大學生安全問題與校園安全穩(wěn)定息息相關,更密切聯(lián)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構建科學有效完善的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用和價值的充分發(fā)揮,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學生安全教育得到持續(xù)發(fā)展。大學生安全教育除了可以對大學生的安全進行保障之外,還有利于校園的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同時也是思政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基于此,本文從德育角度出發(fā),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作出理性思考,并提出實踐路徑。
[關鍵詞]德育視角;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7-0026-04
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經(jīng)濟改革的背景下,已經(jīng)大幅度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水平,盡管高校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給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取得顯著成果,但是在數(shù)字化網(wǎng)絡時代,極大改變了高校內(nèi)外環(huán)境,有很多新情況出現(xiàn)在高校大學生安全問題中,安全教育工作面臨重大挑戰(zhàn)。由此看來,有必要研究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使其作用和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
一、德育視角下處理好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三大關系
(一)教育與管理的關系
德育與人們的理念、行動及發(fā)展具有密切關系,同時,廣泛深刻聯(lián)系文化、社會發(fā)展等。培養(yǎng)人才是大學生安全教育重要功能的體現(xiàn),這能夠塑造出和諧、穩(wěn)定與安全的環(huán)境,有利于高校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由此看來,安全教育具有雙面特性,即素質(zhì)教育、社會管理。從本質(zhì)角度看,二者沒有矛盾,不應該被對立看待。可以這樣理解: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二者,同時,對當時的社會需求進行積極適應和服務。雖然有一定差異存在于兩者的價值導向上,但實際二者的關系既對立又統(tǒng)一。管理的強化可以使校園安全穩(wěn)定得以維護,使學生學習安心,將良好外部環(huán)境提供出來,有利于培養(yǎng)人才;教育的強化,可以促進學生安全素質(zhì)的增強,促進危險防范、自救、自護能力的提高,保障了學生的人身安全,才能更加穩(wěn)固校園安全。[1]
新時期新時代,國家將人才教育核心與關鍵確定為立德樹人,一方面具有相應理論支撐,另一方面也是從發(fā)展大局角度考慮。現(xiàn)階段,必須對安全教育與管理教育功能的關系進行協(xié)調(diào),必須嚴格把控大學生思想教育這條主線,重點突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將其作為核心目標,從安全教育角度出發(fā),解決好一系列人的培養(yǎng)相關問題。尤其是對一些重要內(nèi)容的教育進行強化,如滲透反意識形態(tài)、四個自信的增強、國家總體安全觀等,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時代使命承擔起來。[2]
(二)個別與全局的關系
現(xiàn)階段,對于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有兩種觀點,即無用說、萬能說。無用說內(nèi)容是安全教育能夠促使人們樹立安全意識并進行強化,但具有十分有限的效果,例證就是開展安全教育的同時仍然會發(fā)生校園案件,還有剛聽完安全教育課大學生隨后就被騙或被盜,從而對安全教育作用進行否定,不能減少案件、保證個人安全。萬能說內(nèi)容是只要受到過安全教育,就能夠?qū)⑵渥饔煤蛢r值充分發(fā)揮出來,精準識別安全隱患,遠離危險,保證安全,例證就是同樣面對騙局和危險,上當受騙、發(fā)生安全問題的人僅僅是少數(shù)。究其原因,主要是每個人在安全意識和安全素養(yǎng)方面都具有獨特性。由此看來,只要將安全教育做好,就可以實現(xiàn)危險減少或避免的目的,能夠?qū)Π踩M行保證。
實際上,安全教育僅僅是一種手段,可以提高人的安全素質(zhì),但是,發(fā)生安全事故和案件的因素有很多,不僅涉及個人安全素質(zhì)。第一,犯罪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無法將其徹底消除,只能做到人為減少,不能杜絕發(fā)生犯罪。意外事件同樣如此,它具有概率性,僅僅可以避免,不能保證不發(fā)生。第二,安全管理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它對參與方提出要求,即三方缺一不可,又明確發(fā)揮重要作用和價值的是高校方面開展的安全教育,此外,還要充分認識校園環(huán)境之外存在的各種不可掌控要素。第三,教育的效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教師教育能力水平、學生接受能力、學習意愿、身體差異等。如此看來,安全教育課程開展的同時發(fā)生案件并不存在沖突與矛盾,借助類似小概率事件,對安全教育綜合成效給予否定具有片面性。[3]
分析視角被限制產(chǎn)生的后果則是安全教育無用說、萬能說的問題根源。需正確評價安全教育的作用,將其融入社會整體安全,還能使其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增強其安全成效。并且在各種教育之間將安全教育具體責任劃分出來,其中重中之重是對相互間主次、承接、轉(zhuǎn)折等關系合理考慮,促進共同責任的形成,將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營造出來,促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應該避免逐一解決大學生各種單一性安全教育問題,有必要從人才素質(zhì)教育大局角度出發(fā),對高等教育進行不斷優(yōu)化,促進有序化教育安全體系的建立和革新,使教育的功能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
(三)教學形式的層級關系
安全教育是構成素質(zhì)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從表面上看是教育形式的因素,從實質(zhì)上看則是未理順體制機制。事實上,為了獲得教育在形式上的綜合成效,都需要將合理的教育體系構建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作為系統(tǒng)工程的安全教育需要促進自身發(fā)展理論和實踐體系的形成,在改革安全教育方面不能立足于學科建設層面開展相應工作,沒有將基礎理論和學科體系構建出來。想要規(guī)范開展安全教育、高效運作、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形成體系才可以從根本上進行保證。
安全教育效果提升的必然選擇就是將與其保持一致的相應體系建立起來,實施規(guī)范化教育。為此,第一任務就是解決教育主要路徑這一大問題。這要求充分研究不同類型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模式并借鑒其精華部分,主要進行課堂教學。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教育仍然以課堂為主要形式,這最能被學生重視和接受。借助課堂教學,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學生安全方面知識技能,為學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統(tǒng)提供支持和幫助。并且還要將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宣傳的作用積極發(fā)揮出來,使教育效果得以提升,最終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4]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四個體系的構建
(一)突出教育功能,人才培養(yǎng)體系納入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既沒有被納入高校相應人才教育系統(tǒng),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現(xiàn)階段,為滿足新時期社會對人才在品德方面的更高要求,安全教育工作有必要將安全教育中德育作用和價值凸顯出來,將其放在重要位置,并在高校對應人才教育系統(tǒng)中增加安全教育內(nèi)容,從而為落實教育功能和目標提供保障。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納入安全教育,能夠?qū)詫嵉幕A奠定出來,為教育功能的充分發(fā)揮提供保障。將其作為根據(jù),使安全教育成為必修課,使高校必須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最終全面落實安全教育的教育功能。[5]
現(xiàn)階段,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增加到高校相應人才教育系統(tǒng)中需要將具體工作做好,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盡早編制出支撐安全教育的相應政策,包括出臺相關標準等。在學生成長檔案中記錄教育科目的考核結果,將安全教育課程增添到本科教學評價體系中,以便于高校更好地開展此項工作,提高綜合成效。在設置具體課程方面,對高校提出建議,必須將其放在重要位置,作為學生必修課程之一,保障學時在32學時以上,學分在2分以上,開展教學工作時,需充分結合理論與實際。
(二)加強責任分工需,責任考評體系納入安全教育
對于安全教育而言,其教育功能的突出實際是對安全教育管理重要作用和價值的協(xié)調(diào),進而更好地服務于教育主體。因此,對于各級各地主管部門和高校而言,需對其安全教育責任進行明確,在此前提之下,將安全教育增加到每一年責任考核與評價體系中,使其行政指揮棒作用和價值發(fā)揮出來,進而對安全教育中各種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對于高等院校而言,需充分利用已建立起來的考評制度,詳細劃分安全教育任務并進一步明確,特別是要推動各部門,使其各自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進一步融合,使高校的教育實施環(huán)境得以構建出來,從而更好地將上下左右與內(nèi)外融會貫通。[6]
近幾年,將安全教育納入各種工作考評體系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有很多,對安全教育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比如,某省教育廳將驗收平安學校的標準之一確定為在教學計劃中納入安全教育,保證有教材,有課時,有學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促進高校增加在教育方面的各項資金投入。然而,從整體角度看,安全教育還未被全部而徹底深入納入相應責任體系中,還需進一步細化相關規(guī)定。以某省建設平安高校的考評細則為例子,在百分制前提下,安全教育分值只有0.5分,僅僅表明學校將此門課程設置出來并規(guī)定了一定數(shù)量學時,這就造成形式化的執(zhí)行,不能落實到位責任。并且已有的安全教育相關規(guī)定具有一定歷史,不能解決很多新問題、新情況。因此,還需要加強完善責任考評體系,從客觀需求出發(fā),全面提高標準和要求,促進管理與教育綜合效能的大幅提升。[7]
(三)拓展教學載體,三全育人體系納入安全教育
想要促進安全教育成效的提高,僅僅通過構建課程與考評體系的方式還遠遠不夠,有必要對教學載體進行拓展,在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中納入安全教育。首先,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做實、做深、做全面安全教育。對于高校而言,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并確保質(zhì)量的主要方式,從內(nèi)在角度看,思政教育密切聯(lián)系安全教育,在思政課程大平臺納入安全教育,對二者都十分有利,這是一種雙贏選擇。安全教育中的網(wǎng)絡安全、國家安全等涉及思想領域內(nèi)容的意外事故防范、知法守法等相應安全理論內(nèi)容,可對思政教育進行擴展和延伸。與此同時,思政教育中一些內(nèi)容包括權利、義務、心理、國防、愛國等從安全角度進行闡釋,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更具有說服力。其次,與思政課程相結合,能夠使安全教育達到足夠的深度和廣度,進而在不同類型課程教學中融入安全教育內(nèi)容,例如,法律教學中對守法意識進行傳遞、金融課程中與經(jīng)濟安全相關聯(lián)等。最后,將安全教育貫穿于大學各個時期各不相同階段中,同時有針對性地對老生、新生、女生、男生、畢業(yè)生等實施安全教育。對處于各階段、各時期大學生的安全要求進行回應,有機結合具體安全需求及學生個體對安全教育不同需求,有目的、有差異、有計劃地在適當時間實施精準教育。[8]
(四)保障職業(yè)發(fā)展,人員晉升體系納入安全教育
教師猶如橋梁,將知識與學生聯(lián)系在一起,所有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由此看來,想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就要構建具有高素質(zhì)、高能力的師資隊伍。現(xiàn)階段,學工、保衛(wèi)等管理部門是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方面,還包括其他機關、學院崗管理崗位、少數(shù)民警公安、專職輔導員。
興趣愛好驅(qū)使這些人員從事此項工作,并不是為了滿足職責崗位需求,因此,其綜合能力水平較低,同時缺少必要的經(jīng)驗和教學規(guī)范。此外,考慮到這是管理類崗位的一種,與教師類及技術類崗位有很大不同,并且大部分安全教育工作者并不具備參與評聘職稱資格,雖然部分輔導人員可以參評,但是缺少科研方面積累,大大降低競爭力。上述情況不僅無法拓寬安全教育職業(yè)發(fā)展空間,還會降低教學質(zhì)量,不能對教學質(zhì)量進行保障。[9]
在職稱評審體系中納入安全教育,能夠使安全教育吸引更多高素質(zhì)教師,使其主動參與此項工作,促進已有人員綜合能力的提高,增加安全教育工作者歸屬感,對其職業(yè)發(fā)展空間進行拓展,可以最大程度發(fā)揮鼓舞和激勵作用。然而,職稱涉及的問題非常復雜,具有系統(tǒng)性特點。對于各大高校而言,都實施編制管理制度,各級職稱的比例非常固定,不允許輕易被突破,而且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參與職稱評審的主體人員就是專業(yè)教師,而劃分給各種技術及非教學崗位等的職稱評審數(shù)額則嚴重不足,很多高校甚至很多年都沒有名額。由此看來,在職稱評審體系中納入安全教育具有很大困難,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崗位設置。為此,在安全教育人員崗位設置方面可以參照輔導員制度,將序列職稱應用于評審方面,進而很好地解決晉升問題。并且主動嘗試各種職業(yè)發(fā)展模式,包括職業(yè)資格、事業(yè)單位職員制等,借助豐富多樣的方式方法,提高安全教育這項工作的綜合競爭力,將足夠的上升空間提供出來,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綜合素養(yǎng),最終使安全教育質(zhì)量得到全面提高。[10]
總而言之,新時期新時代,想要培養(yǎng)民族復興的接班人,開展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至關重要,需將其作為系統(tǒng)工程,納入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不能僅僅將其作為安全穩(wěn)定維護的單一事務性工作去開展,必須對理念、思路和方法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最終促進高校教育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丹.德育視角下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的創(chuàng)新構建[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20,11(2):87-92. DOI.
[2]龐敬禮,張軍,杭建偉.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6):31-33.
[3]董太華,秦君,李志峰.“三全育人”視域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體系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4):164-166.
[4]張騰,黃永良,傅紀良.大學生水上安全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福建體育科技,2019,38(1):51-54,61.
[5]吳凡.淺談大學生安全教育實現(xiàn)機制的體系化構建[J].中外交流,2020,27(16):141.
[6]趙煥,朱安宏,陳熙維. 試論大學生網(wǎng)絡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29(5):26-28.
[7]鄒磊,張安濤,高姍,等.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4):109-110,113.
[8]史京軍.后校園貸視域下大學生就業(yè)安全教育體系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3(6):51-53.
[9]陳銳,阮杰昌.新形勢下大學生網(wǎng)絡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6(7):34-35,39.
[10]張小海.多元管理體系標準引導的大學生管理素養(yǎng)教育探討[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4(2):106-111.
(責任編輯: 杜家和)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Wang Yan
(Wes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cang, Yunnan, 677000)
Abstract: The safe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mpus safety and stability, and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ppiness of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effective and perfect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the full play of the role and value of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In addition to ensuring the safety of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lso conducive to campus safe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kes rational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a practical path.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