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藝萱
摘要:目的 以業務流程重組(BPR)理念為基礎,結合我院信息管理平臺,對健康體檢管理過程中的異常結果信息進行動態追蹤和處理,提升體檢重要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的效率。方法 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業務流程重組的體檢異常結果信息化管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異常結果追蹤管理模式,對比兩組在異常結果追蹤管理方面的效率和質量。過程 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理念的健康體檢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模式,在體檢人員滿意度、信息追蹤處理時間、處理質量、管理成本等方面比傳統健康體檢異常結果追蹤管理模式更優,且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化顯著,P<0.05。結論 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的體檢重要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提升體檢人員滿意度、結果復查質量,并且能夠節儉追蹤管理的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在醫院體檢管理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健康體檢;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BPR
健康體檢是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核心工作,同時也是服務廣大群眾的重要體現。健康體檢工作是以體檢人員的身體健康為核心,通過醫學體檢手段,對體檢人員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與分析,及時了解體檢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為體檢人員的治療和預防提供有效的參考。在健康體檢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由于體檢人員身體質量情況,在異常結果上,主要包括危急值、重要異常結果和一般異常結果三類。其中,重要異常結果不僅需要及時通知體檢人員,同時也要進行及時上報,通過醫院相關部門進行診斷和治療[1]。因此,健康體檢工作中的重要異常結果往往需要多個部門進行協同配合,以確保及時有效地對體檢人員的身體健康進行治療,并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和控制。在既往的醫院健康管理工作中,重要異常數據的管理往往是體檢部門線下協同,對于數據分析和追蹤管理的過程也相對較慢,影響到重要異常數據追蹤的時效性。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業務流程重組理念,也被稱為BPR,其核心是以結合相應的指標體系,借助信息化數據分析手段,對患者的數據指標進行分析和預判,為結果的處理提供初步的參照意見,包括關聯科室、治療方向等。同時也能夠通過提高追蹤處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升結果追蹤的效率,并能夠起到節省管理成本的作用。因此,將業務流程重組應用到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重大異常結果追蹤管理的過程中,有著天然的適應性。
同時,從國內外現有情況來看,對于BPR在醫院健康體檢中重要異常結果追蹤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這也影響到在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追蹤管理與BPR的有效結合。本研究在開展的過程中,不僅結合了BPR的理念,同時也借助當前的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提升研究的創新性和研究結果的可應用性。
1一般資料
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在2021年1月~12月間處理的健康體檢信息為數據庫,篩選出重要異常結果的體檢人員,對重要異常結果體檢人員的復查率、復查滿意度等指標進行具體的對比分析。同時將研究對象進行分層,2021年1~6月的重要異常結果體檢人員按照常規的追蹤管理信息化模式,并將其編入到對照組中,共246例;2021年7~12月重要異常結果體檢人員采用基于BPR理念的追蹤管理信息化模式,將其編為實驗組,共233例。在重要異常結果體檢人員篩選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本研究的制定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本人同意;(2)患者具有小學及其以上的文化水平;(3)年齡在20歲以上;(4)體檢重要異常結果符合《2019版體檢重要異常結果管理專家共識》。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認知和交流障礙;(2)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
通過對兩組人員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進行對比,一般資料上無差異,P>0.05。
2方法
2.1 對照組
按照健康管理中心常規的管理模式,實施重要異常結果追蹤管理,包括異常指標分析、重要異常結果提醒、重要異常結果解釋與轉交,以及重要異常結果體檢人員復檢安排等。
2.2 實驗組
以業務流程重組理念為基礎,采用重要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模式。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對體檢人員體檢結果的核查和對比上,對重要異常結果向健康管理中心進行提醒和推送;在健康管理中心收到消息以后,結合數據平臺的初步分析結果和建議,將重要異常結果向體檢人員發布,并在取得聯系后,組織體檢人員進行復檢;根據復檢的結果分析,向其他相關科室負責人推送,組織復檢結果分析以及體檢人員的治療方式。
2.3 措施和工具
在重新設計過程開始前和開始后六個月對記錄進行實驗。對合規性進行6個月的評估,以檢測不合規和趨勢,并分析不遵守原因。在重新設計前后確定現場體檢人員的服務時間和預約日期。體檢人員滿意度評估使用結構化問卷,其中包括四個參數:服務可及性、醫護人員溝通、醫療服務和體檢人員滿意度。
重要異常結果復檢人員的滿意度通過結構化問卷進行評估,問卷要求復檢人員就流程、業務程序、追蹤管理、業務分布和成本等方面提出意見,并尋求工作人員關于重新設計后改進的意見,使用結構化審計清單檢查服務結構和流程相關項目是否符合標準。
2.3.1 數據管理
使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使用簡單頻率、中心趨勢和分散度量來總結數據。采用獨立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顯著性檢驗比較兩組前后的差異,P值為0.05。
2.3.2 輸出
如果對服務標準進行審計,則服務輸出應得到改善,包括處理體檢人員不滿、提高醫護人員滿意度、醫護人員培訓、加強體檢人員服務、縮短體檢人員周期時間和預約日期。
2結果
3.1 重要異常結果復檢人員滿意度
在兩組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上,本研究結合SPSS 11.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得出實驗組復檢人員平均滿意度為96.5%,對照組復檢人員平均滿意度為67.4%,兩組復檢人員在滿意度上的差異性顯著,P<0.05。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的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的重要異常結果復檢信息化追蹤管理模式對復檢人員的服務能力。見表1。
3.2 重要異常結果信息追蹤處理時間
在兩組復檢人員信息追蹤處理時間上,主要包括重要異常結果檢出時間、重要異常結果復檢人員復檢時間(復檢人員到健康管理中心復檢的時間)、復檢結果對照時間三個方面。從兩組具體的數據來看,實驗組檢出時間為3.6 h,復檢時間為1.3 d,復檢結果對照時間為0.6 h;對照組異常結果檢出時間為3.6 h,復檢時間為2.5 d,復檢結果對照時間為4.8 h。雖然兩組人員在檢出時間上沒有差異性,但是在復檢結果對照時間和異常結果檢出時間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P<0.05。這也進一步體現出基于業務流程充足的重要異常結果信息追蹤處理的成效。
3.3 重要異常結果信息追蹤處理成本
信息追蹤處理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從信息追蹤處理來看,實驗組信息追蹤處理成本平均為67.3元,對照組信息追蹤處理成本平均為94.5元。這也進一步體現出了兩個信息追蹤管理模式在信息追蹤處理成本上的差異性。
3.4 復檢質量
在復檢質量上,主要包括復檢與初檢中重要異常結果的對應率,復檢中重要異常結果的處理方式與方法等內容,詳見下表。
從具體的數據情況來看,兩組實驗人員在復檢質量的對應率和處理質量評分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其中,實驗組的兩次結果對應情況為100%,體現出了實驗組中所采用方式的有效性。此外,兩組在處理質量評分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這主要是由于在實驗組的處理方式上,采用了業務流程重組的理念,并通過數據的分析,對照檢出的異常指標與科室之間的對應性,安排治療。
結論
從本研究的具體數據來看,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的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模式,在復檢人員滿意度、追蹤處理時間、追蹤管理成本和復檢質量上有著明顯效果最優化,這也進一步體現出了業務流程的優化能夠對重要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認為,該方式能夠應用在醫院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異常結果信息化追蹤管理中。
參考文獻
[1] 程婧,姚莉,李艷,陳思.基于業務流程重組理念構建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的信息化追蹤管理模式[J].護理學報,2021,28(10):28-31.
[2] 龐羽,馬烈,伍朝春,黃定貴.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的標準化管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22):1-3.
[3] 胡力非,高菡靜,桑蘭蘭,等.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分級管理實踐的回顧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20,34(9):640-642+665.
[4] 李燕芳,魯翠紅,李莉,等.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檢后隨訪結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 2020,18(7):166-167.
[5] 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管理專家共識(試行版)[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9(2):97-101.
[6] 劉莉,張卿.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處理流程與質量控制淺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8,12(5):469-471.
[7] 謝洋.公立醫院門診業務流程再造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8.
[8] 沈天潔.基于BPR的綜合醫院門診流程管理應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3.
[9] 楊雪.基于BPR理論的住院患者輔助檢查流程再造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10] 曹雪蓮.醫院信息化與醫院業務流程重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