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建
摘要:立足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撲救實戰需求,詳細介紹了“5·24”南京金鷹中心火災撲救情況及經驗體會,分析總結了撲救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的基本技戰術措施,以期給消防救援人員處置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外立面;滅火救援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推進,高層建筑類型、數量不斷增加,高層建筑火災風險和撲救難題凸顯[1]。高層建筑火災主要分為高層外立面火災、電纜井火災、局部房間火災等類別,其中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一般火勢蔓延迅速,社會影響大,撲救困難。近年來全國先后發生“1·1”重慶渝北加州花園小區、“5·24”南京金鷹中心、“3·9”石家莊眾鑫大廈等多起全國有影響的高層外立面火災事故,本文結合“5·24”南京金鷹中心火災處置情況,探討高層外立面火災撲救基本戰術方法。
1? “5·24”南京新街口金鷹火災介紹
2019年5月24日,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漢中路89號新街口金鷹中心A座發生火災。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立即調派9個中隊、28輛消防車、135名消防員趕赴現場,并同時調集消防特勤及相關聯動單位。接報后,總、支隊兩級全勤指揮部趕赴現場組織指揮,省市各級領導也高度關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經過參戰消防員一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成功撲滅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1.1? 金鷹中心基本情況
金鷹中心A座于1996年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14.8萬m2,地上58層,地下2層。裙樓部分東側1~6層為金鷹中心商場,7層為酒店大堂(已拆成毛坯),8層為商場辦公;北側1~8層為工商銀行。大樓核心筒9層為酒店自助餐廳,9層外側(8層裙樓樓頂平臺)有一處違章搭建的餐廳廚房(面積約110m2)。10~36層為寫字樓,37~54層為酒店客房,55~58層為私人用房。樓內酒店所有區域均在改造施工。大樓200m范圍內有市政消火栓6個,出口壓力均為0.3MPa左右,12層和50層為避難層,26層和37層設有避難間,擁有疏散樓梯8部、消防電梯2部。起火部位為金鷹中心A座9樓西北側區域,起火原因是施工人員使用等離子切割機拆除油煙設備時產生的高溫滴落物引燃油煙設備內的殘存油污,并引燃周邊可燃物。
1.2? 撲救經過
1.2.1? 精準調度,快速響應
21時00分,南京支隊指揮中心接警后,立即啟動《高層建筑火災滅火作戰預案》,第一時間調集新街口政府專職隊和侯家橋、逸仙橋、漢中門、特勤一等9個中隊、28輛消防車、135名消防員到場施救,并調集新街口消防特勤隊、新街口消防聯防聯治力量到場協助處置。
21時03分,新街口專職隊到場,外部觀察發現A座西北側外立面火勢已呈現猛烈燃燒態勢,向上蔓延迅速,燃燒墜落物在下方空調外機平臺形成新的火點。新街口站立即組織攻堅組進入著火層實施內攻,同時在建筑外部,利用車載炮控制空調外機平臺火勢。
21時07分,侯家橋中隊到場。偵查組進入消控室,檢查建筑固定消防設施啟動情況,利用應急廣播引導樓內人員疏散。攻堅組進入著火層9層,協同新街口專職隊攻堅組撲救起火點及9層平臺火勢,疏散7~10層人員。在外部,外控組利用車載炮壓制外立面火勢,堵截火勢向連廊蔓延;占據水泵接合器,做好向室內管網供水的準備。
21時10分,消防特勤隊、新街口聯防聯治辦人員相繼到場,配合公安、交警實施現場警戒,管制交通。
1.2.2? 立體布控,有效控制
21時12分許,逸仙橋、漢中門中隊增援到場。21時15分,總、支隊兩級全勤指揮部及應急通信保障分隊、建筑消防設施操作分隊到場。現場指揮部命令參戰力量加強防護,立體布控,在撲救外立面火勢的同時,強化建筑內部堵截,遏制火勢向商場內部發展。
漢中門中隊組織1個攻堅組,在27層幕墻外側設置1個高位堵截陣地,阻止火勢向上蔓延;組織2個滅火搜救組自11層向上逐層搜救、滅火。逸仙橋中隊組織3個滅火搜救組進入商場開展內部偵查,疏散救人,堵截火勢。秦淮大隊建筑消防設施操作分隊和單位工程技術人員確保固定消防設施正常運轉。
1.2.3? 分段作業、內外夾擊
21時20分許,特勤一、特勤二、鼓樓、戰勤保障中隊陸續到場。現場成立總指揮部與前沿指揮部,采取“分片作業、高點堵截、內外夾擊、多向設防”的戰術措施,將現場劃分為4個戰斗片區,每個戰斗片區由1名指揮長、指揮助理帶領,按照1~6層、7~10層、11~27層、27層以上的順序進行分段滅火、搜救,內外夾擊,撲滅火勢。金鷹中心區域立體圖如圖1所示。
第一戰斗片區負責商場1~6層。由逸仙橋中隊、特勤二中隊負責,在商城內部設置水槍陣地內攻滅火,疏散滯留人員。
第二戰斗片區負責主樓7~10層及工商銀行7~8層。由侯家橋中隊及新街口專職隊負責,沿樓梯間蜿蜒鋪設水帶干線,在著火層及著火層上下內攻滅火,阻止火勢向A座內部蔓延;由鼓樓中隊在連廊頂部設置觀察哨和堵截陣地,防止飛火,組織火勢向連廊及B座蔓延,并組織攻堅組進入工商銀行,逐層搜救疏散人員,撲救過火區域。
第三戰斗片區負責主樓11~27層。由漢中門中隊攻堅組在27層挑檐平臺,設置水槍陣地,不間斷向外立面注水澆灌,全面阻止火勢沿外立面向上蔓延。同時組織2個滅火搜救組自11層向上逐層搜救、滅火。
第四戰斗片區由負責主樓27層以上。由特勤一中隊組成4個滅火搜救組,自27層向上逐層尋找隱蔽火點,搜救疏散人員。
在建筑外部,由特勤一中隊利用52m云梯車舉高射水,壓制外立面火勢。戰勤保障中隊設立保障點,做好氣瓶、飲食和其他滅火物資保障。
1.2.4? 反復搜救、細致清理
21時45分,火勢得到控制。前沿指揮部調整力量,逐層進行地毯式排查清理殘火,搜救人員。
22時40分,明火被全部撲滅。根據總指揮部要求,現場調整部署,組織第三輪搜救。每個中隊負責兩個樓層,在單位人員帶領下,深入內部清理火場,逐個房間、逐個角落排查搜救。
23時55分,經過總指揮部、公安機關及業主單位兩次核對人員情況,確認樓內人員全部安全疏散,無人員傷亡。總指揮部命令轄區中隊繼續監護,其余力量返回。
2? “5·24”南京新街口金鷹火災處置經驗體會
近年來,南京支隊加快發展政府專職消防隊、消防特勤等多種形式力量,持續加強微型消防站和區域聯防組織建設,積極打造南京特色“5分鐘”消防救援圈。這些基礎工作的扎實落實對火災成功處置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經驗體會總結如下:
2.1? 精準調度,迅速集結有效力量
支隊實行指揮中心主任值班機制,加強第一時間力量調集的研判,做到了精準研判,精準調集。火災發生后,指揮中心快速調集核心區專職站、4個國家隊,跨區域調集2個特勤站、1個保障分隊,確保第一處置力量(專職隊)3min到場,初期處置力量(侯家橋)7min到場,15min內(漢中門、逸仙橋)形成立體控防戰斗力,為火災的成功處置贏得了時間。
2.2? 科學指揮,滅火作戰高效有序
火災發生后,總、支隊兩級全勤指揮部快速響應,軍政主官及各級指揮長第一時間到場指揮。公安、市政等聯動力量多方響應,快速就位,現場成立總指揮部、前沿指揮部、片區指揮長三級指揮體系,確保各項救援指令快速高效傳達,為戰斗行動有序展開提供強力支撐。指揮部第一時間按照分片區指揮原則,將整個火場劃分為4個戰斗片區,明確各個片區任務分工。總、支隊指揮長分片區指揮,參戰力量分段作業,實現扁平化指揮,整個戰斗組織高效有序。
2.3? 救人為先,第一時間立體搜救
此次火災綜合超高層建筑和商業綜合體火災特點,內部人員多且位置分散,疏散救人難度大。現場指揮部科學研判,第一時間組織疏散救人。利用應急廣播安撫商場內群眾情緒,在單位微型消防站和消防特勤配合下,最短時間內將商場內400余人快速疏散;攻堅組深入著火層及其上下樓層搜救疏散施工和辦公人員60余人;搜救組在A座主樓其他區域逐層搜救疏散70余人,在B座主要出入口引導疏散200余人。
2.4? 固移結合,戰術措施采用得力
采取“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快制快、打早滅小。參戰消防員第一時間通過消控室掌握室內消防設施啟動運行情況,第一時間進入高層區域逐層搜救疏散被困人員,第一時間明確“分片作業、高點堵截、內外夾擊、多向設防”的戰術措施,在商場各樓層強攻堵截,控制火勢向商場內部蔓延;在寫字樓逐層開展滅火、搜救,確保各層火點逐一撲滅、人員全部疏散;在連廊樓梯間設置陣地,控制火勢向B座蔓延;在工商銀行6~8層內攻滅火,控制火勢在銀行蔓延;在27層高點堵截,控制火勢沿外墻向上蔓延。
2.5? 專常兼備,優化力量體系布局
著眼第一時間有效處置,支隊積極推進隊站建設,加快優化應急力量布局。提請市政府啟動“六大工程”建設,特別是在南京最繁華的新街口區域,建成新街口站并投入使用,在該起火災處置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外,還緊抓專業隊伍建設,積極推進高層、化工、隧道、水域等專業隊實體化運作;先后成立高層、化工、水域等專業隊,并探索建筑設施操作分隊、快速先遣隊等專業分隊建設,為處置特殊類型火災事故提供有力支撐。
3? 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撲救基本戰術方法
結合“5·24”金鷹中心火災撲救情況,筆者認為高層建筑外立面火災撲救應注意以下技戰術措施。
3.1? 戰術原則
堅持“以快制快、固移結合、外圍打擊、內部堵截、高位設防”的戰術措施,快速堵截設防,調高預先設防意識,有效打擊火勢,控制火勢蔓延[2]。
3.2? 力量編成
高層建筑外立面發生火災,火警等級宜判定為三級,支隊全勤指揮部和戰勤保障力量遂行出動,并同步調集鄰近微型消防站力量。火警等級提升在作戰力量到場前由指揮中心決定,作戰力量到場后由現場指揮員決定。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基本戰斗編成宜為4輛水罐消防車、1輛舉高消防車、1輛搶險救援消防車。判定為三、四、五級火警宜分別調派不少于2個、4個、8個基本戰斗編成,并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集高層供水消防車、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照明消防車、供氣消防車、通信指揮車、消防無人機等車輛裝備。
3.3? 技戰術要求
優先利用固定消防設施。組織力量登至頂部,使用室內消火栓快速出水,實施頂部射水控火。
直接外圍射水打擊攔截。根據火點高度視情采取水槍、水炮、舉高消防車等裝備射水打擊火點,攔截火勢。射水時,應對準火頭上部射水,高位壓制火勢[3]。
提前預設陣地堵截設防。根據火勢蔓延速度,提前內部登高至距火頭上方一定樓層位置設置水槍陣地,堵截火勢向上、向內蔓延。必要時,要在多個樓層同步設置多道防線,防止火勢突破防線或“跳躍式”發展。
內部逐層設置防守力量。要在頂部預設陣地基礎上,根據火災態勢變化,逐層組織力量落實防護措施,不留盲區、死角,防止火勢突破陽臺、外窗向室內蔓延,嚴防形成內外火勢交織的立體式全面燃燒。
堅持高位射水攔截。根據火災蔓延速度快的特點,戰斗展開要留有余地。射水時要及時變換射流形式,調整射水角度,高位射水,形成“迎頭痛擊”效果。火勢向上蔓延接近頂部時,要及時利用屋頂消火栓射水滅火。
地面及時清理殘火。遇有燃燒殘留物、飛濺物等掉落時,及時組織力量撲滅地面殘火,或預先噴射滅火劑保護。大風天氣,在地面預留機動力量,防止產生飛火。
3.4? 射水技巧
火勢位于較低樓層時,使用車載炮、移動炮、水槍打擊最高點火勢,并快速使水流自然流淌,撲滅下部火勢。
火勢位于較高處時,利用舉高消防車高空射水,要合理調整射水角度和射流方式,控制水炮流量,防止“趕火燒”向建筑內部蔓延,或傷及內部設防人員[4]。
占據相鄰建筑屋頂、平臺等制高點,設置水槍陣地,配合舉高消防車射水方式,形成交叉射水、高位壓制態勢。
內部射水以開花噴霧為主,大流量、大口徑射水,尤其是直流射水時,要防止對外圍高空和地面作業人員造成傷害。
3.5? 安全事項
防重心前傾墜落。在樓頂、建筑平臺、工作斗等位置戰斗展開,尤其是射水滅火時,必須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水槍后坐力牽引、技術運用不當等原因導致高空墜落[5]。
防熱氣流灼傷。內部人員嚴禁在火點正上方或火勢蔓延主要方向上方近距離向外探望觀察火勢,防止熱氣流、飛濺物灼傷。利用舉高車組織展開時,工作斗不得直接伸到火點正上方或煙霧飄散集中方向,應先從上風方向或作戰區域側面預先展開。
防高空墜物傷人。地面人員、車輛要保持安全距離,防止燃燒殘留物、飛濺物、破損玻璃等墜落傷人。
防水流對射傷人。地面人員到位時、外部舉高車不得向內攻區域射水。向外射水時,要調整射流方式和水槍流量,注意射水角度,充分考慮建筑構件荷載能力,防止沖擊墜落。
參考文獻:
[1]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2]魏真榮.高層建筑火災危險性分析及滅火救援戰術策略探討[J].今日消防,2021,6(1):55-56.
[3]黃前兵.高層建筑分層次火災撲救戰術探討[J].今日消防,2020,5(12):52-53.
[4]張少輝.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中人員疏散分析[J].今日消防,2021,6(14):48-49.
[5]陳祥強.移動消防裝備在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的實施對策[J].今日消防,2020,6(2):20-29.
Research on fire fighting of high-rise building facades
—— a case study of "5·24" Jinying Center fire in Nanjing Xinjiekou
Sun Haojian
(Nanjing Fire and Rescue Brigade,Jiangsu? Nanjing? 210008)
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high-rise building facade fire fight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May 24" Nanjing Jinying Center fire fighting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technical and tactical measures of high-rise building facade fire fight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ire rescue personnel to deal with high-rise building facade fire fighting.
Keywords:high-rise buildings; building facade;fire fighting and res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