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瑜蓉
積極心理學的創始者賽里格曼和??速澝坠乐鲝堄梅e極、欣賞的心態解釋人的心理現象,激發人潛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提倡通過增強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個體積極的人格特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提出初中年級的教育內容包括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并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正確處理厭學心理,抑制沖動行為;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早期職業發展目標;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著重培養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社交、心理活動最多的場所和環境,因此班級成員形成的班級文化對其身心成長與發展有“潤物細無聲”之效,班級文化建設中融入積極心理學核心理念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初中生最大特點是在情緒表達傾向和行為方式上過于激烈,這是由于他們的心理特質處于半幼稚與半成熟狀態,遇到問題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出現情緒問題不知道如何發泄。初中生另一個特點是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辯證思維水平較低,有表面性、片面性,同時,他們又希望家長、老師和社會能給予充分的尊重。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再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理念激發學生潛能和挖掘積極力量。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具有現實意義。
一、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獲取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人格特征形成與環境、社會背景有關,并需要在環境中不斷強化和體現。當學生身處干凈整潔、優美舒適的教室環境,享受著身心教育活動,就能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陶冶情操。營造良好班級物質文化進行積極情緒體驗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空間大小以及光亮度,要求學生的課桌擺放整齊,或設立座位拼桌增大活動空間,避免有壓抑感、冰冷感,增加舒適感。其次是色彩,可以從紅色橫幅,色彩豐富的黑板報,各色擺件裝扮圖書角,提高積極情緒。最后是個性化,在教室墻壁貼上學生座右銘、職業目標、作品以及活動照片,使學生有歸屬感,從而增強愉悅感、安全感等“積極體驗”。為了體現“以生為本”理念,筆者利用班會課時間與學生共同創設教室環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并能感受到最大幸福。
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
積極心理學對良好學校的總結是,學生認為學校的紀律政策要持續發生作用,重點是矯正和培養能力,學校能夠看到學生的成就,并對他們積極的行為進行獎勵等。
為了更好培養學生誠實守信、自主性、和責任心等積極品質,在學校的每周文明班評比的框架下,筆者和班級成員一起細化本班的班規,根據班規每周對衛生、出勤、上課規則、作業、儀容儀表、早讀、自習課、午餐午休、日常文明舉止九個方面進行個人的德育評分,每周一班會課由班干部匯報總結全班情況,其他同學起監督作用,周二在黑板報對德育評分進行公示,期末以“公正、公開、公平”為原則根據每周數據得出德育等級。制定班規文字表述不僅僅有責罰,更多地需要積極引導,例如上課規則提到“預備鈴響起時,迅速進入課室安靜就座,并做好課前準備,無關物品不能放在桌面上。班長走到講臺前,面向同學,兩次提醒未能做好課前準備的同學,班長有責任記錄和幫助他改正。上課鈴響后5分鐘未見任課老師,科代需立即報告老師,其他同學在課室保持自習課狀態?!敝贫ò嘁帟r候需要注意人文意識,積極對待學生的問題。例如學生第一次遲到,筆者會耐心聽取學生的解釋,做好相關記錄,和他商量避免遲到的處理,第二次遲到,進一步進行交談,了解其深層次的原因,第三次遲到需要給出具體的判斷,并與家長聯系了解情況,讓學生感覺老師處理問題嚴慈相濟。具體實施責任追究前務必與當事學生達成共識,這樣才能體現公正、公平、公開的管理意識。同時,班級還制定“科代表工作細則”,因為科代表工作具有廣泛性、重復性、管理經驗參差不齊等特點,細則可以對班干部日常工作進行具體指引,這不僅提高班干部工作效率,還能樹立班干部威信。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使得班級管理有制度可依,有班干部執行,每周進行公布,使班級常規管理由約束條例轉變為對學生人格塑造、行為習慣培養,最終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
三、班級活動文化建設,激發個體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認為培養班級成員的興趣、愉悅、滿足和自豪積極情緒可以使個人改觀。筆者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以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活動中的個體,看重和強調的是個體所具有的積極力量。因此,在班級活動中體驗積極情緒就是最有效的途徑。
1.每周舉行主題鮮明的班會課
結合學校計劃開展必需的“專題性的活動”,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組織了主題鮮明的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教育。例如,開學初適合開展“新學期.新起點.新期待”學習習慣、行為養成教育,期中考試后適合開展信心教育,“時間管理交流分享”等學習經驗交流,期末適合開展“立足當下 放眼未來”思想前途教育、“越接近成功越困難,越需要堅持”信心教育,“正確認識考前焦慮情緒”挫折教育。同時在家委和班委的幫助下,在傳統節日進行包湯圓、做香囊、做月餅、畫燈籠動手活動,并將這次手工禮物送給科任老師,讓學生們感同身受地熏陶中國傳統文化。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等感恩類節日上組織學生自制賀卡、寄語,學會表達交流自己的情感。這些活動都能很好地落實勞動素養的教育,培養“工匠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潛意識都希望能在群體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因此學校組織的活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機會,無論是個體還是團體參加都是可以最大程度增強學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例如運動會、文藝匯演、科技節、籃球賽,同學們都會覺得為班級而賽,筆者可以趁此機會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還需要關注活動過程中個體積極表現,及時表揚,尤其是團體賽能更好創建有效能的班級小團體,提高幸福感。例如2017級的馮同學接手前早戀,上課精力難以集中,自信心不足,但體育素質良好,于是筆者鼓勵其參加籃球隊比賽,入選了海珠區籃球隊的主力隊員,最后以特長生進入廣州市第一中學學習。2019級沈同學接手前是后進生,經常不回校不回家,但熱愛籃球,于是筆者懇求學校女子籃球隊破格收編她,后來出勤率達到100%,最后在區籃球賽獲得第四名好成績,考取了理想職業學校。2020級呂同學接手前情緒控制能力低,經常與同學、老師起沖突,于是筆者引導其情緒失控時候去打籃球宣泄情緒,下學期后沒有再與老師、同學起沖突,課堂專注力也提高了,最后順利進入高中學習。
筆者在班級活動文化建設中扮演著導演角色,為每一位同學構建有價值的展示平臺,充分信任他們,給予充分的尊重,讓每個人都能認清自我,明確自我價值,進而塑造自信,激發潛能,實現科學發展。
四、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形成進取向上的文化
積極心理學家Perterson提出了6大美德和24種性格類積極力量,其中美德包括智慧、勇氣、仁愛、公正、節制和卓越。班級文化是以班級精神文化為核心,積極的班級精神文化有利于班級成員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激發自身潛能,有利于形成蓬勃發展的整體風貌。但是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易出現流于停留在表層化問題,因此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理念,需要與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班級活動文化遙相呼應。例如筆者帶班喜歡用“做更好的自己,創優秀的集體”作為班級目標,總結發言時候會用“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讓今天的自己塑造明天的自己”鼓勵學生把握當下,考試前用“不要小看自己”激勵學生,每次談心都以“我發現你比以前進步的地方是……”開篇,對進步同學會說“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對失敗的同學會說“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以“超越自我 跨越巔峰”為主題班會,幫助學生設置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以“立足當下 放眼未來”指導學生職業規劃,讓其充分認識自己,然后設置適合自己的升學目標。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