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敏
如何讓日常的教學也如“數學好玩”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一樣充滿“好奇好玩”的味道。筆者通過在教學各環節中融入有趣的數學游戲,使孩子們逐漸對數學內容本身產生興趣,被數學學科知識所吸引。
一、課前游戲,妙趣橫生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課前三分鐘,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小游戲。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的課前三分鐘練習中,筆者設計了“手指變變變”數學小游戲,使孩子們在動手、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復習以往學過的加減法。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看日歷”一課中,設計填數游戲,復習已學有關時間的知識,逐題出示,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此外還有對口令、卡片游戲等,在課前三分鐘呈現,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積累,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越來越有趣、越來越好玩。好的課前三分鐘會如同磁鐵一樣深深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如同一架結實的橋梁連接著新舊知識的聯系。
二、課中游戲,興趣盎然
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方式,數學游戲的作用不是單純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它更是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重要途徑。
(一)游戲引之,以知導之
課堂中應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創設學生所熟知的、貼近生活情境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自己所熟悉的數學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和理解。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看日歷”一課中,筆者采用了與日歷有關的小謎語引入。通過猜謎語,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接著引導孩子說一說關于日歷你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日歷牌,通過觀察發現,原來日歷里有年、月、日;1年有12個月。
(二)小組游戲,以做感之
小組學習是最常見的一種豐富而又具有個性化和創意的課堂教學理論和方略,它創造了一個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彼此學習、彼此幫助、彼此取長補短的機會。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猜數游戲”一課中,充分借助小組合作,讓孩子們探究“6的組成”。讓小組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理制定方案,確定當小盤子、分棋子、記錄、匯報的人員。孩子們在接到活動指令后,開始有序開展小組游戲,并根據自己的分法填好活動表格,再根據表格想一想相應的加減法算式。
三、課尾游戲,方興未艾
在一節課的課尾可以設計拓展小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既可再次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疲勞、緊張的心情得以放松,又可在游戲中拓展課外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再次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使知識得以延伸和強化。
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猜數游戲”中,筆者創設兩個小游戲“看誰反應快”“看誰寫的算式多”。讓孩子任意抽取2張數字卡片,看誰說出的算式又快又對(要求學生根據數字說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教師數“一、二、三”后,最快舉手的孩子獲得說算式的機會,說對一道算式則得一分,說錯則其他孩子可搶答。接著,再讓孩子任意抽取3張數字卡片,看誰在1分鐘時間內寫出的算式又多又對。開啟1分鐘倒計時,看誰寫出的加減法算式多且對則獲勝。數字卡片的張數,可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整。
四、課外游戲,漸至佳境
孩子的課余時間是非常豐富的,但孩子對自己的課余時間還不會進行規劃,而課外的學習時間往往最容易被大家忽略。因此,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數學游戲,使孩子的數學學習更加豐富。
如在大課間時間,組織孩子玩“兔子跳跳跳”小游戲,與體育器材“呼啦圈”相結合,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也進行數學學習;每組10個呼啦圈排好,學生按小組進行游戲;老師在桌子前抽算式卡片,搶答又快又對的小組向前跳一個呼啦圈,最快跳完10個呼啦圈的小組獲勝,輸的小組可有相應的懲罰。再如,讓孩子在假期時間與家長一起進行數學游戲,數學游戲也可以由家長或孩子自創,遠離電子游戲的同時也可增進親子關系,豐富假期生活。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