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麗
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教育大環境下,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各種美術技能之外,還應該從小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讓學生從小就朝著“知行合一,德藝雙馨”的方向發展。
一、激發興趣
美術老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讓孩子從小就喜歡美術,熱愛美術。
(一)引入激趣
在教學中,我們從課堂的引入開始就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一些課例可以用小游戲、故事或小視頻的形式引入學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二年級“巧救小昆蟲”一課,我用一個小故事引入新課——“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小時候喜歡觀察昆蟲,有一天一個小孩手中拿著一只小昆蟲,讓達爾文猜這只小昆蟲是死是活……”故事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對教學繪畫小昆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示范激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彩的示范也能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一年級“可愛的小蟲”一課時,我用輕黏土示范捏了一只色彩漂亮、造型可愛的蜻蜓,孩子們看我示范完后馬上就躍躍欲試了。
(三)賞析激趣
老師的肯定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的個性及能力存在差異,孩子們的作業或作品也會呈現不同層次的水平。對于好的作品我們應該大力地表揚,而對于能力較弱孩子,我們也要找到他們的優點進行表揚。孩子們在老師的肯定中增添了信心,從而對美術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發展素養
美術課堂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語言表達、動手、創造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讓每一位學生在藝術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一)審美能力
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應該從低年級就開始,甚至在每一節美術課中都要做到。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美的,同時也要知道哪些是丑的。在繪畫的過程中要知道線條流暢的美,合理運用點線面的美;色彩搭配的美,不同情境中冷暖色調的美;合理構圖的美。畫內容美、充滿正能量的題材。
(二)語言能力
在美術學科教學中可以多引導學生“說”,如在教學二年級“切開的果實”一課時,讓學生說一說不同果實切面的形狀、花紋有哪些不同。在作品評價環節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作品的方式培養語言表達能力。老師可以適當引導,如提示學生從繪畫主題有沒有符合要求、構圖美不美、色彩搭配合不合理等方面來表達。
(三)動手能力
小學美術低中高年級都設計了動手的課程,如繪畫、剪紙、輕黏土、手工制作等。低年級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從小培養好了較強的動手能力,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課程開展,如在一年級“漂亮的小彩燈”的剪紙課教學中應先教會孩子們如何用剪刀,然后再讓學生用折、剪、鏤空、粘貼等技法設計制作立體彩燈。到了中高年級則要對學生要求更高些。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中,只要把每一學段的手工課程落實到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培養好了。
(四)創造能力
我們應不斷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創造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應鼓勵孩子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孩子的想法不盡相同,老師要多肯定,讓孩子有信心。如在教授一年級“奇異的‘海怪”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用幾種海洋生物的某部分組合成一種新的“海怪”。如鱷魚的嘴、魚的身、水蛇的尾巴、八爪魚的腿、螃蟹的鉗子……組合在一起。通過引導,學生的想象更加豐富了,創作出了一幅幅奇特的“海怪”圖。
三、滲透德育
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呢?可以充分結合美術教材進行,如在教學剪紙課時,除了要教育學生安全用刀,還要教育他們做到紙屑不能亂扔,保護好課室的干凈衛生。在教學二年級“美麗的葉子”、四年級“家鄉綠夢”時,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教學五年級“做個胸卡送老人”一課時,則要適時教育孩子尊重長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教學六年級“神州大地之旅”一課時,在學生欣賞完祖國山川壯美,建筑雄偉后,要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等。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