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軍


不同類型的城市,攢錢速度可能各不相同。選擇收入水平高而且消費水平較為合理的城市,能夠在更短時間內攢夠100萬元。
城市生活各有特點
要想盡快攢出100萬元,選擇高收入的大城市是一條捷徑。大城市雖然消費支出高,但收入高、機會多,結余也多。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
各個城市之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著一定的差距,總體來看,城市經濟水平越發達,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兩城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8027元和75002元,排在全國前兩位。此外,深圳以70847元排在第三位,也是在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萬元大關的城市。同樣是直轄市,重慶在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803元,與北京、上海相比,不到這兩個城市的半數。
通過綜合對比,在2021年,結余最多的是北京,雖然其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上海略低,但同時人均消費支出比上海更低,因此在2021年北京是國內唯一一個人均結余突破3萬元大關的城市,達到31362元。此外,上海和南京分別以29148元和27022元緊隨其后。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達到了70847元,但無奈花得也多,因此人均結余為24561元,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叨陪末座,甚至還比不上蘇州、寧波兩地。
選擇城市有竅門
為了能夠盡快實現攢夠100萬元的目標,如果考慮采用工薪收入這種模式,那么高收入城市是比較好的選擇。
根據《2021年我國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30強城市排行榜》,前30強席位被大多數省會城市所占據,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南京、武漢、天津、長沙、成都、南昌、重慶、鄭州、合肥、西安、福州、太原、烏魯木齊、濟南、南寧、貴陽等。也就是說,有三分之二的省會城市在2022年全國城市月平均收入中名列前茅,占比66.67%。這一結果,反映了省會城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但并不是所有收入較高的城市情況都一樣,不同類型的城市,攢錢速度可能各不相同。根據數據,我們大致可以算出來,一位掙平均工資、按平均消費水平花錢的北京居民,大約需要33年可攢出100萬元。但如果換到重慶,按照平均數據計算,他需要超過100年才能攢出100萬元。這個比較并不一定準確,但從積累財富角度來說,去收入高但消費水平較為合理的城市可能更有利。
可見,選擇收入水平高而且消費水平較為合理的城市,能夠在更短時間內攢夠100萬元。從這個角度來說,北京、上海兩城較為值得關注,因為這兩個城市的收入水平比較高,而且只要適當控制消費欲望,將有利于你以更短的時間達成目標。
當然,選擇城市的時候,不能只是單純以消費水平高低作為判斷依據,更多的時候,應該從自身的發展前景來進行綜合評判。前文中提到的重慶,消費水平并不高,如果能找到合適的發展機會,也可能攢更多的錢。
在熱點城市中,包括南京、蘇州、廣州、杭州、東莞等城市也值得選擇,這些城市的收入水平較高,雖然消費水平靠前,但兩相抵消之后,每年的結余基本排在全國前列位置。與之對應,攢錢速度自然會快一些。
提高收入是關鍵
如果單純從攢錢角度出發,在高消費城市,則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職場競爭力,以抵消高消費對攢錢速度造成的影響。國內有些城市的餐飲業與娛樂業非常發達,人們也樂于消費,這對攢錢不太有利。如果在這類城市發展,需要努力工作,并進一步提高收入,讓自己的收入遠高于當地的平均水平,這樣哪怕消費水平偏高,也能通過自身收入的增加來加快自己的攢錢速度。
在同等級城市之間作選擇時,如果挑選到了收入水平并不突出、但消費水平不低的城市,也可以通過增加收入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國內某個城市,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該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449元,但該城市2021年的人均消費支出卻達到了33188元,與青島相比,掙得不如青島高,但消費卻要高出一些,所以人均結余水平不高,進而導致攢錢速度比不上青島。此時,我們應該選擇在收入水平偏高的行業就業,同時通過提升自我,獲得更多的加薪機會,這樣便有機會攢到更多的錢,以便盡快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