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華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奮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推動科技跨越發展,勇攀科技高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面對科技革命風起云涌的歷史大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辟了科技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有力有效地推動了中國科技實力躍上新的臺階,一系列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原創成果不斷涌現。從“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從多光子糾纏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從體細胞克隆猴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眾多“從0到1”的重大突破先后實現,一批“國之重器”驚艷亮相,我國在多個科技領域已經由“跟跑”轉向了“并跑”甚至“領跑”。可以說,當代中國人把創新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讓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站在歷史新方位,創新探索永無止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就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真正讓科技創新成為“強國之本”。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錨定國家戰略目標,加強系統布局,以新型舉國體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集中力量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另一方面,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廣大科研工作者要以“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愛國主義情懷把握大勢、搶占先機、迎難而上,努力以攻堅克難的精氣神持續突破“卡脖子”技術,勇闖科技“無人區”,不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磅礴的科技之力,真正成為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急先鋒”。
創新賦能發展,科技制勝未來。面向未來,只要我們緊緊扭住創新的“牛鼻子”,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自立自強、匯聚合力,奮進的中國就一定會繪就科技創新“步步高”的更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