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黨中央印發相關文件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教育部門也通過修訂課程標準對文化傳承提出了明確要求。基于此,高中語文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必須要深入改革與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目前,從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其中對優秀傳統文化滲透還不夠,而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強探索和研究,制定教學策略,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
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教育工作者應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引導學生學習理解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儒家文化經典《論語》《孟子》中的相關篇章時,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要做好“咬文嚼字”的工作反復品讀文本,吃透文本,找準文化滲透的關鍵點,讓學生能夠逐漸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創設出貼近生活實際的任務情境,不斷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理解儒家經典中的觀點,思考古人傳承儒家文化的例子以及國家政策中體現的儒家思想,最后再回到學生自身,談一談收獲。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明白為什么應該傳承傳統文化,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參與到文化傳承中來。
教育工作者應依托多媒體輔助教學,精心創設情境,將理論融入實踐,在傳統文化滲透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短歌行》《歸園田居》等古詩詞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制作精美的課件,插入引人入勝的圖片和視頻,以問題為導向,抓住古典詩詞的意境,層層深入,吸引學生誦讀、欣賞,進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了文化滲透。
拓展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應依托學校組織開展的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強化學生與傳統文化的互動。例如組織學生在校園藝術節活動中吟唱詩文歌曲,編排小品短劇,演繹古代人物,演奏古典名曲等豐富多彩的傳統藝術表演,讓學生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和感悟。
綜上,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挖掘教材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從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熏陶和教育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進而強化文化傳承的使命和責任。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城北中學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