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亮
“立彪啊,營口的韓老五和大連的小輝剛才來電話了,他們的車個把兒禮拜是來不了了,菜場還有10多萬斤黃瓜,可咋整啊?”剛在鎮里開完疫情防控會的村黨支部書記王立彪,在村委會門口就被村民汲崇寬等20多人攔住了。
2022年新春伊始,新一輪疫情悄然來襲,遼寧省盤山縣古城子鎮古城子村,這個地處三縣交界、遠近聞名的大棚黃瓜種植村的村民格外敏感,因為全村690戶村民建有600棟蔬菜大棚,幾乎家家都靠這綠瓤黃瓜吃飯。全村每天黃瓜產量達30多萬斤,全都靠這20多臺大中型貨車,運往黑龍江、吉林、通遼、沈陽等地銷售。
“黃瓜得想法子拉出去啊,要不全村人就得喝湯了。”這是剛剛上任僅半年時間的王立彪遇到的一個最大難題。
“一天壓30萬斤,一周就是200多萬斤,我自己種了20多年大棚,又在海城三星生態農業公司干了5年蔬菜大棚技術員,要說給黃瓜防疫治病以及如何養土施肥我是內行,但馬上解決黃瓜積壓、尋找新市場問題,我聽了確實懵住了。但是,老百姓的事,硬著頭皮也得上。”回想起當時的窘境,王立彪至今記憶猶新。
群眾的事都是大事,面對蔬菜銷售難題,王立彪馬上向鎮黨委、政府匯報,一起研究解決菜出不了市、上不了路的問題,最終成立了運輸保供專班,每兩天為菜農開辟一次綠色通道,外銷哈爾濱、通遼、沈陽、鞍山的市場又活了。
打通綠色通道的同時,王立彪積極與市內農貿市場及大潤發、全都有等批發零售企業對接,開辟市內市場,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看著2000多斤黃瓜正裝車準備發運到齊齊哈爾時,想象著一箱箱黃瓜將變成一沓沓鈔票,村民夏玲麗激動不已:“我多天的擔心一掃而光,心里別提多亮堂了!”
除了大批量走市場外,王立彪還嘗試了其他推銷途徑。“立彪后來又聯系村里外出經商的‘能人,將村里的黃瓜介紹到20多個社區團購群里。別看一個群才賣出二三百斤,但加一起就是五六千斤啊。立彪這小子,是當村書記的好材料!”汲崇寬賣完黃瓜數錢時,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