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昕 李慶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時代也被形容為后信息社會,是工業化深入發展后形成的一個新的時代。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人們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同時人與環境的發展也更加的配合。機器可以代替越來越多的工作,隨著越來越多工作壓力的釋放,人也能獲得更大程度的解放,更加積極地追求時代的和諧。
2.藝術測評制度。藝術測評制度不是一項選拔性的考試規則,而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和促進藝術教育的開展,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完善,藝術測評也逐漸被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內,成為評判學生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和中小學生升學的其中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在目前的藝術測評制度上分為三層指標(基礎指標、學業指標和發展指標,但基于這些指標下的數據如何建立,如何更符合各地教育特點、學生年齡特點的測評數據,還需積極探索和完善。
二、藝術測評制度完善的思考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于藝術測評制度的問題的思考也在不斷地加強。很多學校認為開設了藝術、音樂等課程就等于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素養,但對這種培養過程的實際效果卻缺乏思考。下面將結合《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法》等相關的資料和教學過程中實施的藝術測評制度進行分析。
1.藝術測評方式。從查閱的相關資料來看,現對學生的藝術測評,更多的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記錄,在方法上更多的是教師評語和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方法,這種評估的方式是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法》在許多地區都得到了實驗和使用,許多地區以分數和登記等形式面對學生的素質能力進行測評,并盡可能的對學生的測評結果進行記錄。但可能學生升學變化和不同學校間的藝術測評方式不統一等方面問題的影響,使得學生在升學以后,學生的藝術綜合測評數據難以得到真正的銜接。這無疑是在為藝術測評方式的實效性、科學性打上一個疑問。
2.藝術測評內容。《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方法》將學生的藝術測評的內容劃分成了基礎指標、發展指標和學業指標。從理論上來講,不同的指標對應著的是相應的內容,但在實際藝術評估的執行上來看,學校在對學生的藝術測評中,更多的在考察學生的學業指標,比如考勤狀況、基礎知識是否掌握等方面。但實際上,藝術素質應該是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更要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美術素養。在藝術測評制度是寬泛的,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實施藝術測評相關內容中還是有相對的差距。
3.完善藝術測評制度分析。從上文在方式和內容上的分析來看,藝術教育還需進一步的發展和推廣,教育方式和機制也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另外,藝術素養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名詞,以藝術為例,藝術素養測評飽含了藝術欣賞能力、藝術實踐和表現能力等多個方面,目前在藝術欣賞上,更多是機械地考察一些名家的作品,以及作品是否應用藝術技巧等。這樣對于藝術測評方式過于僵硬化,反而學生的創造能力不顯著。在完善藝術測評制度上,首先要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將藝術教育深入到義務教育中,讓藝術教育更好地發揮作用。其次要改善學校的藝術辦學條件,確保校內美術課程的開齊開足,專人專職的實施美育課程,匹配相應的綜合性的藝術樓和美育場館,通過完善辦學條件來提高學生和老師對藝術學習的關注,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重視藝術測評。最后,要強化學校的藝術測評制度,因現在不同學校的藝術制度并沒有得到完全的統一,這使得藝術測評制度的深入落實成為了難題,基于此,應強化學校對藝術測評制度的管理和細化的執行,從而完善藝術測評制度。
三、數字化時代藝術測評制度優化探索
1.構建校園藝術測評數據庫。(1)建立學生藝術檔案數據庫,除了彌補了在教學中進行大規模、常態化地開展藝術學科測評的大量工作,也實行一案一學生,案隨人走。把學生考勤、課堂表現、繪畫作品、美術測試、參賽信息、社團活動等等,即時實時的上傳,建立學生獨有的藝術檔案數據庫,將學生藝術學習的數據進行可視化。藝術檔案數據庫更是通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形成的“過程性表現和結果”進行觀測,以指標項目引領、綜合性互評和自評等多維度的觀測學生的表現,從而做出過程性評價,這樣的方式更能客觀綜合地評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時,讓所有數據可視化,讓測評公開、公平和公正。(2)建立美術基礎知識測試題目庫,美育的目的是為了開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讓學生懂得運用學習到的美育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3)建立校內外美育文化資源庫,拓展學生美育知識。
2.搭建多元主體參與平臺。伴隨著教育評價的改革,教育評價的主題、標準、方式、內容等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以往的教學評價中常出現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匱乏、評價深度不足等不足,不同的評價主體又該如何互相配合,最終形成有效的教育評價機制,也成為藝術測評中評價環節關注的重點問題。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優化藝術測評制度的評價環節,讓教師、學生、學校等各方都加入到藝術測評的環境中,并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的成果進行科學有效的測評。另外,學校是藝術測評的主導方,只有學校加強第一藝術測評的參與,才能讓學生重視藝術測評,不同階段的學校牽頭搭建多元主體平臺,能夠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藝術測評中。實現藝術測評、美育教育的家校信息互通,提升家校協同育人實效性,提升社會對美育的重視程度。
四、結語
隨著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藝術素養測評逐漸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為藝術素養測評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工具。上述分析了數字化時代、藝術測評等相關的概念,分析了目前藝術素養測評的方法、內容的現狀,總結了在藝術素養測評制度現狀上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數字化時代下的特點,從校園數據可視化、打造美育文化資源搭建共同的藝術素養測評平臺等方面,對藝術測評機制提出了優化建議。上述的研究,最終希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幫助學生和學校各方更好的適應和使用藝術素養測評制度。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