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蘭香
學生在自主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親身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個性特點能夠得到很好地體現,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并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習慣。
一、情知交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積極情感教育,從學生內心深處去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和求知欲,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項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只有積極主動學習,才能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進而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讓自己的思維和意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例如,在學習“探索勾股定理”一課時,教師可通過介紹勾股定理的歷史幫助學生明白勾股定理的產生是經過許許多多先人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思考最終得到的結果。讓學生不單了解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還讓他們明白學習是無止境的,是需要自己獨立思考和感受的。自主學習遠比被動學習要更加有意義,在學習的道路能夠陪伴自己的只有不斷地思考,只有自己真正自主地去探索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營造氛圍,創設良好自主學習環境
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需要不同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喜歡和傾向于獨立自學的同學需要一個相對單獨和安靜的環境;喜歡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同學需要一個可以大聲交談的環境和氛圍。所以對于不同的同學,他們需要的環境都各不相同,這樣就需要教師在特定的時間段為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環境。
例如,在學習“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后,教學可選取兩個場地,安排喜歡獨立思考的學生在安靜的自習室自主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解題的模板和公式,并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安排喜歡交流的學生在討論室,他們可以自由討論,大聲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學相互溝通,交流新的辦法,討論課后題,互相交流自己的見解和心得,相互激發彼此的思維。這樣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模式既可以促進學生充分自主,又幫助學生學會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啟發鼓勵,激活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教師的認可與鼓勵能夠提升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數學學習上更加積極、努力。作為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成功,能夠激活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生考試結束時,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自己的不足,積極改變和反思,給他們一定的依靠和鼓勵,而不是一味地奉承考得好的學生和責備低分學生。在平時課間,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性格特點,走進學生的內心,給學生一定的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覺得教師是自己學習路上的堅實后盾,是能夠給他們幫助和指引的領路人。
四、改進教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習慣的教學模式,要做少而精的工作,教給學生如何去自己探究知識的來歷和內容,如何將教材中的內容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如何去理解那些復雜和難以理解的內容,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內容。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只有教師改變才能帶領著學生學會改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才能自主學會新的知識,理解新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時候,教師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如何繪制平面直角坐標系,如何在坐標系中找出相應的點的位置。教師需要做的只是引導,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去繪制和找出坐標系中的點,主動去學習和了解知識,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他們獨立思考,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