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發展形勢推動了國內教育行業的改革進程,讓廣大教師意識到教育工作創新的價值與作用。特別針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因為學生學習的內容十分抽象、復雜,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實際上,長久以來,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嚴重影響到整體的教學工作成效。基于改變此項不良狀況的目的,依靠構建問題情境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一定的啟發,形成了正確的思維方式,便于幫助學生加深學習的印象,促使其核心素養得到增強。
一、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相應的問題意識
在素質教育理念得到推廣和運用之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注重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相應的問題意識得以不斷提升。由于數學教材中的學習內容較抽象,不同的問題能夠帶給學生一定的啟發,達到深入思考的目標。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混合運算”內容講授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混合運算能力,創設了如下的問題情境:“大家知道嗎,毛竹在兩天內能夠長高2.5m,大家認為是真實的嗎?說一說理由。”在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其展示毛竹的相關資料信息,要求其使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運用此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受益匪淺。一般來說,由于數學課本中的內容存在局限性,數學教師要予以適當補充,引發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1]。
二、參考學生學習情況,創設動態化的問題情境
面對長期以來學生數學學習不佳的狀況,以解決該難題作為目的,教師應該在教學時有效參考各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創設動態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感受這種全新學習形式的趣味性,以便其可以自覺地進行學習[2]。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時、分、秒”內容講授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為學生合理設計內容,為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適時向其提出相關問題:“大家在學習整時的過程中有哪些好方式可以分享嗎?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在此過程中,某個學生表述道:“在分針由1到12時,依次走了5、10、15、20、25。”依靠此次提問,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有所收獲。由此可見,參考學生學習情況,創設動態化的問題情境顯得尤為必要,具有很大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
三、結合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處于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可謂十分關鍵,面對不同類型的知識,經常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阻力,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
難以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鑒于此,教師實際進行教學工作時,應結合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梳理其中存在的關系,令其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體系,并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提升其學習熱情,在獨立思考的同時,能夠做到溫故知新,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內容講授的過程當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首先,組織學生回顧曾經學習的平均分方面的知識,然后向學生提出平均分的問題:假如有12個蘋果,現在平均分給3個人,此時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個蘋果呢?假如有6個蘋果,現在由3個人平均分,則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個蘋果呢?當學生解答完平均分問題以后,則使學生融入以下問題情境當中:假如將1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個人,那么每個人可以分多少呢?通過采用此種教學形式,能夠幫助學生靈活掌握不同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真正加以合理運用,增強了學習的成效。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加快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速度,將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關鍵的工作任務,不但應該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使學生形成全新的學習體驗,注重體現出一定的啟發性,充分發揮出問題情境教學的良好功效與作用,讓學生快速明確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內容,然后主動加以學習。依靠此項教學舉措,可以激發學生形成更大的興趣,既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又達到培養出更多綜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蔣玉國,黃磊,李思彤,等.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問題與改進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176(221):106-110.
[2]葉亞明,趙東吉,趙倩穎,等.探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問題和改進[J].女報(時尚版),2020(1).
作者簡介:焦克虎(1974—),男,漢族,甘肅永昌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