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祥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可通過先導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先導式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文作為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都處于社會積極討論及小學教師積極研究的高發區域。據此,針對傳統語文作文教學抽象性及教學效率不理想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先導式模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詳盡闡述作文先導式模式的內涵及基本應用措施的基礎上,以A小學為例展開實踐應用研究。通過作文先導式模式構建作文教學課堂,突破傳統因抽象思維造成學生瓶頸桎梏的現實問題。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的應用模式
(一)基礎模式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基礎模式主要涵蓋兩大因素,即“學生”與“簡化”。“學生”主要體現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先導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以教師為主導,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學習教學內容。先導式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有別于傳統教學方法,它構建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從主導地位變為引導、指導,將教學中心從“教”轉化為“學”;“簡化”主要體現在將作文教學復雜內容簡單化、抽象內容直觀化。同時簡化這一思想不局限于教材內容,它更多地意味著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延伸與縮減,如通過生活元素印證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具體如圖1所示。
(二)變式模式
變式模式主要是在先導式模式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即不同教學進行改變的一種方法。變式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個性需求及教學特殊需求為標準,通常變化方法以“交流”“發散閱讀”為主要方法。“交流”主要體現在語文教師在既有教學模式中通過識字教育、拼音教學等方法根據相應教學任務對教學模塊進行調整與優化,同時依托遞進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通過把握內容精髓以可視化、直觀化的方式進行學習。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實踐應
用——以A小學為例
(一)A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從實踐調查來看,A小學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學生語文理論知識,從而忽略了作文的重要性,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僅靠傳統的方式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在面對作文時出現厭惡、抵觸等不良心理,不僅不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也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在觀察作文教學中發現,A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中過于片面,僅通過教材內容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不利于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
(二)作文先導式模式在A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
1.作文先導式的構建
運用先導教學模式時要充分重視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開展教學策略,不僅需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要確保學生在學習中高度內化教學內容。
為進一步發揮作文先導式教學的可行性及時效性,此次構建選擇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獨特的生動性及可視性,一方面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先導式教學模式有效實施;另一方面可結合學生的綜合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此次作文主體主要以“家”為主,傳統作文布置時會發現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力都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對家的概念并不特別具體,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先導式教學模式,依托多媒體技術以視頻、圖像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動態教學內容。
2.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語文核心素養,
運用多元因素建構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進而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另外,在構建作文教學時,首先要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主觀的思想表達,促使他們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全面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時,首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然后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作文創作中發揮想象力,體現自己的思維優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之相反,良好的寫作能力才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積極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不僅培養了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而且加速了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比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時,課文主要教給家長對學生“作文”的不同評價,但出發點都是基于愛學生。在強化情感體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效提高其寫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
先導式模式核心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生的思想、興趣等來提高學生的說、寫能力,既能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又能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然而,根據筆者并不完全的統計,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導入,導致學生在理論知識上的思維局限和情感上的缺乏,進而造成作文質量低下,也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寫作。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生性好動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制作相應的玩具,教師也要積極地與學生交流,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自己的想象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
4.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寫作是思維發展后的結果,所以作文自學的核心在于寫作思維,葉圣陶曾表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簡而言之,文章是按照思路來寫的,只有遵循思路,文章的結構才會嚴謹,主題才會明顯,所以無論在審題還是立意上都要有清晰的寫作思路。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是語文教師需要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
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先讀的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讀后寫。例如,在閱讀《黃繼光》一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習作。這篇文章能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顯示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進行頑強斗爭、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同時也能顯示出人民熱愛和平、保家衛國的品質和決心。此外,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的直觀體驗。
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和名勝古跡,其中既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又有精致的城市風光,這些豐富多彩的畫面能充分吸引小學生的目光。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把自己最想去的城市和景點分享給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討論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描寫文化古跡的語句為例,寫出自己最想去的城市以及當地有特色的名勝古跡。
5.培養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
語言來源于生活,主要的體現形式也是通過生活。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寫作時,作文內容過于單一,而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材料時,大多是從教材中獲得知識,忽視生活素材的重要性。為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有效素材,通過先導式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元素有機融合,啟發學生想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促使學生在生活和語文之間建立認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情感,不僅促進了素質教育,讓學生在尋找素材中加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比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該文以比喻、擬人化等手法為主,優美的詞句充分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情感。教師可在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周圍事物來模仿文章的寫作方式、布局,使學生積極地注意到身邊事物,從而使學生在實際中提高應用語文的意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化應用,為學生高效地學習打下基礎。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教師積極運用引導式教學模式與作文教學有效結合,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付燕英.探究“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應用[J].新課程,2021(32):166.
[2]吳群芳.“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9(11):50.
[3]肖菁敏.“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3):54,56.
[4]鐘玉梅.“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9):51.
[5]舒福娣.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7):13.
[6]歐學榮.“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作文教學研究,201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