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璇
九月穗黃聞稻香,瓜果豐收采摘忙。秋日的呂梁疊翠流金,村落靜美人和諧,產業興旺奏歡歌。放眼望去,一條條鄉村道路向四方延展,一片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寫滿了豐收的故事……
近年來,呂梁市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重點,不斷健全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力推動鄉村振興走深走實,一幅“產業美、環境美、生態美、精神美”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初秋時節,正是瓜果蔬菜豐收的季節。方山縣圪洞鎮莊上村大棚里,郁郁蔥蔥的藤蔓上,掛滿了紅彤彤、沉甸甸的西紅柿,村民們穿梭其中采摘果實,現場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高云照邊采摘西紅柿邊高興地說:“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收入很不穩定。自從村里建起了大棚,我承包了兩個大棚,靠賣西葫蘆和西紅柿,一年能收入3萬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越過越紅火。”
鄉村聚人氣,產業添動力。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當地村民成為了產業發展的受益人。依托橫泉水庫獨特的水源優勢以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實際情況,莊上村流轉集體耕地732畝,栽植蘋果樹、梨樹、榛子、沙棘等經濟林,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同步實施了蔬菜大棚、農業觀光采摘園、卡丁車游樂場、花海攝影基地、多季節開花中藥材等產業,為該村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能。
發展產業、促進就業是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是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的根基。呂梁市依托八大農業集群發展,進一步提高各級鄉村振興銜接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加快補上產業發展的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同時不斷完善產業幫扶利益聯結機制,強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著力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完善扶持小農戶發展政策,支持農民合作社拓展經營范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凈收入比重。
在促進就業方面,呂梁市認真落實全省農民工就業穩規模、強技能、提質量實施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就業服務,落實幫扶政策,以“呂梁山護工”為牽引,全面實施全民技能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等工程,積極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引導脫貧勞動力參與小型公益設施建設養護,開發各類公益崗位,盤活用好閑置幫扶車間,以群眾穩定的收入增長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
穿梭于臨縣佛堂峪村的房前屋后,所到之處令人眼前一亮:翻新的村委辦公場所干凈明亮,便民中心、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文娛活動室、糾紛調解室寬敞舒適,2000平方米的大型農耕文化廣場內老人們在聊天、孩子們在打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鄉村振興給村子帶來的變化。
中陽縣下棗林鄉神圪垯村,自鄉村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組織140戶村民開展衛生大掃除,做通養殖戶環境整治思想工作,定期檢查整治成效,條條道路有人掃、處處垃圾有人埋,神圪垯村成為了一處集凈化心靈式、休閑體驗式、文體放松式、學習創作式于一體的康養勝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呂梁市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以“創則必優,創則必成”的信念,推進農村建筑風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四大提升工程”,全力創建100個具有呂梁特色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并結合實際制定了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指標,從特色產業發展興旺、村莊美麗生態宜居、弘揚美德鄉風文明、黨建引領治理有效、收入穩定生活富裕、社會事業發展有力等方面,制定了共31項100小項創建標準,為高質量打造呂梁鄉村振興樣板村奠定堅實基礎。
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呂梁朝氣蓬勃、風景正好,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老百姓贊不絕口,幸福指數持續攀升……沐浴著時代新風,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正從腳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