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優良家風;校園文化;校園主體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注重家教、家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風建設的重要作用,其中關鍵一環就是將優良家風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之中。高校校園文化是指“在高等學校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以大學校園為主要區域,以學生、教師為主要群體,以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為主要內容,以多學科、多領域的文化交流及其特有的生活內涵為基本形式,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文化形式,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基本形態?!盵1]
將優良家風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既有利于優良家風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長與成才。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層表現,包括教學科研設施、工作生活場所以及校園綠化、美化的環境等,體現著大學的理想和人文精神?!盵2]當前,由于經濟發展和教育普及,學校數量日漸增多,辦學規模日漸擴大,在這種條件下出現了一種以物質建設規模來評價學校辦學效果的現象,使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面臨校園景觀育人功能減弱、校園設施建設趨于功利化等問題。將優良家風融入高校校園文化之中,需要高校重視物質文化建設。
首先,高校應將優良家風的元素融入校園設施建設之中。一要構建具有家風文化色彩的教學區環境。教學區主要指學生學習和教師辦公的場所,優良家風中的諸多元素皆可成為裝飾教學區的有利素材,如懸掛代表家風文化的人物畫像、書寫讀書立志的名言警句,時刻提醒校園主體見賢思齊。此外圖書館是師生學習的主要場所,高校應開辟一個關于家風文化書籍的專欄,拓寬師生家風學習的渠道;二要構建具有家風文化色彩的活動區環境。例如在校園道路兩旁修筑家風文化長廊等,讓優良家風熏陶校園各個角落,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主體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格。
其次,高校應將優良家風的內容融入教材之中。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料,高校應加強家風文化的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建設,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家風文化的文字教材,還可以組織校園主體到各地挖掘家風文化的音像教材。讓優良家風貫穿師生學習始終,做到日用而不覺。
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是通過制度強化和情境內化來實現其目的,建立健全、有序的管理體制,是維護學校正常秩序的一種有效機制。當前,由于一些高校在制定校園制度時缺乏民主性和科學性,腐敗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管理階層憑借感情親疏徇私舞弊,破壞了制度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對學校的文化建設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將優良家風融入高校校園文化之中,需要高校重視制度文化建設。
首先,高校應將優良家風融入校園管理制度之中。高校制度文化建設可以借鑒帝王家訓中外儒內法的政治理念。一要將優良家風中適合高校發展的行為準則制度化。高校應依據公平公正的理念,形成完善的校園規章制度,并依據制度正確引導校園主體的行為;二要將優良家風中以人為本的思想融入到校園管理制度中。明太祖朱元璋強調仁者愛人,他曾告誡太子朱標:“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盵3]單純的進行制度約束,會導致校園主體產生逆反心理。將優良家風中以人為本思想貫穿到管理制度中,使師生自覺地將制度規范落實于學習、生活實踐中,提高自律能力。
其次,高校領導干部要涵養優良家風。如果把高校比作一輛馬車,領導是馬,制度就是車身,缺乏領導,馬車將無法前進,而缺乏制度,馬車將無法平衡。只有將廉潔的領導和合理的制度相結合,馬車才能正常運轉。
行為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動態層次,主要表現為教學科研活動、組織管理工作、課外文化活動以及后勤工作。當前,由于我國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校園主體產生了一些例如傳統美德意識淡薄、心理問題嚴重、學習態度不端等不良行為。將優良家風融入高校校園文化之中,高校應加強對校園行為文化的關注。
首先,高校應推動優良家風教育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一要組織校園主體參觀優良家風文化博物館和遺址。例如參觀無錫錢氏家族生活遺址等,并配合講解員的講解來提高參觀質量,使師生在參觀時調動所有感官,更容易將家風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成立家風文化宣講團,發揮宣講團實踐育人的作用,在宣講過程中校園主體既是優良家風傳承者,也是優良家風的弘揚者;三要發揮社團功能,開展家風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創辦家風文化交流協會,舉辦一些家風經典誦讀活動等等。
其次,高校應發揮新媒體在家風文化傳播中的促進作用。高校應重視新媒體這種媒介,通過新媒體來傳播師生喜聞樂見的家風內容,使得師生在日常的信息閱讀中能直觀、快捷地了解優良家風內容,從而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星火燎原的學習氛圍。
“校園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最為核心的價值追求和品格特征,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會發揮出顯明的傳承、導向、凝聚和激勵作用?!盵4]當前,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功利主義盛行、西方價值觀的沖擊還有新媒體的錯誤導向,導致學校教育中人文精神普遍缺失。很多師生對自己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保護欲都十分欠缺,例如很多師生對本校的校風校訓、辦學傳統、校園歷史一概不知,也無心過問。將優良家風融入高校校園文化之中,需要高校重視精神文化建設。
首先,高校應重視對滲透家風文化精髓的校園精神的提煉?!靶S枴⑿8韬托;帐亲钅芊从橙熒鷨T工共同思想意識、價值觀和生活信念的文化載體,其中尤以校訓最為凝練。”[5]優良家風中蘊含的勉學立志、修身養性、齊家興業、保國安民等內容,都可以成為提煉校園精神源頭活水。
其次,高校應深入闡發優良家風的精髓,提高校園主體對其的認同感。一要闡釋家風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幫助師生構建一個完整的家風文化框架;二要強調家風文化的重要性。通過對優良家風的重要性和功能進行闡述,使師生在心中形成一種自覺,即要求以良好的家風來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認知,激發其對優良家風的認同感和學習動機;三要幫助校園主體理解優良家風內涵。高校應引導師生自己搜集有關于優良家風的資源并進行整理,還可以舉辦一些關于優良家風的師生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進行分享和討論,在此過程中提高師生對優良家風文化內涵的認知。
參考文獻:
[1]姚海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史潔,冀倫文,朱先奇.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結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5(05):84-85.
[3]民謝青松.中國傳統家風家訓與當代道德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4]孫英琨.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1):86-87+96.
[5]樂程,陳九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7(06):83-87.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