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婕 肖真 彭敏
摘 要 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及鄉村振興,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建立平等競爭、規范有序和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簡介江西省吉安市城鄉融合發展現狀,分析吉安市存在的城鄉要素配置不合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應不均衡、城鄉基礎設施不完備三大問題。提出吉安市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的對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有利于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 城鄉融合發展;城鄉要素;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江西省吉安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1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凸顯了新發展階段我國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1]。江西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高鐵沿線產業集聚、區域合作、城鄉融合,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1? 吉安市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的意義
吉安市作為一個老革命根據地,農業經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實現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融合發展,對當地鄉村振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需要根據吉安市當地的實際情況,利用其自身農業、旅游業等方面的優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做到城市與鄉村要素流動、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及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
對于現階段的吉安市來說,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在農業方面,吉安市發展基礎較好,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機械化,雖然與排在全國前列的農業大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總體發展勢頭較為強勁;在工業方面,2022年預期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吉安市仍處在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工業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電子信息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但市場需求總體仍然不旺,高耗能行業增長承壓;服務業方面,吉安市服務業發展總體穩定,提質增效步伐加快,近幾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對服務業復蘇持續造成沖擊,服務業保持著平穩增長態勢。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吉安市三大產業都有所增長,但是缺乏支柱性產業及亮點產業的支撐,而高鐵的開通、與大灣區距離的拉近、新型產業的崛起及城鄉融合發展模式的運用,將帶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協調發展。
2? 吉安市城鄉融合發展現狀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鎮居民。綜合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 931元,名義增長10.5%,實際增長9.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 412元,名義增長8.2%,實際增長7.1%。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收入比值由2020年的2.56縮小至2021年的2.50。與全國數據對比,吉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 88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298元,吉安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為2.34。從人均可支配數據角度來看,吉安市城鎮居民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均值相差4 53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均值相差僅633元,一定程度上說明吉安市農村發展的后續競爭力將更強,農業生產水平也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但城鄉收入差距仍比較明顯,二元經濟結構特征顯著。
《吉安市2021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吉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 525.6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47.8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 157.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 120.2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9.8∶45.8∶44.4。其中,吉安市農業總產值488.2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 035.23億元。增幅數據顯示,農業、工業、服務業都有一定程度增加,分別為8.3%、8.3%、9.8%。截至2021年末,吉安市常住人口為442.51萬人,比2020年末減少4.47萬人。吉安市城鎮化率為53.41%,比2020年提高1.06個百分點,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45萬人。從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產業產值增幅基本都在9%左右,城鎮化率提高了1.06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以江西省為主,加強城鄉各方面融合是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
3? 存在的問題
3.1? 城鄉要素配置不合理
城鄉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人口、技術、資金及信息等,城鄉要素之間合理的流動和配置能促進城市和農村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1)勞動力缺乏,特別是專業化技術人才匱乏。截至2021年,吉安市城鎮化率為53.41%,城鎮化水平已達到一定高度。但吉安市依然是以農業為主的革命老區,農村人口居多,并且農民進城意愿強烈,因此鄉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兒童,年輕勞動力去往城市務工的較多,留下來進行鄉村建設的依然是少數人。2)農村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吉安市農村土地資源豐富,但農作物用地、宅基地、集體性經營建設用地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撂荒、閑置、非農化現象。近幾年,返鄉建房的趨勢有所加強,農村宅基地較多,但是更多的是逢年過節的住處,新宅基地的利用率非常低,農民的各項權益,如土地收益權、財產權得不到有效保障。3)農業農村的資本投入不高。吉安市的農村中,部分旅游鄉鎮開始有大型社會資本要素的進入,但尚未形成規模經濟,加之大型的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不高,在資本逐利性的驅使下,投資的流入流出比不協調,導致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擴大再生產和轉型升級困難。
3.2?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應不均衡
城鄉融合過程中基本公共服務供應的不均衡是較為突出的一個矛盾點,其中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是廣大城鄉居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務供應。
3.2.1? 義務教育方面
教育是一個城市重要的創新源、活力源、產業源,得益于現代教育體系的建設,經濟發展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20年底,吉安市各區域的中小學已超108所,但是城鄉教育不均衡,所熟知的附小、吉安一中、白鷺洲中學及其他各縣(市、區)的學校90%位于市(縣)域,而鄉鎮學校數量較少,且入學率低。因此,鄉鎮的義務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也無法和市(縣)教育水平相比。
3.2.2? 衛生醫療方面
1)醫護比、床護比不均衡。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數據顯示,吉安市醫護比為1∶1.03,市級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例近年來未有提升,此項比例數據已嚴重失調。2)衛生醫療技術人員學歷普遍偏低,高層次人才缺乏。吉安市衛生技術人員本科人員占比19.3%,執業(助理)醫師本科人員占比36.03%,注冊護士本科人員占比僅5.65%,本科層面占比均未達到40%,研究生所占比例更低。3)醫療資源不均衡。城市醫院特別是大醫院,高級人才相對較多,而且先進設備配置齊全;而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鄉村醫療服務點幾乎沒有高級人才,大型手術設備缺乏嚴重,分級診療制度非常不完善。
3.3? 城鄉基礎設施不完備
城鄉融合發展直接依靠交通的互聯互通,隨著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等政策的實施,近幾年吉安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已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依然還存在一些離城市較遠又非旅游度假的鄉村,在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后,影響了鄉村運輸,繼而導致城鄉融合受阻。
根據2021年5月江西省電信行業統計月報數據,江西省全省電信業務總量33.9億元,固定電話用戶數480.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4 361.7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1 584萬戶。其中,吉安市電信業務總量2.9億元,占比8.5%;固定電話用戶數37.7萬戶,占比7.8%;移動電話用戶數406.6萬戶,占比9.3%;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149.7萬戶,占比9.5%。調查數據中,吉安市移動寬帶用戶89.8萬戶,其中農村用戶48.2萬戶、城區用戶41.6萬戶。由此可見,吉安市城鄉移動網絡用戶數量并沒有很大差距,但是從網絡信號反饋信息中發現,相對于城市來說,鄉村基站較少,接入基站距離更長,鄉村網絡質量更差。例如,居家網絡上課期間,鄉村學生更容易面臨無網絡及缺少線上上課設備等問題。此外,城鄉信息不順暢,城市產品供給出現了斷層,而農村產品出現滯銷等問題也較突出。
4? 完善吉安市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的對策
4.1? 城鄉要素合理配置
1)建立贛吉人才入鄉激勵制度。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吉安市政府可以通過金融、財政、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吸引各類型專業技術人員返鄉入鄉創業,讓大學生回鄉作貢獻,銜接好大學生村官與選調生之間的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扎根基層,到村任職,特別是鄉村急需的短缺人才,如園林規劃類、農作物生產類、建筑設計類等人才,還可以運用城鄉人才交流機制進行融合。2)穩慎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面對農作物用地、宅基地、集體性經營建設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撂荒、閑置、非農化的現象,可以靈活運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中將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政策,在保證農民房屋財產權及資格權的基礎上,對閑置的房屋或者宅基地進行統一管理,用分包或者統包方式合理優化鄉村整體布局[2]。3)建立工商資本入鄉促進機制。除部分旅游村落,如渼陂、釣源外,鄉村的大型社會資本投入較少,主要原因在于鄉村建設大多由政府直接支持,因此可以對社會資本入鄉鼓勵政策進行完善,如資本進入鄉村融資貸款政策、規模化產業建設配套設施補助政策等,搭建政府、企業、個體合作平臺,共同壯大鄉村集體經濟。
4.2?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1)均衡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目前,吉安市已推動中心城區教育布局,在此基礎上,應同時加大優化城鄉教育布局力度,讓名校帶鄉校、強校帶弱校,努力實現教育的城鄉均衡。由吉安市政府牽頭,通過提高待遇、社會地位等政策的激勵,對現有的教師資源進行融合配置,統一規劃、選拔鄉村教師,推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和城鄉教育聯合體模式,改善鄉村管理人員、教師缺乏的局面[3]。同時,鼓勵當地高校畢業生,如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特別是教育類專業畢業生向鄉村教育崗位發展,建設鄉村教育高素質教師隊伍,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健全鄉村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加強醫聯體、醫共體、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讓縣域醫院對鄉村醫院進行對口幫扶,幫助鄉村醫院改善就醫環境、提升鄉村醫護人員綜合能力,努力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重病不出市”[4]。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各項政策制度的完善,增強鄉村醫療崗位的就業吸引力,和井岡山大學、吉安職業技術學院深度合作,將醫學類專業學生定點輸送到鄉村醫療服務崗位上,同時定期、定量地將鄉村醫護人員派送至城市大型醫院相關崗位進行學習和交流,提升鄉村醫療綜合實力。
4.3? 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及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其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1)合理布局鄉村供水排水、環境衛生、電力電信、道路等基礎設施。針對鄉村供水排水進行整體規劃和合理布局,建立起一體化的供排水網絡系統;穩步推進鄉村電力電信系統一體化格局,完善鄉村信息網絡覆蓋,減少網絡故障現象;同時加強鄉村公路硬化、刷黑、路肩填土、綠化等工作,讓村民出行更加安全,種植的特色農產品運輸更加便捷,打通城鄉道路融合新格局[5]。2)統籌安排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養老、體育健身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可在村廣場上設置籃球場及各類健身器材,將廣場舞及當地特色文藝節目融入綜合文化中,如吉州區釣源村女子舞龍隊、永新縣南塘村盾牌舞隊,讓鄉村居民都能體會到鄉村居住的樂趣。3)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衛生廁所、生活污水治理等設施規劃。如果鄉村沒有能力解決污水等問題,可以采用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維的模式,將鄉村生態環保問題交給專業人士解決,保障鄉村污水處理設施設備良好運行[6]。
參考文獻:
[1] 劉振偉.鄉村振興中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法治保障[J].農村工作通訊,2019(19):37-40.
[2] 鄒進泰,肖艷麗.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破解城鄉融合三大難題[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630/c40531-31204103.html,2019-06-30.
[3] 齊杰.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演進與實踐路徑研究:以浙江省麗水市為例[J].鄉村論叢,2021(6):98-105.
[4] 趙威.農文旅融合助推特色村寨鄉村振興路徑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縣丹洲村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2):143-146.
[5] 曹雪彥.“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1,44(5):53-56.
[6] 陳明星.積極探索城鄉融合發展長效機制[J].區域經濟評論,2018(3):119-121.
收稿日期:2022-04-21
基金項目:吉安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市黨代會精神專項課題“勞動力流動視角下吉安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研究”(22ZB022)。
作者簡介:劉文婕(1987—),女,江西吉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電商數據分析。E-mail:2491562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