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武 陳士偉 丁漢卿 段門俊 杜怡安 徐楊玉
摘 要 紅肉火龍果為熱帶水果,食用價值高,具有較強的保健功效。為了促進廣東省湛江市火龍果產業發展,以廣東省廣前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為例,從栽種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摘與貯運、越冬防護及產期調節等方面總結了湛江市紅肉火龍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紅肉火龍果;栽培技術;廣東省湛江市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32
火龍果原產于巴西、墨西哥等國家的熱帶沙漠地區,屬仙人掌科植物,是熱帶、亞熱帶名優水果之一?;瘕埞麨槎嗄晟>G藤本漿果類果樹,其花、莖、果實均可食用,富含維生素C、植物性白蛋白、鐵元素、膳食纖維和多種氨基酸等,有保護胃壁、抗氧化、抗自由基和抗衰老等功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1]。紅肉火龍果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是一個較為系統的工程,涉及栽培園地的選擇、定植、苗期和結果樹田間管理、采摘、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和LED補光調控技術等諸多方面。
1? 栽種管理
1.1? 園地選擇
火龍果種植應選擇向陽、無積水和無霜凍的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為宜,疏松肥沃。廣東省廣前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以下簡稱示范基地)位于湛江市遂溪縣廣前核心示范區,地處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中北部,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降水量1 759.4 mm,通常7—9月降水量占全年50%,年均日照時間1 817.7 h,十分適宜火龍果種植。
1.2? 種苗選擇
火龍果種苗應從沒有病源污染的地塊選取,選兩年生以上的老熟枝條,植株健壯,少病斑和剪口,肉質莖肥厚且顏色濃綠,芽眼飽滿,苗長30~40 cm。取苗后用刀將苗的基部削去,只留1~2 cm的木質部,放在陰涼的地方晾干,種植前用咪鮮胺和多菌靈等殺菌劑浸泡消毒。
浸泡生根劑后集中育苗,出苗后先集中用45%石硫合劑200倍液對整個莖條進行噴霧消毒,再向根部噴灑有效成分(NAA+IBA)不低于20%的TDZ生根粉1 250倍液進行保護和促生長。
1.3? 定植
火龍果定植遵照重施基肥的原則,以施有機肥為主,利用有機肥和土壤調節劑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新植地塊每667 m2施有機肥4 t、牡蠣粉土壤改良劑200 kg、磷酸二銨50 kg、復合肥20 kg和噻唑磷3 kg,旋耕機混拌均勻?;瘕埞凑张攀絾涡须p株種植,每排只種1行,每0.35 m插一根竹竿,竹竿長約2 m,在竹竿的左右兩側各種1株苗。
示范基地種植選擇寬行和相對密植的種植方式,起高壟,通過鋪防草膜等方式防治雜草,減少病蟲害威脅?;瘕埞N植行距3 m,便于機械化作業,株距0.3 m,平均每667 m2栽種約1 250株。機械起壟種植,壟面寬1.2 m,壟底寬1.8 m,壟高25~30 cm,呈梯形狀,壟底鋪防草膜,壟兩側鋪約30 cm寬的土工膜防止壟面水土流失。
定植時,種苗泥土覆蓋根部3~5 cm即可,覆土過深易造成根部不透氣。定植后澆足定根水(根部30 cm半徑范圍內澆透),縮短緩苗期,同時每667 m2壟面鋪設約8 m3半基質(桉樹皮),起到保水、保肥、防草的作用。
1.4? 修枝整形
當枝條長到1.3~1.4 m長時摘心,以促進分枝,并讓枝條自然下垂。每年采果后剪除已結果的枝條,讓其重新發芽,以保證來年的產量。及時疏除過多的、畸形的和不合格的花蕾,控制1個枝條有1~2個花蕾,保證花期營養供給和后期果實生長的營養需求,按3個有效枝條配1個花蕾的比例進行控制。
1.5? 水肥管理
施肥時,嚴格執行薄肥勤施的原則。定植7 d后施用促根類、氨基酸類或海藻類營養水肥,14 d后施用氨基酸類或海藻類+磷酸一銨營養水肥,30 d后施用氨基酸液肥或海藻類+磷酸一銨+平衡肥(18-18-18)營養水肥,之后每隔10 d施加一次營養肥,待苗跨過鋼絲繩后(定植3個月)施用氨基酸+硝酸銨鈣+磷酸二氫鉀水肥。苗期氮、磷、鉀施用比例控制在3∶1∶1,生殖生長期控制在2∶1∶3,花果期控制在1∶1∶3,每個月施3~4次水肥。
花芽分化期不宜大量施用氮素肥料,應補充磷、硼、鋅和鈣等營養元素,以避免引起蔓莖徒長和不開花結果。花期應噴有機營養葉面肥、硼砂和生長調節劑,提高花朵的授粉質量及抗逆性,冬春季低溫需要噴施硝酸類及蛋白類葉面肥。
2? 病蟲害防治
火龍果常見的瘡痂病、炭疽病、潰瘍病和莖腐病為半知菌類病害,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潰瘍病和炭疽病會呈現大面積發生流行的趨勢[2-3]。較為常見的害蟲有堆蠟粉蚧、蝸牛、螞蟻和果實蠅等,大部分害蟲主要為害火龍果莖部[4]。在栽培過程中,病蟲害嚴重影響火龍果的產量和品質,應通過采用綜合防治技術控制火龍果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藥殘留。
2.1? 化學防治
噴灑代森錳鋅、咪鮮胺和百菌清等化學農藥滅殺細菌、真菌及害蟲,可達到控制火龍果病蟲害的目的,一般噴施間隔期為10~15 d,每月噴施2~3次[5]。化學農藥輪換交替使用能提高火龍果對病蟲害的抗性,達到控制病蟲害反復暴發的效果。
湛江市相關種植戶應特別注意在高溫雨水期和臺風季節前后做好保護措施。開花前噴灑殺菌劑,保護花朵不受病菌侵染;謝花后在花筒和幼果青黃分離界限明顯時及時摘除花筒,避免病蟲害傳染幼果并減少營養損耗;采摘結束后及時清園,剪除果樹上生長過弱和有病蟲害的枝條,將枝條與落花落果集中帶出果園進行燒毀深埋處理。全園噴灑一次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破壞害蟲、病菌等的越冬場所,減少病原體及蟲卵的數量,降低病蟲害發病率。
2.2? 物理防治
安裝發聲驅鳥裝置或利用稻草制作假鷹,以達到驅鳥的目的。采用無紡布套袋技術可以使火龍果果皮著色均勻、保證果實外觀品質,避免或減輕病蟲、飛鳥和黃蜂等的危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避免風刮碰傷和陽光暴曬的威脅,進一步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果的價值和效益[6]。
2.3? 生物防治
日常田間管理中,將清理的雜草堆在火龍果樹盤處,并增施腐熟后的有機肥和磷鉀肥,結合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和木霉菌等微生物制劑和發酵液,可有效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植株的抗病性[7]。
3? 采摘與貯運
不同產區的火龍果開花結果期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每年的5—11月為火龍果正造果,火龍果果皮顏色由綠色轉變為淺紅色,然后變為淡紅或紫紅色,果實水分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成熟采收期一般為27~35 d[8]。一般當果皮變紅后的5~7 d即可采摘,采收方式的不同對火龍果的貯藏和保鮮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為了避免損傷整個枝條,采摘火龍果時一般從果實基部利用專用枝剪剪下,保留部分肉質莖,這樣能充分保障火龍果的耐貯藏性能[9]。采摘后為保證火龍果果實達到標準化商品果條件,可利用機械設備實施分級選果。在貯藏和運輸中,為避免因機械損傷降低商品果價值,應利用泡沫或其他防護措施避免果實之間產生碰撞或擠壓[10]。
4? 越冬防護
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溫度普遍較高,但也會有低溫天氣,若火龍果種植管理期間未做好越冬防護措施,則難以避免低溫引起的生長緩慢甚至凍死的風險,導致果園當季產量下降[11]。示范基地采取的越冬防護措施主要有以下2種。1)葉面噴霧殺菌。防治軟腐病、潰瘍病可噴施吡唑·喹啉銅1 500倍液+戊唑·咪鮮胺1 500倍液+中生菌素1 000倍液。2)葉面噴霧促花。藥劑為高鉀水溶肥750倍液+海藻原液750倍液+蕓薹素1 500倍液+細胞分裂素1 500倍液,噴施3~4次,促進新梢老熟,預防凍害。
5? 產期調節
利用LED補光催花進行產期調控也是火龍果高產高效栽培的主要技術之一。在湛江市,正造果一般4月中旬開始現蕾,5月底至6月初采摘第一批正造果,約15 d出一批新的花蕾,直到11月底前后,年投產期可高達6個月。每年7—9月,火龍果正造果處于集中上市期,銷售價格偏低,但正常情況下6月以前和12月以后的正造果很少,如果這個時間段的果實品質較好,銷售單價往往會比集中上市的正造果高出很多。因此,利用LED補光催花技術進行反季節產期調控,結合疏花疏果技術,盡可能地減少7—9月的正造果產量,從而提高6月之前和12月之后的反季節果實產量,是紅肉火龍果高產高效栽培的關鍵技術所在。
有研究表明,春季給火龍果補光催花可以將火龍果現蕾期和采摘期提早約15 d,秋冬季補光同樣可達到延長火龍果產期、提高產量的效果[12]。在自然條件和環境氣溫適宜時,火龍果結果樹約15 d開一批花。在開花量過多或集中上市期火龍果市場價格偏低時(7—9月),示范基地結合疏花疏果和調控水肥一體化技術,及時摘掉部分或全部花蕾,避免了集中上市價格偏低的局面。在夏季氣溫偏高時采取遮陰措施,不僅能縮減7—9月的花蕾數量,還能達到保護植株免遭日灼損害的效果。
利用LED補光催花,促使火龍果提早開花或推遲花期,有助于避免集中上市,提高了火龍果商品果價格和經濟效益[13]。春季LED補光通常在立春后或2月中上旬開始,4月結束,秋冬季補光通常在10月中上旬開始,12月結束,連續補光60 d左右,每天連續補光4~6 h,根據補光催花條件,若產期補光時氣溫較高,補光時間可相應縮短,反之可相應延長補光時間。
6? 結語
以廣東省廣前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為例,對紅肉火龍果栽培的園地選擇、種苗選擇、定植、修枝整形、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摘與貯運、越冬防護和反季節產期調節等諸多關鍵技術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為實現湛江市紅肉火龍果的優質高產栽培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彭金輪.火龍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探究——以紅肉火龍果為例[J].南方農業,2017(12):7-8.
[2] 陸漫,王小云,鄭霞林,等.我國火龍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廣西植保,2020,33(1):28-31.
[3] 吳美杰.火龍果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農業技術,2019,39(11):117-118.
[4] 鄭偉,蔡永強,戴良英.火龍果病蟲害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07(6):139-142.
[5] Bordoh P K, Ali A, Dickinson M, et al. A review on the management of postharvest anthracnose in dragon fruits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spp.[J]. Crop Protection, 2020, 130: 105067.
[6] 趙俊生,鐘聲,曾運友,等.‘金都一號火龍果在茂名地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18(6):48-49.
[7] 吳緒波,周東輝,傅熾棟,等.紅玉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18(6):69-70.
[8] 高藝,徐楊玉,洪向平,等.火龍果果園栽培管理與營銷模式探討——以廣東省農墾科技中心火龍果基地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8(4):108-109.
[9] 林曉明.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J].鄉村科技,2019(16):91-92.
[10] 王俊寧,鄧科禹,李潤唐,等.采收期對火龍果果實品質及貯藏特性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1,39(4):170-173.
[11] 王淑芬.論紅肉火龍果的越冬防護及栽培技術[J].科技展望,2015,25(32):53.
[12] 尤小婷,陳士偉,李棟宇,等.不同光質LED補光對火龍果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J].熱帶農業科學,2021,41(4):7-10.
[13] 濮文輝,李洪立,胡文斌,等.海南西部火龍果反季節生產考察[J].中國熱帶農業,2017(6):28-30.
收稿日期:2022-04-21
作者簡介:鄧衛武(1983—),男,江西新干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熱帶水果栽培。
*為通信作者,E-mail:5743016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