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英 黃宏輝 陳煒玲 朱雪飛 沈培燦 曹雄俠 陳香杏
周宏英,黃宏輝,陳煒玲,等.野生中藥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南方農業,2022,16(14):-150.
摘 要 我國是中藥材生產與消耗大國,有著數千年的發展及使用歷史,各種中藥材對居民健康與安全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由于目前中藥材產品大多來自野外采集,而采集過程中對野生中藥材的可持續利用與保護的重視程度有一定不足,不少野生中藥資源面臨枯竭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野生中藥資源保護利用現狀,指出野生中藥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野生中藥資源高效保護與持續開發利用策略,如建設野生中藥資源保護區,保證野生資源可以持續發展;建立中藥資源保護機制,完善預警系統;加大法制建設力度,提升野生中藥資源保護效率;強化基礎研究,實施人工養殖與推廣;創建中藥材人工繁育技術創新平臺,突破技術創新困境;依托有效成分研究實施定向栽培,加快瀕危野生中藥資源開發。
關鍵詞 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4.048
野生中藥材主要是指各種藥用動植物中沒有被全面馴化,沒有得到大面積種植和養殖的藥材種類總稱,是植物界與動物界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在人類生存及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環境保護作用及豐富種質資源的作用。但是受到生態環境惡化及濫伐、濫捕、濫采、濫牧等問題影響,各種植物和動物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導致部分野生中藥資源瀕臨滅絕。因此,必須要結合中藥資源的重要價值,對中藥資源展開全面開發與保護,使野生中藥資源能夠得到持續發展。
1 野生中藥資源利用現狀
近年來,中藥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增快,我國中藥資源蘊藏量、需求量及藥材分布等出現十分明顯的變化。目前我國每年消耗中藥資源達到40萬t,主要依靠各種野生的中藥材來滿足市場實際需求,這也導致野生中藥材資源出現過度利用與開發的情況,環境惡化、珍稀藥用物種減少、藥材資源枯竭等問題不斷出現[1]。1983—1987年,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中藥資源種類有12 807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藥資源實際生長狀況及栽培產量、產區都出現了十分明顯變化,野生中藥資源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針對此類問題,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等多項法律和規定,有關部門也于2018年全面啟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階段普查成果顯示,近年來藥用植物特有種人工栽培與馴化效果十分突出。特有種就是特定區域內分布的物種,是潛在的寶貴資源,其中我國藥用植物特有種有3 105種,有眾多區域內重要資源種類超出1 000種,并且發現幾十個新物種,對豐富我國植物種類及野生藥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來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2]。
2 野生中藥資源瀕危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列入紅皮書、國家重點保護及限制進出口等名錄內的瀕危中藥材多達280種[3]。
2.1 無序的開采及過度的消耗
1)以往為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人們進行盲目的墾荒與砍伐,造成土地資源浪費、水土流失問題持續加重。而野生中藥資源生長與生存的環境大多位于人跡罕至的區域,環境十分惡劣,自然環境被破壞后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改變了各類野生中藥材生長環境,中藥材生長受到不利影響,產量銳減[4]。2)近年來,受到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造成市場對中藥資源有著較高的需求量。這種現象也觸發了人們的趨利心態,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進行野生藥材開采,采挖速度遠遠超出藥材正常生長和繁衍速度,部分中藥材因為被過度開采而無法正常生長和發育,造成中藥資源枯竭。
2.2 中藥基礎研究較為薄弱
中藥資源有著分布廣、種類多、研究投入比較少、單品需求量不多的特點,而大部分區域針對中藥資源種類情況、實際使用量、分布情況、適宜的生長條件及生長發育習性、群落結構及具體藥用價值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5]。
2.3 野生中藥資源人工栽培及養殖技術不夠成熟
野生中藥材品種較多,雖然我國大力倡導對野生中藥材展開人工培育和保護,但是由于部分藥材生長、發育及繁殖規律較為復雜,對其重要生長環節及環境需求的掌握和了解尚不清晰,野生藥材轉變成為家養、家種存在較為明顯的技術瓶頸。同時,一些瀕危野生中藥材雖已實現人工培育和養殖,但關鍵技術及經濟效益仍舊存在問題。例如,甘松、水蛭等因為養殖周期長、成本高、風險比較大并且產出和投入比不平衡,使得養殖戶養殖積極性明顯降低。此外,對于一些瀕危野生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開發較為緩慢,市場需求與市場供應嚴重失衡。
3 野生中藥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路徑
野生中藥材是自然生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如西北地區的野生藥材植物群叢十分密集,具有較強的耐寒、耐旱及耐沙埋等能力,不僅對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社會發展和建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必須要結合野生中藥材生長質量與狀況采取科學合理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手段,確保野生中藥材可持續利用。
3.1 野生中藥資源保護
野生中藥資源的保護需要遵循可持續利用原則,結合野生中藥普查與調查,構建中藥野生資源保護區,完善與中藥保護有關的預警機制及法律法規[6]。
3.1.1 建設野生中藥資源保護區,保證野生資源可以持續發展
1)需要結合中藥材普查對保護區域內各種中藥資源展開深入、全面的考察與調研,完善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明確中藥材生長環境存在的問題,按照生物圈保護區內部要求實施管理。2)在建設野生中藥材重點保護區時,引入各種現代化的農業育種及生物技術,采用先進的繁育手段,建設一個大型、高質量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為規模化種植基地提供優良的種苗。同時,對于一些受到人類活動嚴重干擾的瀕危中藥材實施遷移保護,必要時可遷往人工環境落實保護工作。3)在構建野生中藥材保護區域過程中,重點研究各種瀕危藥材品種的生物學特征,明確藥材對于生長環境的需求,在原產地及附近保護區內劃分專屬區域,實施人工培育與全面保護,將人工撫育和就地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確保珍貴的中藥資源可以得到持續保護與利用[7]。
3.1.2 建立中藥資源保護機制,完善預警系統
積極將各種現代化科技、設備引入中藥資源保護區域及保護工作中,結合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結果,掌握中藥資源的實際來源、區域中藥資源豐富程度等信息。針對野生保護區內瀕危或者臨近瀕危的中藥資源,制訂分類保護措施,構建動態化的監測網絡,對區域野生中藥資源展開長期不間斷的觀察、分析、記載、評價。結合中藥資源保護數據創建專題數據庫、資源庫等,初步形成一個瀕危、珍稀資源預警體系,對于有瀕危趨勢的各種中藥資源實施提前介入、制訂科學的保護策略。同時,結合預警系統從生態保護、平衡珍稀動植物資源的角度對藥材的實際流向進行指導,為國家高質量管理中藥資源,促使中藥材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3.1.3 強化法制建設力度,提升野生中藥資源保護效率
現階段,我國針對野生中藥材保護存在的問題發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如《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等,極大地提高了野生中藥資源保護質量。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野生中藥資源生長環境也逐步發生改變,相應的規章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滯后問題,部分規定缺乏明確的實施細則。因此,必須要持續強化中藥資源保護與加大執法力度,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結合社會要求及環境要求對有關管理條例展開優化,持續推進野生中藥資源保護工作。應根據保護級別設置相應的審批門檻,規范管理野生中藥資源的保護、采集、研究、進出口等活動,將各類野生中藥資源列入國家戰略資源,避免出現私自采集各類珍貴野生中藥資源的情況。
3.2 科學展開中藥資源開發利用
合理開展中藥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充分強化基礎研究,構建專門的中藥材人工繁育平臺,實施定向栽培,加快對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速度。
3.2.1 強化基礎研究,實施人工養殖與推廣
野生中藥資源的人工養殖和種植是全面提升資源產量,避免野生資源被大量破壞的最有效手段。1)充分結合中藥資源生長發育規律、生長習性,明確各種對中藥材生長有抑制作用的物質,探索打破中藥材休眠的方式,模擬原始生態環境,展開中藥材仿野生的生態化種植。不斷擴展資源獲取渠道及中藥材人工培育面積,降低對野生資源的破壞與依賴程度,同時確保所種植、養殖的中藥資源與野生資源藥效基本一致,為后續中藥材人工培育技術的全面推廣使用奠定基礎。2)全面實施標準化無公害栽培。中藥材屬于一種受污染較為嚴重的農產品,出現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培育時期吸收了較多有害物質,并且中藥材大多是多年生植物,若長期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下栽培,會導致中藥材質量降低。所以,在對野生中藥材展開馴化與培育時,必須要選取現代化無污染無公害的栽培技術,探索野生中藥資源規模化、規范化的生產方式,在栽培、環境、管理、貯藏及加工等環節制定完善的標準,讓人工培育與推廣可以有章可循、有標可依。
3.2.2 創建中藥材人工繁育技術創新平臺,突破技術創新困境
由政府及有關部門牽頭,結合區域內中藥材的品種與普查數據,選擇臨近瀕危的中藥材,制訂完整、全面的人工繁育技術創新與優化方案,設立專項技術創新與培育基金,引導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聯合成立瀕危中藥材培育繁殖技術研發中心,盡快突破瀕危野生中藥材培育、種植技術存在的發展困境,解決中醫藥產業發展存在的“卡脖子”問題,促使中藥材人工培育向著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真正實現野生中藥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3.2.3 依托有效成分研究實施定向栽培,加快瀕危野生中藥資源開發
部分野生中藥材不僅擁有較為優異的藥用價值,并且可以開發成為化妝品、食品、天然色素及工業原料等。因此,實施中藥材定向栽培,不僅可以讓野生中藥材品質增強,還可以促使野生中藥資源得到有效使用。目前,定向栽培技術在農業種植當中的應用與研究十分廣泛。例如,在種植釀酒葡萄時,結合不同種類的酒對葡萄含酸量與含糖量的不同要求,制訂精準的栽培技術。作為野生中藥材,能夠成為優良品種的前提是有效成分含量較高,因此可以借鑒農作物栽培領域的“成分育種”模式,在野生中藥材栽培種植過程中,將定向栽培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品種當作核心目標,以此來擴展野生中藥材使用范圍。例如,目前取得明顯進展的海香1號就是利用定向栽培技術獲得的,其中蘊含的薄荷腦量能夠達到85%。
4 結語
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文化,其較為注重人與自然共同發展,若是過度利用和開采野生中藥資源,可能會導致“無藥可用”的嚴重后果。為此,必須要不斷改進與完善中藥資源利用與開發機制,針對各類野生中藥資源利用現狀制訂高質量保護與開發方案,明確中藥資源保護與使用原則,使用各種法律法規來規范管理中藥資源的使用,不斷加大中藥材培育與人工栽植力度。
參考文獻:
[1] 馬偉,劉美琦,李洪源,等.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陽明區野生中藥資源調查[J].貴州農業科學,2021,49(12):93-98.
[2] 寸竹,董益,張廣輝,等.云南省野生半夏資源調查及種質評價[J].南方農業學報,2021,52(8):2069-2077.
[3] 朱斌,姚季倫,謝景,等.新晃縣中藥材資源及其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21(6):102-105.
[4] 張蕾,張西梅,劉忠德,等.山東省巨野縣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調查情況分析[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21,40(11):81-88.
[5] 楊涵雨,付開聰,葉花,等.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藥用植物資源調查與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0(4):321-333.
[6] 周云,鞏海濤,王雁群,等.基于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對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的建議淺談[J].養生保健指南,2021(26):276.
[7] 翟明,林大都,張寬云,等.廣東省梅縣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狀況研究[J]. 中藥材,2020,43(9):2112-2117.
收稿日期:2022-06-12
作者簡介:周宏英(1982—),女,廣州清遠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林業。E-mail:139250255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