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樹標立本,優勢發展”,是天津市第一中學濱海學校的教學綱領,學校以單元教學標準的研究引領課堂教學,助力教師成長。學?!啊p核培養視域下普通高中單元教學標準實踐研究”,入選2021年度天津市教委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立項名單。該研究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置于“雙核”視域下的育人實踐中去參照,建設各學科核心素養和核心價值培養體系,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深度學習策略,將單元教學標準設計立足課堂教學,實現單元教學標準與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模式、單元學習評價一體化和諧共生,實現核心價值、核心素養“兩翼”驅動優質發展。
2021年10月,學校開展了“雙核”視域下單元教學標準學科教學展示與研究活動,通過落實基礎、提升能力、發展“雙核”,實現價值引領,體現素養本位。
一、明確體育與健康學科大單元標準建設的意義與目的
當前,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新要求,立足大單元、大概念、大主題,架起連接學科知識、運動技能與核心素養的橋梁,課程改革的核心依舊是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如何高質量構建體育教學體系,高質量完成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分析與解決體育與健康課技能問題,掌握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形成創新與實踐探究精神;如何創設學、練、賽、評一體化,真正讓學生掌握1—2項終身體育運動項目是當今體育與健康課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材對大單元教學建設的具體要求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體育與健康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獲得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素養,明確體育教學的支撐起點是學科素養目標的達成。各個運動項目的學習目標應該從運動技能、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的學習與實踐,逐漸轉變為對學生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的培養,逐步完成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所以教師必須要提升對單元教學標準、各個模塊教學設計的認識高度,即從原來只關注單一的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單個技術動作的學習與掌握,過渡到將課時教學轉變為大單元教學設計。改變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的零散教學,實現學科核心素質、核心價值目標與教學設計的有效銜接。
基于體育與健康統一教材的大單元教學,注重“真實情境中的深度學習”。基于質量的大單元設計,力求實現以下三大變化:一是從運動項目的線性針狀排列,到整個教學單元的充分整合;二是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和實踐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和深度學習;三是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資源與工具、展示平臺,實現學、教、評一體化。體育與健康大單元的教學設計通常按照“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的程序進行。教師有效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模塊選項教學模式下單元標準的建設探索與實踐
(一)重組整合教材內容,提煉單元主題
教師應研究課標,掌握核心概念,注重學生的發展,在原有單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強知識橫向與縱向的梳理與整合,確定內容領域和大單元主題。一是要改變6—8課時每學期的單個技術小單元教學,轉向至少14—18課時每學期的主題大單元教學;二是要改變無分層、機械式學習,轉向尊重個體需求與運動體驗的走班選項學習、個性化學習、創造性學習;三是要改變淺嘗輒止、低級重復、無明確終身學習目標等學習,轉向合作學習、情境學習、最終實現“雙核”視域下的深度學習。
“雙核”視域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是當前體育教學深度變革的硬核挑戰,教師要積極應對。以運動項目模塊教學的大主題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為一體結構化的具有多種課型的統籌規劃和設計,要求體育教師理清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核心價值的學、練、賽、評等結構化、進階式的教學設計和組織。
(二)明確單元目標,指向“雙核”進階
學科教師要知曉“雙核”視域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是未來一段時間基礎教育階段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必備技能,掌握此技能必須把握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和基本流程。
首先,在確定年級、學期、課時數、場地、器械等基本情況下進行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合理規劃,從運動項目特性、學科核心素養、核心價值等不同視角確定學習主題。其次,依據學習主題,結合課程標準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質量要求、評價與考核標準,精選2—3個核心技術動作,以及相關聯的基本體能攻防技戰術。再次,設計單元結束階段4—6課時的小聯賽季,包括核心技術、組合技戰術運用、小團隊比賽需要掌握的規則與裁判方法、角色分配與任務分工以及不同技戰術的觀賞點與評價點。全部內容具體到每節課的時間分鐘測算與課時轉化,可從關鍵性技戰術、組合技戰術、不同情境創設、實戰比賽等視角入手,確定每節課的學習主題與學習目標,設計可操作的、與本單元學習有關聯的、具有實效性的家庭體育作業以及所學的開放性學習環境,如場地器材、信息技術、研討氛圍,最終形成完整的主題式大單元教學設計方案。
(三)創設情境任務,設計學習活動
情境教學對體育教師來說并不陌生。大單元學習指向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教學情境,與原來課堂中所理解的針對教學內容的情境其實并不是一回事。大單元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情境是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競賽的真實情況,它接近學生現有的體育經驗,符合當前學生學習興趣的特定體育環境,即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與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研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為了創造大單元教學的真實情境,有必要改進現有教材中以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的教學單元的布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能和體育基礎,精心挑選學生較熟悉的單元內容和適當的大單元教學環境。大單元情境不僅用于引入學習,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和目標創造不同的情境,從而支配整個教學單元。大單元教學強調在單元情境任務下設計有意義、開放、真實、具體的學習活動。學生完成學習活動的過程就是體驗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學科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從而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自我建構。學生只有親歷這樣的學習活動,并且主動積極地梳理與探究,才能提升學科素養,實現學科核心價值。
(四)指向學業標準,選擇評價測試
評價是大單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切實解決實際問題,與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趨勢相銜接,系統改變問題情境和任務要求,逐步準確地診斷學生素養發展水平;收集不同類型和形式的評價結果,以實現對核心能力的全面合理評估;以體育項目質量標準為基礎,將過程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支持和促進學與教的改進,做到“教、學、競、評”一致。大單元形成性評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與單元情境和任務相匹配,難度取決于任務情境教學實踐競賽的開放程度。任務情境越開放,對主體概念和思維方式的要求就越高,教師要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去呈現具體、可操作、實現學生自檢自測的單元學習目標。
新時代體育教學深度變革不僅僅需要體育學科專家的引領前行,其實更需要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具體落地舉措,大單元教學是體育教學深度變革的必然,我們唯有堅持不懈地去思考、行動、反饋,再思考、再行動、再反饋,讓每一節課形成解決某個問題目標、探討某個技能主題的閉環思維,讓每一個大單元實現某個大概念理解、某個大任務完成的深度學習,讓學生真正在體育課堂上“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