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南 韋柳花
[摘 要]文章結合教學實例闡述如何將“4+N”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中,并采用針對性強、高效低負的“三模塊+三結合”教學實施策略,優化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該實施策略以課程標準為導向,以落實核心素養為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把“學生”變為“小老師”,把“課堂”變為“學堂”,在課堂的動靜轉換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試卷講評課;“4+N”教學模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7-0060-03
習題講評課是中學教學中的常見課型,而試卷講評課是習題講評課中的一種,它既能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進行有效評價,也能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提供指導性意見。在實際的試卷講評課中,“評什么、怎么評”“講什么、怎么講”“理什么、怎么理”等問題常困擾著一線教師。為此,筆者將“提出目標—達成目標—檢測目標—小結提升”的“4+N”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中,并采用針對性強、高效低負的“三模塊+三結合”教學實施策略(“三模塊”即“評”“講”“理”三模塊,“三結合”即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小組合作與教師重點講解相結合、學生交流歸納與教師方法指導相結合),優化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最終達到“全面培養人”的目標。
本文以2020年柳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的化學試題為例,對“三模塊+三結合”試卷講評課實施策略進行具體說明。
一、考試要求和學情分析
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教基〔2019〕15號)文件中的相關要求,地方性中考命題不再作中考說明,而是要求在中考命題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據課程標準科學命題,并發揮引導教育教學的作用。因此,利用中考真題進行訓練是學生適應中考的重要操作,它有著極強的評價、預估和指導作用。我們利用2020年中考化學試卷,組織了一次全校性模擬考試,并按照評分標準完成網上閱卷,力圖通過模擬考試的情況,為最后階段的中考復習教學提供參考。
講評試卷前,我們首先要分析學情。學生在此階段已經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框架,并在日常訓練中對中考中出現的各種題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積累。本次適應性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學生自身不足,為其中考前的最后沖刺指明方向。
二、教學過程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筆者按照“4+N”教學模式將“評”“講”“理”三模塊拆解為五個任務,即明確目標、自查自糾、錯題講解、鞏固練習、反思小結。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學會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角度分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建立“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養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任務一:明確目標
評:通過自查自糾,完成查漏補缺。
講: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易錯點鞏固(重點)。
理:通過歸納小結,獲得信息類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方法(難點)。
評析:教學目標的確立,為整節課指明了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幫助教師和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試卷講評課涉及知識較多,設立目標往往比較困難。本節課的目標圍繞“評”“講”“理”三個關鍵字展開,創新性地將“評”設計為前置任務,先用任務單引導學生分析試卷,查找自身不足,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將試卷“講評”變為試卷“評講”,可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反思和自評的能力。
任務二:自查自糾
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分析本小組的主要錯題(計算題除外)并做好記錄(記錄內容:錯題題號、對應知識點、錯誤原因等)。
教師隨機抽三個小組先讓他們小結本組情況,再根據全體學生的考試整體情況圈定主要錯題。
評析:講評課的“評”應該是學生和教師雙方的評。學生主要是對自己的試卷做出“優”與“不足”的評價;教師則是針對全班學生的考試整體情況做出評價,使講評課更有針對性,更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小組長快速地統計本小組的錯題情況,找出對應的知識點,并通過錯因分析發現問題,為下一步歸納解題方法做好鋪墊,完成學生的“評”。教師通過電子閱卷的后臺端導出各題的得分情況,在課前有預見性地選擇需要講解的習題,使授課做到有的放矢,實現教師的“評”。
任務三:錯題講解
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可以要求第一小組成員(由化學成績較好的7位學生組成第一小組)下組講解。聽了第一小組成員講解仍不能理解的,可以申請老師下組講解。
針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著重點撥第18、19題。
【易錯題展示】18.下列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是()。
A. Na+ Ba2+ Cl-?NO[-3]
B. Na+ NH[+4] SO[2-4] CO[2-3]
C. A13+ Na+ NO[-3] HCO[-3]
D. Cu2+ Ba2+ Cl-SO[2-4]
【易錯題展示】19.向甲物質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過量,生成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的X溶液的質量關系不符合圖1的是()。
評析:授課前,教師有意將化學成績較好的7位學生劃分為第一小組,其余學生按分數段抽簽組合成學習小組,使每個小組都有較為優秀的學生,確保“錯得少的題目由小組內部自行解決”得以實現;第一小組成員題目錯得少,有選擇性地安排他們每人負責1~2題,使得“本小組內無法解決的題目,由第一小組成員講解”得以很好的落實;全班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引導解決。這樣可以很好地將錯題拆分解決,化難為易。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而重點講解的第18、19題分別指向對“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
任務四:鞏固練習
類型一:微觀圖信息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解法歸納】
【同類再練】略。
類型二:流程圖信息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易錯題展示】27.華為公司作為我國高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術的開發。2019年,華為公司推出了5G商用芯片。制造芯片需要用到高純硅,工業上利用二氧化硅制備高純硅的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1)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 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
(2)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屬于_______________(填“金屬氧化物”或“非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SiO2)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類似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請寫出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法歸納】
【同類再練】略。
類型三:與計算相結合的文字信息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易錯題展示】25.赤鐵礦是一種常見的鐵礦石,赤鐵礦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在高溫條件下用碳還原赤鐵礦冶煉成鐵,同時產生CO、CO2混合氣體,此混合氣體中碳的質量分數為40%,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法歸納】
【同類再練】略。
評析:講評課中的“講”是基本任務,而“理”則指向鞏固和提高。如何講、講哪些、講到什么程度,均需要教師根據學情靈活定奪。本環節主要針對學生的普遍錯誤進行講解和分析,旨在幫助學生在查漏補缺的基礎上鞏固并提高所學知識。通過歸納解題方法,幫助學生做好“理”的工作,理順解同類題的思路和方向;通過“同類再練”鞏固所學知識,達到“講一題通一類”,甚至“講一類題通多類題”的效果,使講評課更有活力。本環節主要發展學生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核心素養。
任務五:反思小結
1.對照目標,回顧所學知識,靜心思考有哪些收獲。
2.對于本節課重點講解的易錯題,小結有哪些是已經聽懂的,又有哪些仍沒有聽明白。
3.對照本次聯考,小結有哪些題自己做得比較好;有哪些題雖然會做,但因審題不清或沒有規范書寫而出錯。
評析:評講的錯題,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掌握效果如何,教師需要獲得反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不同。為此,特別設計小結中的后兩項,一方面,幫助學生思考“得”與“惑”;另一方面,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的個性化輔導,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要上好試卷講評課,教師應立足學情下功夫備好課。本節課得益于電子閱卷,縮短了教師分析試卷的時間,且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獲得了明晰的數據,使得題目的講解更有針對性;通過任務單,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問題進行剖析,課前完成“自評”,課上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他評”,再由教師基于數據進行“整評”,“三評”逐層推進,使得講評課既細致又有廣度。從“評”中挖掘易錯題進行“小組講評”“高手支招”“教師點撥”三個層面的講解,實現“生教生”“生幫生”,在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難點,引導學生歸納解題方法,從而實現“由點到線”“由線構面”的輻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點撥”中將學科素養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實現了理論的根植與落地。整節課所有問題的歸結、解題方法的歸納均由學生自己去完成,實現了“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由此可見,“4+N”教學模式下采用“評—講—理”策略優化初中化學試卷講評課,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大有可為,且實用高效。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 ?劉玉靜,高艷.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