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從經濟角度來看,包含自來水廠、中水廠、污水廠在內的多種形式水廠與社會企業類似,成本產生的源頭一般集中在三個方面——人力資源成本、正常運轉期間的材料購入等基礎成本、相關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損耗成本。為盡量降低水廠運營成本,提高利潤空間,本文提出建立完善的運營成本測算、運營成本核算機制,為水廠提出有效建議;面向水廠全體員工開展成本意識宣傳教育活動,深化理念;加強水廠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水平,落實規模經濟發展模式等策略。
[ 關鍵詞 ]水廠;人力資源成本;基礎運營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成本意識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09
水廠包含自來水廠、中水廠、污水廠,通過協同運轉,保障現代城市、鄉鎮、農村地區的給水排水。在新經濟時代,水廠的運營必須與其他社會企業一樣,著重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若要達到上述目的,首先需要明確水廠運營期間的成本來源。以此為基礎,還需明確水廠運行過程中有關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綜合考慮之下,針對不同水廠的不同工況,制定出完善的降成本、升利潤方案。
1? ? 水廠運營成本的源頭梳理
1.1? 人力資源成本
人工成本是每一個企業運營過程中比較穩定的成本構成,主要是指依照勞動法支付給員工的勞動薪酬以及各種福利。所謂勞動薪酬是指員工按照合同規定、按周、月、年等領取的對應工資,而企業為員工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代扣稅額、節假日福利等均包含在人工成本之內[1]。以水廠為例,如果水廠的規模較大且面臨技術攻關問題,可能需要從外部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蒞臨指導、組織培訓,期間產生的成本均應納入人力資源成本。總體而言,此部分成本是水廠運營期間相對固定、可調整性比較低的成本構成,不能將此部分成本視為可調整對象。但若水廠在一段運營時期內出現重大問題,導致被迫依靠降低員工收入的方式實現成本控制的目的時,在調整比例方面應嚴格控制,降薪幅度應在15%~20%之間。此外,有些水廠員工的工資構成與常規模式不同,具體如下:常規工資+獎金+其他福利待遇(五險一金、餐補等)。其中,常規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均按月發放和繳納,唯獨獎金在年終單獨發放。在此種員工薪資構成模式下,年終發放的獎金總額可能接近每月薪資及福利待遇的總和。在水廠正常經營情況下,此種模式與常規模式一樣,在進行員工薪資財報編審過程中,只需按照要求完成對應金額的填寫和匯總即可。但在出現經營問題時,個別水廠某一年份的年終獎金會完全停發,直接導致員工收入出現斷崖式下跌。此種情況看似降低了水廠成本,但對員工歸屬感造成的傷害極大,不利于水廠的良性發展。
1.2? 水廠常規運營成本
水廠的常規運營成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水廠建設時的成本投入,包含水廠相關建筑設施的建筑材料、水管、水處理設備等。不同類型的水廠所需的設備在購入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二,水廠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維持常規運營所需的費用,包含供水廠設備正常運轉所需的能源費用、對各類型水的處理費用(主要是指向自然界水源、污水、中水中加入各類試劑的費用)。此類型成本同樣包含相對固定(一般不可調整)的成本和可控制成本。前者是指水廠運行必須消耗的能源、材料對應的費用,如果降低該部分支出,則水廠的運轉效率必定會大打折扣,與水廠建設目的相違背。后者是指在正常運轉之外,因個別人員不當操作、運行方案設計不合理等因素而導致的額外成本,該部分應作為管控重點。
1.3? 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損耗成本
水廠中的設備一般是水廠的固定資產。所有設備都有使用期限,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設備的性能會下降,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水廠的運行效率。為了盡量延緩設備的老化速度,需制定詳細的檢修維護方案。包含但不限于定期更換磨損嚴重的零部件、聘請第三方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前來檢修、必要時更換新的設備等。此類成本支出同樣存在必要性,但可通過合理的管控,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2]。比如,某污水廠的污水處理設備購置成本為300萬元,以5年為期限,如果定期維護保養,定期更換磨損零部件,則在5年時間內對應措施產生的額外成本為20萬元,5年期滿設備性能沒有出現明顯下滑,依然可以正常應用;若5年內長期維護不當,盡管在維護方面的支出費用僅有5萬元,但5年期滿已經不堪重負,只能被迫更換,則5年內的總體損失便是300萬+5萬。比對之下,第一種方案在控制成本方面的效果更佳。
2? ? 有效降低水廠運營成本的策略分析
2.1? 建立完善的運營成本測算、運營成本核算機制,為水廠提出有效建議
明確水廠成本來源之后,水廠財務部門還應制定完善的“運營成本測算-運營成本監核”機制,為水廠降低運營成本提供合理建議。比如某水廠的成本測算監核管控流程如下。
2.1.1? X供水工程是某市重點市政工程之一,由該市給排水公司負責興建運營,在2008年~2014年共計7年的時間內,累計投入10億元用于前期建設。2014年全線建成之日統計數據如下:在該市共計完成供水工程建設7350處,以萬人為單位的自來水供應水廠共計33家,供5000~10000人用水的水廠共計105家,還有另外80多家小型配套水廠。自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在5年時間內,大部分水廠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僅部分水廠在2016年的財報中顯示盈利。
2.1.2? 對該市X供水工程從規劃設計階段開始到多個水廠投入運營之后的整體成本支出情況進行綜合測算之后,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整個X供水工程的總體投入較高,此為核心成本。其次,由于我國自來水價格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多年幾乎沒有上漲(即使偶爾上漲幅度也非常有限),因此,在直接收入方面連年處于無增長甚至是負增長狀態(近年來,由于環保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很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節約水資源,如收集洗漱、拖地產生的廢水用于沖馬桶,加之很多人都養成了隨手關閉水龍頭等良好習慣,使得水資源的消耗量明顯降低)。最后,水廠固定資產的增加速度低于流動資產的增加速度——水廠用于購置非處理水設備的成本支出過高與水廠降低成本支出的理念并不契合。
綜上所述,對X供水工程的總體評論為:該市給排水公司的整體財務安排合理性存疑,固定資產增長效率較低,營收方面的收入長期保持無增長或負增長態勢。上述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給排水公司在運營方面缺乏整體規劃,投入產出比計算及控制水平較低。
2.1.3? 進一步對該給排水公司運營期間的成本產出進行分析后發現:給排水公司下屬多家水廠在日常運轉過程中能源消耗對應費用在總運營成本中的占比最大,達到40%左右,以電費為主。向各種水池內投放的各類藥劑對應成本次之,約占20%左右。設備日常維護對應成本排名第三位,約占15%左右。此外,人力資源支出、綜合管理成本分列四到五位,均為8%,其他所有成本總計占比9%。根據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其一,該給排水公司下屬水廠的綜合運營成本中能耗占比過高。應重點對(能源)投入產出比進行計算,加強該方面的財務控制力度。其二,管理成本與人力資源支出近乎一致,表明該給排水公司的管理效率相對低下,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資金在不經意間通過多種方式流失,表明該公司在與下屬水廠對接等工作中存在重大疏漏。
上文所述流程即為對水廠運行期間成本生成占比進行測算、核算,根據最終結果制定應對方案的全過程。在直觀數據面前,水廠及給排水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應予以重視,在全面復盤水廠運行過程后,找出能夠節約成本之處,最終達到科學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的目的。
2.2? 面向水廠全體員工開展成本意識宣傳教育活動,深化理念
上文提到,在水廠成本構成諸多因素中,管理成本可能與綜合人力資源成本支出近乎一致,水廠及給排水公司的大量資金最終只能記在“管理費用”之中。此種情況對水廠的綜合管理百害而無一利。若要杜絕,必須面向水廠全體員工開展成本意識宣傳教育活動,對下列理念進行邏輯層面的解讀:其一,成本意識的經濟性。降低成本意味著利潤空間增大,如果水廠每年的結余金額達到一定的規模,其中的一部分會以獎金的形式發放給全體員工,這是每一名水廠員工都希望看到的事。從間接邏輯關系角度來看,屬于“將企業的錢合理合法地轉化為自己的錢”,且能夠促進水廠長期處于正常發展的軌道上,可形成多贏局面。其二,水廠日常運營節約成本的氛圍必須自上而下形成,無法經由相反路徑實現。只有給排水公司及下屬水廠的高層領導人員首先注重成本節約、注重高效率管理、注重對每一筆資金去向的追蹤調查,才能真正做到節約成本,減少大量非必要的管理成本及其他成本支出。
2.3? 加強水廠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引入全面預算管理等機制
給排水公司及水廠自上而下形成成本意識僅僅是第一步,還需加強內部財務管控工作水平,目的在于使每一筆資金的調撥、使用、剩余資金去向等均處于被管控狀態,避免資金因不明原因消失[3]。為實現上述目的,給排水公司及水廠應引入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對水廠日常運轉過程中每一筆資金支出進行追蹤,務必做到每一筆花費都有跡可循。具體而言:其一,由水廠財務部門、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各選出2名工作人員,組建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組,對水廠領導直接負責,負責追蹤資金的去向。其二,水廠設備維護部門、添加劑采購部門、市場營銷部門等均應按照月度、季度、年度上報所需資金及對應資料。財務部門根據資料完成對應時限的成本支出預算編制。其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組根據預算編制報告,每間隔一段時間便需核對各個部門的資金應用情況,如是否按照預算規劃完成材料的采購,采購價格是否符合預算報告內對應條款的允許范圍內(如某種水處理添加劑的預算價格范圍為1000元/噸,上下浮動價格差在50元/噸左右,則從理論上來看,實際采購價格只需控制在1050元/噸以下即可)。但在實際采購過程中,如果僅僅以價格上限作為標準,也會導致資金管控漏洞。比如某些添加劑材料采購人員可能在低價期間完成采購,但通過非法方式更改購買憑證,上報價格為最高價格,賺取其中的差價。為避免出現此種情況,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組的成員必須對材料市場售價進行深入了解,且應要求采購人員在上報有關憑證時,還需清晰標注每一種材料具體的采購時間、采購數量,與工作組調查到的信息相互對照,確保水廠資金合理使用。
2.4? 落實規模經濟發展模式,提升水廠的利潤空間
在實際工作中還發現一種情況,給排水企業如果建設眾多的小型水廠,則會大量分散資源及成本[4]。如果改為籌建數個大規模水廠,使對應區域形成較大的供水規模,則有助于落實規模經濟發展模式。在此種情況下,給排水企業的資金會被集中使用,且數個大型水廠之間的資金消耗情況可多方對照,有助于提高成本管控效率,提升利潤空間。但此種設想的局限性在于,對技術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技術不到位,反而會受到較大的損失。在技術方面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其一,水處理技術方面。無論是自來水廠、中水處理廠,還是污水處理廠,均應注重高效率和技術創新。水廠可定期派遣技術人員前往國內外技術先進地區參觀學習,掌握先進的水處理技術,改進本廠的處理工藝。比如通過購入新的凈水設備、搭建新的材料添加模式等方法,提高水處理效率,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其二,注重信息化建設。可建立用戶用水信息系統,引導用戶在APP端完成自主繳費、登記,令與用戶對接的過程實現自動智能化升級。在此基礎上,給排水公司對應的人工需求會降低,相應的成本支出自然會減少。
3? ?結論
決定水廠成本高低的因素分為外部(經濟)環境因素以及內部運轉效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無論是自來水廠、中水廠,還是污水處理廠,均應首先明確綠色發展思想。以此為基礎,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應從市場經濟角度出發,在內部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機制,形成獨立且專業技術力量強勁的財務制度,大幅度提升財務進出控制。當水廠內部的非必要損耗切實降低,整體運轉保持流暢狀態,水廠的運營成本必定達到理想狀態。
參考文獻
[1]沈孝輝,蔣永偉,郭方崢,等. 洋口港臨港工業區污水廠改造工程設計及運行效果分析[J]. 凈水技術,2021,40(12):132-138.
[2]岳疆陶. 呼延水廠供水工程成本控制改進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1.
[3]劉云,王檳強. 污水廠深度處理投資控制及運營成本影響因素分析[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 (28):13-14.
[4]劉桂英. 關于城市污水處理企業運營成本控制的思考[J]. 當代會計,2019,(03): 87-88.
[5]盛凱. N污水廠污泥瀝浸干化技術處理項目運行成本控制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8.
[ 作者簡介 ]王麗,女,內蒙古赤峰人,錫林浩特市給排水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