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適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需要,以及認真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政策法規,維護和保障傷病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本文立足開灤股份呂家坨礦業分公司,針對傷病員工醫療期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就降本提效、薪酬和合理用人制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具體改進措施。
[ 關鍵詞 ]醫療期管控;降本提效;薪酬合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6.014
為適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需要,我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政策法規,維護和保障傷病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安全生產。
1? ? 加強對傷病休假員工的管理和教育
為維護企業良好的用工秩序,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現就進一步加強因工負傷和因病(包括非因工負傷,下同)休假員工(以下統稱為傷病休假員工)管理工作提出建議。為加強勞動合同和用工管理,使傷病員工安心休養和治療,妥善安置傷病痊愈員工,我公司進一步依法規范勞動者職業行為和企業內部用工秩序,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促進企業發展,依據開灤集團公司《關于進一步做好傷病休假員工管理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并結合呂礦公司實際,不斷加強對傷病休假員工的管理和教育,規范勞動者的職業行為。自1995年集團公司對傷病長休員工進行普查整頓后,集團公司各單位通過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和用工管理,使傷病痊愈的員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傷病尚未康復的員工得到了安心休養和治療,體現了企業對傷病員工的關懷和體貼。
2? ? 認真做好員工傷病醫療期及工傷評殘工作
職工因工負傷或因患職業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療一個月以上的(含在崗舊傷復發職工),均屬傷病醫療期。傷病醫療管理期按國家現行政策規定執行。
2.1? 傷病醫療期的確定
由傷病職工向本單位組織人事(勞資)部門提出申請,由用人單位指定的醫療醫院提出意見,經傷病職工所在單位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具備成立勞鑒會的單位,也可由本單位組織人事或勞資部門確認),并負責履行傷病醫療期確認手續,填寫《企業職工工傷與職業病醫療期審批表》。同時,通知傷病職工所在單位組織人事勞資部門,由職工所在單位組人或勞資部門通知傷病職工本人。
2.2? 傷病醫療期確認后
用人單位應與傷病職工簽訂《傷病職工休養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傷病職工休養協議》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享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傷病職工醫療終結或醫療期滿后,其所在單位傷病管理部門應為其申報傷殘等級評定。
2.3? ?傷病職工傷殘等級的評定
由傷病職工所在單位勞動鑒定委員會提出初步意見,經集團公司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提交集團公司醫療專家組復檢診斷,由集團公司勞鑒會提出評殘意見,報省勞鑒會批準,并頒發職工工傷與職業病傷殘等級證。
2.4? 傷病職工傷殘等級的復查鑒定
傷病職工經省勞鑒會評定傷殘等級(含護理依賴程度)后,如傷情發生變化,可進行復查鑒定。要求復查鑒定的,需傷病職工本人或其所在單位工傷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復查鑒定的時間一般掌握在初次評殘的兩年后進行復鑒。工傷評殘標準,統一按國家制定的《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即GB/T16180-1996)執行。
3? ? 積極穩妥地做好傷病休假員工的安置工作
用人單位對傷病職工的安置,應以評定的傷殘等級為主要依據,從企業工作需要出發,根據傷病職工的傷殘情況,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被評定為1-4級的工殘職工,從定殘當月起一律退出工作崗位,終止與企業的勞動關系。在未實行工傷統籌之前,暫由本單位工傷管理部門管理。被評定為5-6級的工殘職工,一般由原單位安排適當工作,原單位安排工作有困難的,離崗休息。離崗休息期間按在冊職工管理。1-6級傷殘職工,一次性結清工傷保險待遇的,同時終止與企業的勞動、工傷、養老、醫療保險關系。
被評定為7-10級傷殘的職工,原則上安排原崗位工作,確實不能從事原崗位工作的,須經集團公司和本單位勞鑒會鑒定后,根據鑒定結論,由原單位安排適當工作。本人不服從企業工作安排的,用人單位應對其進行說服教育。對經教育仍不服從安排的,按《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和辭退違紀職工的規定處理。如本人申請自謀職業的,經用人單位同意,也可解除其勞動合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同時終止工傷保險關系。
用人單位與工殘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應依照《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勞動合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并到集團公司組人部履行注銷勞動合同手續。
加強對工傷職工的管理,要從基礎管理抓起,逐人建立工傷檔案。工傷檔案包括:工傷職工登記表、工傷認定材料、醫療期審批材料及工傷職工休養協議、工傷待遇審批材料、傷殘鑒定材料等。工傷檔案由工傷管理部門負責建立和保管。
工傷管理部門應加強與工傷職工的溝通、聯系,定期進行家訪,了解他們的身體康復情況和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建立職工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是給予工傷職工保險待遇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也是工傷保險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集團公司和具備條件的用人單位,均應建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勞鑒會一般由組織人事(勞資)、衛生、安全等行政部門和工會、信訪、紀檢監察部門的人員組成。其成員一般為7-15人,勞鑒會辦公室設在組織人事(勞資)部門,負責日常工作。
4? ? 用人單位和傷病職工的權利與義務
職工因工負傷后,用人單位應及時組織進行工傷醫療救治。
職工因工負傷后,用人單位應認真履行工傷保險責任,按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如實為職工申報工傷,兌現工傷保險待遇;及時進行傷殘鑒定申報及恢復勞動能力后的工作安置。
用人單位依據工傷職工管理辦法對工傷職工實施管理,對不接受管理的工傷職工,用人單位有權對其做出相應的處理。
職工被本單位以外的單位借調或聘用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由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企業實行專業化重組、租賃、承包或兼并時,新的經營者應承擔原企業的工傷保險責任。
職工因工負傷后,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同時享有職業康復的權利。
工傷職工在申報工傷和處理工傷待遇時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有權向集團公司主管部門申請復核、認定。
工傷職工對傷殘等級鑒定結論不服的,可在接到鑒定通知后15日內按鑒定程序向省勞鑒會辦公室申請復查。
工傷職工或家屬申請工傷待遇時,應如實反映事故情況,有關部門調查了解工傷情況時,應予以配合。
工傷職工在停止工作治傷期間,應接受工傷管理部門的管理,自覺遵守和執行工傷醫療期的管理制度和規定,經勞鑒會確認恢復勞動能力可以工作時,應服從用人單位的工作安排。
職工因工負傷(患職業病),自負傷(患職業病)之日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職工因工負傷治療,按開灤集團公司因工負傷職工醫療政策規定及辦法,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非工傷范圍的疾病,其醫療費用按照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及辦法執行。
工傷職工在工傷醫療期內停發在崗工資,按月享受工傷津貼。工傷津貼標準為工傷職工受傷前12個月內平均月工資收入(工資收入以工資統計口徑為準,下同)。
工傷醫療期少于1個月的,由用人單位照發本人工資。
工傷醫療期滿或確殘后停發工傷津貼。
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依據傷殘等級確定傷殘待遇。
評定為1-4級傷殘等級或評定為5-6級傷殘等級企業安排工作有困難的工傷職工,自評殘下月起按月發給傷殘撫恤金。傷殘撫恤金標準按原勞動部《試行辦法》規定執行。
符合按月領取傷殘撫恤金的工殘職工,本人自愿一次性領取待遇的,應在接到確殘通知7日內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同意,履行報批手續后,按規定一次性結清有關待遇。超過期限提出的,不再辦理。
經省勞鑒會確認需要護理的工傷職工,由其所在單位按規定標準發給護理費。護理費標準隨河北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變化而變化。
工傷職工評殘后,均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按發放時上一年河北省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計發基數。具體標準執行原勞動部《試行辦法》規定。復查鑒定的工傷職工,不能重復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可補足差額部分。
評定為7-10級傷殘等級的工傷職工,本人愿意自謀職業的或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合同后另行擇業的,由其所在單位發給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同時,還應按現行規定支付其經濟補償金。
5? ? 傷病休假員工管理工作的約束與監督
傷病員工休假管理與安置,既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之一,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日常業務工作。各級人力資源部門、工傷職工管理部門、社會保險經辦部門、工會組織以及醫療機構,彼此要加強協調與溝通,及時研究處理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同時要加強管理工作中的相互約束與監督,以保護傷病休假員工權益和企業利益。各級人力資源部門要針對傷病員工休假管理工作實際,研究制定相應的管理流程,界定相關部門的職責范圍。各級工傷職工管理和社會保險經辦部門要依據管理流程制定內部的業務流程,確定部門內部業務人員的責任。各級工會組織應積極配合企業職能管理部門做好傷病休假員工的家訪和慰問工作,及時受理傷病休假員工自身權益保障的申訴。各級醫療機構要健全和完善員工傷病診斷、傷病休假的開據與審核、醫療期終結會診等制度和措施。同時,各職能(業務)部門要相應制定管理責任追究與處罰的建議與措施報人力資源部。
各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在傷病休假員工管理工作中出現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的行為的,由其上一級人力資源部門或紀委監察部門追究責任,依據有關規定作出組織處理和行政處理。
6? ? 傷病休假員工管理責任與責任追究
集團公司和用人單位分管工傷管理的領導對職責范圍內的工傷管理負全面領導責任;工傷管理職能部門和管理部門的主管領導對職責范圍內的工傷管理負直接領導責任;各級具有工傷管理職責的工作人員對職責范圍內的工傷管理業務承擔直接責任。
為維護企業利益和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依法管理,應該建立工傷管理責任追究機制。紀委監察部門為工傷管理責任追究的實施部門。實施責任追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劃清主次責任,視責任和情節輕重,給予責令檢查、通報批評,調離崗位或行政處分等。
6.1? 工傷事故報告責任
6.1.1? 工傷事故發生后,工傷職工所在單位應及時、據實按規定時限和程序申報工傷。對不按規定時限申報或隱瞞不報或謊報的,或因拖延申報而延誤工傷職工治療的,追究現場管理人員、區(科)行政正職的責任。
6.1.2? 授意或指使、縱容他人弄虛作假、謊報虛報工傷的,追究直接責任者和區(科)正職、單位分管領導的責任。
6.2? 工傷事故調查責任
安全管理部門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進行事故調查分析,調查內容包括事故的性質、類別、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過程、人員傷害情況,確定事故的各級責任者,盡快做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按規定時限提交《事故調查報告》或《事故分析報告》,對因事故報告不及時、不準確、不全面或調查分析超時限而影響工傷確認的,或事故調查人員縱容工傷職工單位弄虛作假的,追究安全管理部門直接領導和主管人員的責任。
6.3? 工傷醫療責任
用人單位指定的工傷醫療醫院應如實確認工傷人員的受傷部位,及時開據工傷醫療診斷書,對違反規定出據診斷證明書或工傷休假單的,或夸大、隱瞞重要傷情的,或偽造病歷的,追究其當事醫生、科主任及分管院長的責任,由紀委監察部門責成衛生處對責任者實施處罰或處分。
6.4? 工傷確認、待遇、管理責任
6.4.1? 對拖延呈報、呈批工傷手續或不符合法規呈報呈批的,追究工傷管理業務人員和直接主管領導的責任。
6.4.2? 工傷職工確殘后,單位組織人事(勞資)部門未按規定及時進行安置的,追究其單位分管領導及組織人事(勞資)部門主管領導的責任。
6.4.3? 用人單位工傷管理部門違反工傷待遇政策規定,減發或不發工傷待遇的,追究其單位主管業務人員和主管領導的責任。
6.4.4? 因用人單位工傷管理問題造成工傷待遇政策不能落實的,或工傷檔案不健全的,追究其單位分管領導和部門主管領導的責任。
7? ? ?結束語
傷病員工醫療期管理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加強勞動合同和用工管理,使傷病員工安心休養和治療,妥善安置傷病痊愈員工,進一步依法規范勞動者職業行為和企業內部用工秩序,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對推動企業長久發展有重大幫助,能夠實現煤礦企業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侯佳彤.激勵機制在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8):80-82.
[2]施東輝,張紅鷹,王丹烽.知識管理與競爭情報的整合研究.基層醫學論壇,2012(25):9-12.
[3]袁建文.跨國企業研發全球化的模式及政策建議.企業活力,2006(01):38-40.
[4]支忠山、吳陳、劉罡.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勞動定額定員的作用.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15):121,123.
[ 作者簡介 ]代雙美,女,河北唐山人,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呂家坨礦業分公司,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煤炭企業工傷管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