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長元

成長經歷:我的家庭與求學路
我老家是安康市葉坪鎮的,在鎮上住。爸爸是一名貨車司機,媽媽多年來一直是家庭主婦,2020年才外出工作。小時候鎮上沒有幼兒園,我讀的是學前班。小學在鎮中心小學上的;初中也在鎮上,因為離家遠開始住校了;高中在城里讀的。我從小的成績算是中上等,但數學成績挺差的,高二才把數學補起來。
我的高考成績是555分,超了一本線7分。我一直想報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的幼兒教育公費師范生,但是家里人覺得既然過了一本線就去報一本的學校,否則就虧了。挑選學校的時候在延邊大學和西安外國語大學之間猶豫,我打電話問一個當老師的舅舅,他說學英語以后當英語老師挺好的。正好當時有一個朋友在西安外國語大學讀書,他說學校還可以。那時我也不懂,于是就報了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其實,還是有點后悔,我對英語沒有天賦,也不太感興趣。所以,最后就出現了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以一名英語專業學生的身份畢業了,但是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沒有信心。
回鄉任教:踐行樸素的教育真諦
歌風小學,我覺得學校名字挺好聽的,于是就來了。這是一所村小,地理位置不算偏遠,學校三面環山,校門前面是一條水泥路,挺寬,是標準的鎮級公路。每天有7趟縣域班車從學校門口路過,交通挺便利。學校有一棟六層的教學樓,一到四層是學生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五、六層是教師宿舍,就是一個單間,也是我們辦公的地方。對面一棟樓里有微機室、圖書室、學生宿舍、食堂和廚房。
學校之前有一百多名學生,現在只有80名,一部分轉走了。幼兒園有10名學生1名老師,小學部六個年級只有8名老師。我們學校男老師居多,9名老師中只有3名女老師,其中有兩名代課老師。校長54歲,另一個男老師36歲,其他老師都是20多歲。學歷層次的話,校長是大專,其他老師都是本科。學生的成績不太好,因為教師隊伍不穩定,老師每年都在換,每年都有老師被調到中心校。加上我們學校是宋家鎮學區內最遠的學校,生源質量也不太好,重視教育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或者縣上上學了。我們這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爸爸媽媽不在家,屬于留守兒童。
我覺得教育就是把娃教好,比較純粹,不應該附上經濟利益。我之前在校外輔導機構工作。說實話,那時對學生好多少有點刻意,因為每一步都是為讓學生續費和續課做鋪墊的。甚至當我覺得課程存在一定問題、管理存在一定問題,跟家長溝通內心不是那么有底氣的時候,還是得硬裝。那個時候,我的內心就會很矛盾、很難受,覺得挺對不起家長的。這也是我選擇當特崗老師的一個原因,起碼在公立學校我沒有經濟目的,只要負責把娃教好就可以了,比較純粹;另一個原因就是教師這個職業的屬性和寒暑假很吸引我。
不畏困難:筑牢專業技能
我剛進校的時候帶的是四年級的英語、語文,六年級的英語。我上的第一堂課是四年級語文。明明自己學了十幾年語文,可是當作為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時候,還是有些局促不安、沒有底氣。但是,裝也得裝下去,因為在學生眼里我就是他們的語文老師,有教師的“權威”與“光環”。
對于語文教學,剛開始我一竅不通,只能去看網上的課件,盡量先按課件給學生講,然后通過檢查學生的試卷或者練習題發現他們哪一塊不會,復習的時候再著重練一練。備課的時候,我會提前把PPT過好幾遍,并且在書上做很多筆記,小到字的讀音,大到文章的梳理。我們這里有師徒結對工程,就是找一名老教師給新教師當師父,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請教師父。
走近學生:培養濃厚的師生感情
我覺得如果不了解學生的想法,不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再好的教學都是徒勞的。我跟學生的關系挺好的,課下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課上也會跟他們開開玩笑。學生們會把家里發生什么事,自己的心事,難過的、開心的都跟我說,他們都挺喜歡我的。
我剛開始帶四年級的時候,班上有兩個女娃經常生病。每次生病,我都把她們接到我宿舍,倒熱水、量體溫、拿面包。送她們回去的時候,看她們穿得有點單薄或者覺得外套不是很暖和,我就從衣柜里拿衣服給她們穿。同事勸我不能對娃太好,萬一她們得寸進尺,每天找事,我會吃不消。我沒聽。每次我都給她倆說沒事,先坐下來喝點水,然后給她們的父母打電話。有時甚至家長在電話里跟我生氣,我都忍了,我從來沒有對那兩個娃生過一點點氣。當然,這個過程確實充滿艱辛。多少個秋冬凌晨,我親自送生病的學生到校門口,目送她們被家人接走,返回宿舍時,只有冷冷的月光陪著我。但是堅持了一年,一切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學生長了一歲后,身體不適的情況減少了;同時,因為生病時的照顧,兩個學生信任且依賴我,我的話也能夠直擊她們內心深處,她們一個成了我的課代表,學習成績進步很大,也很樂于帶領同學們努力學習;另外一個,再也沒有不交作業的情況了,開始認真對待學習,成績也有進步。
我感覺,要從學生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在學生最脆弱的時候、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一定要做得足夠好,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在以后的人生中,我相信他們也會給予他人更多的溫暖。也許一切美好就是這樣子流動起來的吧。
我接班時,有個娃剛轉到我班上,父親剛剛意外去世。這是一個比同齡人更加安靜、內向、寡言的小男孩,學習基礎比較差,性格表現出不符合這個年紀的淡然,上課也經常開小差,好像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對這種學生我從來不批評,我都是關心他,問他冷不冷,今天吃飽沒有,晚上睡得好不好,媽媽給他打電話了沒有。最初的半年,我問他無數遍,他從來不說,后來慢慢說了。一年之后,對什么都漠不關心的他,上課走神次數開始減少,課余時間跟同學們相處得也更加愉快。慢慢地,他不再懼怕校園生活,開始認真對待考試,關心自己的成績,考試后偶爾主動找我與他一起分析得失。他媽媽給我發微信說:“從來沒有老師像您這么關心我的孩子,給我定期反饋他的學習情況,我特別感謝您,自從有了您的幫助,孩子變化特別大,寫作業認真多了,臉上笑容明顯多了?!?/p>
不言放棄:勇擔教育者的神圣職責
我幫扶的另一個學生叫曉文(化名),他學習成績特別差,學習習慣也特別差。一張語文卷子,只寫五個字。我把卷子拍下來發給他媽媽,得到的回復是:“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了?!蔽耶敃r很生氣,被媽媽放棄的孩子,老師要怎么做呢?但是,我還是沒有放棄他。我先從改變他的學習習慣開始,把他喊到宿舍樓上看著他寫作業。后來我知道他喜歡畫畫,就用電腦給他播放許多關于畫畫的視頻,我告訴他,喜歡畫畫沒問題,以后他也可以跟他哥哥一樣去上大學、去學美術,真正地學習畫畫,但是現在得上學。要是連字都不認識,怎么畫呢?他看得很認真。雖然現在成績仍然不盡如人意,但是學習態度與之前相比截然不同。
班上有一個不識字的學生文靜(化名),她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我很奇怪,為啥不識字?我問她:一年級在干嗎?哪個老師教你的?怎么教你的?教你的時候,你會寫嗎?她說當時會寫,第二天就忘記了。我接班時她已經是四年級了,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很端正,學習也比較努力,我聽寫英語單詞的時候,10個單詞她起碼能背下來8個。我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也不可能從一年級重新教起,所以我就給她單獨補英語,也教一些簡單的漢字。經過一年的努力,她不僅英語成績能夠及格,而且認識了一些漢字。
將心比心:厚植善良的種子
我覺得成為一個好人比成為一個成績好的人更重要。所以開學第一天,我就對班上的學生說,首先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這樣才會走得更遠。我指的善良就是不可以欺負別人,當然也不能被別人欺負。我希望他們還要做一個充滿希望的人,不管是對未來、對當下還是對遇到的事情,都充滿希望。
我覺得學生們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我的要求。五年級的清潔區是學校廁所,是最難打掃的地方。他們一遍一遍地掃,沒有抱怨過。最開始,學生的鞋子經常被打濕,我覺得很心疼,一天穿著濕鞋多難受,就給他們買了拖鞋,說穿拖鞋打掃吧,他們還挺開心。學生們覺得這好像不只是自己的任務,而是我這個班主任跟他們一起的。
我很感謝這一年中努力堅持的自己,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做一個善良的人。雖然我曾在深夜痛哭過,曾疲憊不堪過,但是與學生打交道,可以永遠信賴“將心比心”法則。老師和學生是一體的,當學生知道我是真正為他考慮的時候,他們也會真正為我考慮的。
科技助教:開闊學生眼界
鄉村學生的生活環境相對閉塞,有些學生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鎮上的集市。我就用多媒體在班會上給他們放一些不同類型的視頻,讓學生意識到中國一直在變,變得更好,變得更強,希望他們不要沉溺于眼前的玩樂。有時候也會給他們放一些國際新聞,告訴他們:你們看到的并不是這個世界的全貌,你們并不珍惜的學校生活是戰亂之中的敘利亞兒童夢寐以求的,你們不愛吃的營養餐是饑餓的非洲兒童無法得到的。
我希望啟蒙學生們對于世界的初步認識,激發他們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的正向情感以及在這樣的世界中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借此也希望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包容力和心理承受力的目的。如果學生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的時候,我就給他們一個信念:你為國家而學習,你為愛你的人而學習。
鄉村教師:盛開在鄉村教育園地的“花朵”
我覺得,鄉村教師是一群特別普通的人做著很不普通的事情。說普通是因為鄉村教師只是萬千教師中的一群人;說不普通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有的時候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事,就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同時,鄉村教師也是一群懷抱希望的人,希望學生們能夠學習好;希望學生們走上社會,能成為有用的人,能成為有選擇權利的人;也真心希望學生們能過得好,走得遠。
訪談后記
從教以來,陳老師始終不忘教育初心,她說:“雖然工作比較辛苦,但是依然不能忘記初心,教好書,育好人,無愧于心就好。”
整個訪談過程中,陳老師給我的感受就是:用愛育人。
陳老師對教育的理解飽含著深厚的愛。她認為教育就是把學生教好,不應涉及經濟利益。她教導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同時,她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何謂善良。
無論成績好壞,陳老師對所有的學生總是一視同仁。陳老師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教育經歷,數次落淚。陳老師說自己遇到的關心她的人讓她知道要成為一名怎樣的老師。她認為要從學生最需要的入手,這貫穿她教學始終,也可以從她的敘述中窺見一斑。
無數像陳辰這樣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鄉村教師,用自己的汗水、愛心和智慧換來鄉村學生的明天和祖國的未來。他們是盛開在鄉村教育園地里的花朵!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口述史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胡玉敏
陳辰
漢族,1997年7月12日生,陜西安康人。2014年9月—2018年7月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2019年考取特崗教師,成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連續四年任班主任,教授四年級語文、英語和六年級英語。任教期間,先后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