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在當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順暢的基層治理體系,高效的基層治理模式,既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義,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
實現高水平的基層治理,建強基層組織是基礎。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黨組織既是基層治理的“一線指揮所”,也是基層治理的“一線戰斗部”,是黨發揮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基礎。黨的政策、決定能不能得到落實和保障,基層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整個干部隊伍的戰斗力能不能落實和加強,歸根到底取決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強大的領導力量才能引領基層治理能力大提升。要選好干部。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中的中流砥柱,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重品行、重能力、重群眾基礎,突出政治標準和廉潔標準,選出群眾心目中的“好干部”。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推行村黨組織帶頭人星級化管理,加大從大學生、返鄉企業家、致富帶頭人、退休干部、機關事業單位優秀黨員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力度。要用好黨員。黨員作為社會各個階層中的先進分子,更要樹標桿、做表率,發揮好率帶作用。堅持“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通過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讓黨員設崗定責,時刻都在工作、生活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影響和帶動更多人民群眾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要引好人才。鄉村振興要靠人才,要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首位,實施本土人才回歸工程、落實回鄉創業激勵政策等,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著力抓好招才引智,促進各路人才“上山下鄉”,造就更多鄉土人才,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實現高水平的基層治理,創新機制體質是保障。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健全指揮有力、處置迅速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切實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有力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基層治理責任體系,將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作為各級黨組織“一把手工程”來抓,主要領導親自上手、推動落實。實行領導包聯制度,推動縣鄉村三級黨員干部下基層、解難題、辦實事工作機制。要建立基層治理工作推進機制,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列出路線圖、時間表,簽訂責任書,定期督導跟進,并將基層治理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績效綜合考評和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同時,要加大宣傳獎勵力度,挖掘宣傳先進典型經驗,鼓勵基層大膽創新,不斷探索新的有效做法。要健全基層應急治理體系,建立完善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完善預案標準,做好預防預警,建強專業隊伍,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共同筑牢安全防線、夯實應急基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實現高水平的基層治理,深化“三治融合”是核心。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一是帶領村民“自治”。高度重視發揮黨建引領基層自治作用,通過“四議兩公開”“村民說事議事”“線上議事”等多種方式,引導村民參與村級事務,增強村民的主體意識,讓村里的事村民說了算。二是推進村民“法治”。以法治電影、法治課堂等形式,大力宣傳學習法律知識,營造法治社會的良好氛圍。引入專業法律力量,聘請專業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擔任村級法律顧問,在工程招投標、合同簽訂等方面為村干部排解諸多潛在法律風險。同時,引導群眾合理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權益,形成尊崇法治的良好氛圍。三是夯實基層德治。以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人心,通過引領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挖掘道德小故事,開展道德小講堂,修建“村德村史館”,用身邊人影響身邊人,教育引導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增強鄉村發展的軟實力。同時,積極組織周邊鄉賢、本村“名人”、優秀老黨員、老戰士,深入到廣大村民群眾中,運用群眾語言講好身邊“鄉村故事”,充分發揮德治的引領作用。
實現高水平的基層治理,壯大集體經濟是關鍵。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能有效破解農村資金短缺,集體無錢辦事的困境,有利于增強集體的公共服務能力,有利于增強基層組織建設,有利于基層組織政治功能發揮。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鼓勵有條件的村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引導村民入股參與,有效整合各類資源,促進農戶抱團發展,取得更大效益。要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鼓勵黨員干部先行先試,探索引進新產業,推廣托管農業發展模式,以點帶面,形成示范效應;鼓勵村集體與村內企業有效合作,探索“企地共建”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斷拓寬集體和群眾增收渠道。要充分用好村投平臺,成立村投公司,發揮其投融資信用擔保作用,統籌整合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資源,為有發展前景的集體經濟項目注入資源、資金,形成合力,使小項目變成大工程。
實現高水平的基層治理,發動群眾參與是根本。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基層治理必須要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礎上不斷穩步推進,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受益者,推動形成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基層治理格局。要堅持民事民議,問需于民,問政于民,特別是針對老百姓關注的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應該廣泛聽取民意,匯聚民智,讓基層群眾成為社會治理主角。堅持群防群治,推行網格化治理,劃細劃小農村網格,健全完善網格黨組織,建立“問題收集、聯動處理、及時反饋、效果評價”閉環工作機制,確保村級事務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要堅持共建共享,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建立“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實現基層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受益,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只要廣大基層干部能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走好群眾路線,著力維護群眾利益,不斷激發基層活力,就一定能營造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
(作者單位:中共吉縣縣委黨校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