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總有一種平凡讓你仰視,總有一種人默默感動你。
他,擔負軍工人使命矢志不渝、默默奉獻。他,志存高遠、勇敢挑戰。他,日臻完善、不斷超越。他,兢兢業業、持之以恒。他,內斂包容、平淡不凡。他,就是北方機械熱表處理分公司表面車間主任兼表面班組長李超。
李超,今年三十出頭。除了自身的不懈奮斗外,更得益于平臺的錘煉和展示,一個年輕的班組干部,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技工的深刻內涵。
李超,1989年4月出生,2012年7月參加工作,201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年間,他始終奮戰在生產第一線,扎根熱表處理工藝,在平凡的崗位上逐夢前行。
李超所帶領的表面組主要負責分公司軍民品鍍鋅、鍍鉻、磷化氧化、鋁件陽極氧化、鍍錫、多層鍍等十幾種表面處理工藝。見到李超時,他正在給某高端機進行鋁合金全金屬CNC+納米注塑。“最近兩年都比較流行金屬工藝,高端機器更是會選擇全金屬納米注塑,你看我現在干的活,用我們行話來說,就叫鋁件陽極氧化,也叫熱表面處理工藝。”李超說。
陽極氧化的目的是生產厚的氧化鋁表面層,該表面層可提供惰性表面,保護鋁不受任何腐蝕,使產品很多年內都保持其初始外觀。軍用品對外觀要求非常嚴格,雖然只是將這些專業的化學元素和金屬表面進行融合,但里頭的講究可不少。鋁的化學性質、槽液的溫度、入槽位置的選擇、腐蝕的時間和腐蝕的溫度等都要分秒不差,極度精確。李超說:“沒有掌握技巧,不但會破壞原金屬表面層,成品質量和后期使用舒適度也會大打折扣,沒個三五年的實際操作是做不好的。”
剛入車間時,有人看到初出茅廬的李超就打趣說:“超兒啊,這個活你干得好嗎?”他倔強地回答:“別人干得好,我為什么干不好。”從此,李超就一心扎在了產品上。上班,在老師傅的指導下用心請教;下班,獨自一人埋頭研學。沒過多久,鍍層工藝在他的雙手中得到了升華。
出于對細節的完美追求,李超把表面熱處理工藝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表面車間的帶班人,他充分發揮設備及工藝優勢,破解、攻克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技術難題,突破生產瓶頸,總結技藝、交流技巧,傳承絕技絕活,努力滿足用戶需求這些都是他要處理的工作。李超利用現有電鍍鎳工藝,通過增加浸鋅、浸鎳中間工序實現鋁件鍍鎳,補缺了鋁件鍍鎳、鍍裝飾鉻的空白;解決器材廠零件鍍層厚度不夠問題,大大提高了交驗合格率。
表面處理是特殊過程,應對不同任務,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在一次緊急任務進行化學處理時,李超帶領團隊用酸性、堿性溶液與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及油污發生化學反應,使其溶解在酸性或堿性的溶液中,以達到去除工件表面銹跡氧化皮及油污,再利用尼龍制成的毛刷輥或304#不銹鋼絲刷輥清掃干凈便可達到目的。但缺點是,若時間控制不當,即使加緩蝕劑,也能使鋼材產生過蝕現象,對于較復雜的結構件和有孔的零件,經酸性溶液酸洗后,浸入縫隙或孔穴中的余酸難以徹底清除,若處理不當,將成為工件以后腐蝕的隱患。且化學物易揮發,成本高,處理后的化學排放工作難度大,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弊端,李超帶領團隊細致劃分不同材料耐腐蝕程度,分析在制造金屬零件的過程中,所屬零件是否添加不易與周圍介質發生反應的耐腐蝕材料,如鉻、鎳等改變金屬的金相組織,并采用涂層法防腐蝕。
把每一次任務的損耗降到最低是李超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此外,他還經常琢磨對現有技術鍍鉻工裝通用化進行升級改造,針對表面車間鍍鉻專用工裝種類多、鍍鉻導電可靠性低的問題,他采取將鍍鉻工裝做成可拆卸的組合的方法,提高鍍鉻工裝可靠性。他還對鍍鉻陽極導電可靠性進行了改進,針對過往表面車間鍍鉻陽極導電不可靠的問題,采取改進內徑工裝上帽口、制作校正平臺、改變內徑陽極的連接方式、打磨陽極等工藝措施,達到陽極導電質量可靠性提高30%的目的。為了保證零件熱處理的質量,工作之余,他還對熱處理爐工裝進行了優化,提高了生產效率。
大量的數據和反復的實驗操作,讓李超在每次的技術分析研討會上都占據話語權,也因此成就他走上車間主任的位置。有了行政工作的擔子,李超更忙了。面對任務量大、人手少的實際問題,起早貪黑、通宵達旦成了李超的工作常態,但他始終默默地堅守在崗位上,沒有一件事在他手上拖拉。作為“80”后,卓有成績的李超似乎有些年輕,但是年輕的李超卻已經是行業內的“行家里手”“技術大拿”。李超告訴記者,他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喜歡鉆研表面處理技術,未來他會繼續在這個領域耕耘,向更高目標前進,為公司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