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中國歷來不乏工匠,不乏工匠精神。一線產業工人,如鉗工、焊工、澆鑄工等,他們靠著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成就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在山西天海泵業,也有這樣一位工匠,26年來,他以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的態度,用心詮釋著工匠精神,他就是天海泵業裝配車間主任王智紅。
六月末的晉南,驕陽似火。在天海泵業的生產車間內,身穿藍色工裝的王智紅正在忙碌著。1996年,王智紅從西安工業學院熱加工工藝及設備專業畢業后,進入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工作,成為熱處理車間的一名技術工人。剛上班的兩年里,王智紅幾乎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車間里度過的,白天在各個“陣地”鉆進鉆出研究設備,晚上挑燈夜戰,翻圖紙,學習原理。王智紅說:“上班之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和在學校學的知識差別很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平時我就多翻書加強學習,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就多花費時間學一學看一看,或者向老師傅請教,請教具體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
有一次在熱鑄車間工作時,王智紅發現鑄件在加工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經過分析,發現是在熱處理過程中工藝不穩造成的,他剛好學的也是這方面專業,便發揮自己熱處理特長,和工友們一起分析解決,重新摸索出一套新的工藝,最終解決了那批材料的加工問題。王智紅說:“工作上一定要精益求精,我負責產品質量和安全,平時在車間轉,看一下哪個環節有什么問題,質量有什么問題,及時發現,和員工溝通交流。”
辛苦付出,收獲滿滿。如今,在工友們心中,王智紅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只要他“出馬”,問題總會迎刃而解。天海泵業裝配車間的副主任趙衛衛是王智紅的“老搭檔”,他說:“王智紅在工作中樂于助人,兢兢業業。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熱處理工藝問題,他都能耐心解答,解決實際操作問題,跟著他,我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同事唐軍長介紹:“多年來,王智紅在工作中一直兢兢業業,經常加班加點,在技改項目中,深入一線,和技術部門進行溝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一位職工的情況,王智紅都了如指掌,誰家有困難,他都會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幫助。”
在基層工作的十余年間,王智紅如吸水海綿,在生產一線充分汲取實踐經驗。王智紅說自己是個幸運兒,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也給他提供了歷練的機會。2009年,正值天海泵業瞄準業內一流,在品種結構、工藝操作、產品質量等方面全力攻堅的時期,公司決定成立熱鑄車間,作為一名專業熱處理技術人員,王智紅挑起了車間負責人的擔子,和員工一起“摸爬滾打”。王智紅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員工一起摸索不同的工藝,對一個一個指標攻關,最終將加工合格率由40%提高到95%以上,及時消化了庫存3000多件半成品和6000多件毛坯鑄件,全年節省電費達13萬元。
2013年,面對企業事務繁雜、人手不足、設備短缺、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困難,王智紅再挑重擔,在公司的支持和鼓勵下,主持裝配車間合并重組工作。從技術管理人員到全面主管,對他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挑戰。特別是電機裝配、水泵裝配,試驗、噴漆等部門的整合重組和工序銜接,稍有差錯,都有可能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失。那段時間,王智紅幾乎不眠不休,不分晝夜連軸轉,研究流程、制定細則,終于順利完成了裝配車間的整合重組。重組后的裝配車間在他的帶領下不斷創新,2021年車間嵌線合格率由92%提升到98.5%,裝配合格率達到99.5%,2021年計劃完成7.5萬臺實際完成7.82萬臺,超額3200臺,超額完成全年訂單任務且無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創建于1950年,是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排灌機械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山西省質量信譽AA級標準企業,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制造潛水泵產品的現代化企業,多次參與國家潛水電泵標準的制定。正是由于許多像王智紅一樣兢兢業業的工作人員,才鑄就了天海泵業今日的輝煌。
在和記者的交流中,王智紅多次提到“精益求精”。他說,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心有精誠,手有精藝,必出精品。26年來,王智紅始終扎根生產一線,不斷完善車間工藝、提升產品質量,將工作從平凡做到卓越,他以實際行動履行著匠人職責,踐行著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