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泉
韋冬是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東通事業部裝備研發總監,從一線操作工,到江蘇省蘇州市高技能突出人才、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江蘇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江蘇省產業教授,他從一個中專生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并獲評“吳江時代新人”。
1996年,18歲的韋冬中專畢業后進入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此時的亨通光電正處初創時期,主營業務是光纖光纜的生產銷售,韋冬從事的工作是電器維修,屬于比較“邊緣”和“底層”的工種。
即便如此,剛入職時,韋冬還是稍顯吃力。因為他在學校學的是汽車維修,和電器維修并不是一個門類。但這并沒有難倒韋冬,僅僅過去3年,他就通過自學和實踐,擁有了精湛的電器維修本領。之后,他又在電器維修的崗位干了5年,成了企業里小有名氣的維修工。
“韋冬,你別干電器維修了,搞研發吧!”2004年,企業領導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韋冬的職業發展方向。韋冬只有中專學歷,是一個只會把壞掉的電器修好的工人,他能研發先進的設備嗎?韋冬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他可以!
原來,亨通集團生產光纖光纜的裝備中,前兩道工序的設備都是進口的,后兩道工序的設備是國產的,企業領導希望自主研發一套生產光纖光纜效率更高的設備。研發小組一共3個人,韋冬是領頭人。他們先去多家企業參觀、調研,然后開始自己設計。3人幾乎吃住在企業,全部心思都撲在設計上。半年后,成纜工序設計成功了,比以前的設備效率提高了50%。
接著,韋冬帶著小團隊乘勢而上,繼續夜以繼日研發設計生產線,他們又成功了。生產線的生產效率整體提高了50%,成為亨通光電第一條自主研發的生產線。
2009年以來,韋冬帶領團隊完成了成都亨通、西安亨通、廣東亨通、巴西亨通等生產基地自有化裝備的運用與推廣,投入自行研制設備180余臺套,完成進口生產線迭代國產化12臺套、設備改良及智能化改進項目380項,為公司創收超過1.5億元。
實現自身的“鳳凰涅槃”從來不是韋冬刻苦鉆研的最終目的,帶領更多工匠走上職業技能的康莊大道才讓他有了真正的收獲感。
2012年,為適應新時代技術升級、產業工人素質升級的要求,亨通光電籌建了技能大師工作室,韋冬成為工作室負責人。2016年,工作室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定,韋冬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之后,借助工作室這個平臺,韋冬先后培養了高級技師5名、電氣工程師8名、技師12名、高級工120名。其中,1人在2015年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第二名,1人獲得吳江區CAD賽組第一名,另外,還有多人獲得蘇州市“姑蘇高技能重點人才”稱號。
“看到團隊成員在各類比賽、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從最初的5人,到現在的70多人,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成了推動工作室發展的‘原動力,也讓工作室成為更多人實現‘工匠夢的舞臺。”韋冬說。
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是韋冬從一線操作工中脫穎而出的本質要素;把本職工作和公司發展目標甚至國家戰略結合起來,是韋冬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的核心所在。
26年來,韋冬把工匠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他也將自己的經驗和學識,傳授給更多的技能人才,讓更多“出色技術工”成為專業領域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