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根據主題創設與實際相結合的語境,讓同學們在語境中感知語言的規律,從而感知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實踐性和規律性。在創設與主題相符的語境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根據任務型教學法,設置各種任務和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感知語言學習的樂趣和魅力。在學習被動語態的過程中,同學們需要掌握被動語態的定義、結構、用法和注意事項等。作為一堂復習課,如何讓復習課課堂生動有趣,又讓知識點系統有邏輯性,我們可以創設語境,在一幅幅的場景中引導同學們去掌握被動語態,同時通過思維導圖,將主要的關鍵點有邏輯地整合到一起。
關鍵詞:語境教學;被動語態;專項復習
作者簡介:鐘銀嬋,泉州第一中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的魅力,那莫過于根據主題創設一個合理的語境,讓學生感受單詞和知識點在語境中的具體用法,從而提高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教科書上的主題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生活中的趣事,教師通過創設語境,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將主題生動形象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投入到英語語言學習中,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性,初中英語的被動語態一直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如何在專項復習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被動語態的重難點呢?教師可以根據班級情況、身邊事物、熱門話題等去創設情境,讓英語語言的學習更貼近實際生活,更通俗易懂,這樣學生通過新創設的語境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掌握英語被動語態。其實被動語態在同學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學校被建造,教室被打掃,語言被使用,文具被用完,食物被吃完等等,當我們通過創設語境使用被動語態來,可謂是感同身受,淺顯易懂。創設同學們身邊常出現的語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被動語態。尤其注意被動語態動詞的構成是由助動詞“be+過去分詞”構成,同學們需注意被動語態謂語動詞的寫法。
二、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復習課是在初三課程結束后進行的英語總復習的時候開展的,英語被動語態專項復習必須系統有邏輯,同時具有趣味性。如何讓學生有趣又能有條理地掌握被動語態呢?整節課分為五個個環節:導入(leading)結構(structure)、用法(usage)、注意(attention)、練習(exercise),這五個環節分別根據常用的被動語態的句子創設了語境,呈現被動語態的五幅場景,分別為:場景一:學校被建造;場景二:教室被打掃;場景三:語言被使用;場景四:文具被用完;場景五:食物被吃完。在每一個場景都設置了任務,只要同學們發現被動語態規律或者完成相應的練習,或者回答出對應的問題,就可以獲得愛心。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從單純的學習語言的角度,上升到了德育教育,不僅培養了英語學科素養,也促進學生情感升華。以下為教學設計的過程:
第一步(場景一:學校被建造):相關歌曲導入,創設語境。
尋找和被動語態相關的歌曲,我們以歌詞中含有被動語態的經典歌曲Everybody作為導入。設計意圖:1.這首歌曲旋律感人,且和被動語態相關,讓學生在聽歌過程中感知被動語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創設語境,讓學生感受到被動語態謂語動詞的特殊構成。2.截取一段含有被動語態的英文訪問,關于一個小朋友因為被關愛,被感化,最后成為科學家的故事,訪談中兩次出現被動語態“be loved”的用法。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頻和音樂感知被動語態,通過提前瀏覽視頻前幾道問題,讓學生觀看視頻過程中觀察被動語態的構成,在觀看中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3.進行一份聽力測試,遮住文本材料中被動語態部分,讓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把被動語態部分填寫出來。設計意圖:通過聽力填詞方式,突出重難點,讓同學們進一步感知被動語態的結構,為下一步的被動語態的輸入做鋪墊,層層遞進,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第二步(場景二:教室被打掃):呈現句子結構,創設情境。
多媒體上展示了下課放學同學們在教室打掃衛生的場景,想讓同學們寫出這場景的主動語態,即“誰+動作+對象”,接著再把同學們打掃教室轉換為被動語態,即教室被打掃,化主動語態為被動語態,通過設置場景,呈現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句子結構,小組討論,讓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句子結構特點。
1.呈現被動語態定義。設計意圖:通過句子創設語境,讓同學們主動發現,被動語態的結構是如何構成的。并邀請同學寫到黑板上,增加課堂互動。
2.呈現兩個句子,分別是同一場景的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結構,所選的例句如表所示。設計意圖:通過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句子對比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明確語態的概念,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被動語態的理解。
3.呈現被動語態的三種時態。設計意圖:被動語態的三種時態在福建中考考查范圍,通過表格同一個場景不同時態對比,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只需將be動詞進行時態變化。表格如下:
4.完成過去分詞的練習。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希?小游戲,讓同學們找出拼寫正確的動詞過去分詞,夯實被動語態結構中容易出錯的過去分詞。
5.完成被動語態的福建中考真題。通過真題,考察同學們對被動語態的掌握情況。同時采取小組競爭機制,贏得小組可以給一顆愛心,只要同學們給出正確答案,就可以匯集成一顆大大的心。通過歷年的福建中考真題,我們觀察到被動語態的題目的解題關鍵是題目里的語境和時間狀語,并且注意分析主語是不是謂語動詞動作的承受者。設計意圖:通過歷年中考真題,讓同學們感受到真題的設置題型和設置方式,并且觀察到做被動語態相關題目時需要注意的三個點:語境,時間狀語和主語。
第三步(場景三:語言被使用):說明被動語態的用法。
1. 通過展示被動語態的相關例句來讓同學們進一步理解被動語態的用法。設計意圖:在同學們了解了被動語態的結構后,進一步說明如何使用被動語態以及為什么使用被動語態,讓同學們形成被動語態學習的框架結構。
2.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轉化。學習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轉化的口訣:“賓語變主語,主語變成by短語,be+過分莫忘記”。要讓同學們觀察by后面的賓語的形式,所給例句如下。設計意圖:通過呈現三個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轉化的例句,以及對句子成分的分析,讓同學們熟練掌握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轉化。并了解什么情況下用被動語態。
第四步(場景四:文具被用完):通過觀察例句,了解被動語態的注意事項。比如,在什么情況下,by后面的人稱代詞要用賓格,這是學生經常容易疏忽從而出錯的地方,通過觀察例句,突出賓格,讓學生觀察并得出結論;還有有些情況下是不需要使用被動語態的(如be動詞;表示保持的系動詞:keep,stay;表示變化的系動詞:get, go, become, turn, come, grow;感官動詞: 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ll;不及物動詞:happen, take place, rise, break out;常用主動表被動的動詞:belong to, cost, sell, wash, read等)。設計意圖:通過呈現例句,創設語境,讓同學們嘗試分析出什么情況下不需要使用被動語態,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
第五步(場景五:食物被吃完):被動語態的練習。設置被動語態練習的小游戲,同學們隨機打開不同的任意門,就會有不同的練習。根據作業設計類型多樣化原則,練習題目的類型有選擇題,看圖寫話和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轉化等。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檢測同學們被動語態的掌握情況,設置機器貓任意門環節,使練習過程充滿趣味性,提高同學們做題的積極性。同學們可以選擇任意一扇門進去,都是不同題型的題目,在這個環節里,同學們情緒高漲,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第六步:作業布置。在“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工作要求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趣合理,和現實相貼近的多樣化、個性化、彈性化作業來促使同學們對學習的態度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自主學習、化作業數量為作業質量、化書面作業為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等等。英語被動語態一直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學們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就會發現被動語態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并在第二天和同學們用英語交流,并邀請部分同學到講臺上勇敢表達出來。可設計一張海報。海報要求:作為學生,為了更好地營造學習環境,平時在班級有哪些事情是必須被做的。比如:“The windows of classroom must be opened everyday.” 或者設計一首小清新歌曲,描述你的校園生活,歌詞中要呈現被動語態。設計意圖:通關觀察身邊和被動語態相關的事物,并在第二天課堂分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設計海報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自編歌曲,提高學生對英語運用的能力。
第七步:板書設計。本節課板書主要是呈現被動語態的句式變化。再附上小組競爭機制,小組競爭機制是拼圖設計,一共24塊拼圖,班級分成兩大組,一組12塊拼圖,每答對一題,就將拼圖翻到背面。正反面都是兩幅圖:正面是同學們認真學習的場景,通過同學們回答問題,完成任務,把拼圖一起翻到反面,反面是祖國繁榮昌盛的圖片。設計意圖:通過小組競爭機制,調動學生回答問題和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且上升到德育教育程度,提高同學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三、結語
被動語態是初三年級仁愛版英語中的知識點,通過創設各種情境,以任務型教學的方式,啟發同學們去觀察、總結、提升,并掌握需要注意的地方,從而可以在平時的練習和寫作中學會運用被動語態。如何結合實際情況創設情境,提高課堂趣味性,是在初三復習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