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雯
在4月28日召開的2022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六院”)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數控車工、高級技師何小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9年,何小虎從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以實操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300多人中脫穎而出,進入航天六院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
上班第一天,看著車間里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機床,何小虎顯得有些沮喪,便問師父董效文:“用這么普通的機床,怎么做出火箭發動機的核心零部件?”“航天人就是要沉得下心,去鍛煉技能。”師父的回答,讓何小虎徹底靜下了心。從此,“最早進入車間、最晚回到宿舍”成為何小虎的工作常態。
發動機被譽為火箭的“心臟”,何小虎的工作就是對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渦輪泵和推力室相關零部組件進行機械加工,通過操控數控機床,“雕刻”這些部件的每個部位。對何小虎來說,“鉆”,既是一種加工方法,也是一種工作態度。
最初的三年時間,他利用一切零碎時間學習和實踐。加工零部件,他趴在機器上,一個動作重復幾百遍;為鍛煉反應能力,原來用200轉/分鐘的轉速加工的零件,他挑戰用1500轉/分鐘加工……“好車工一把刀。我的職業生涯就是從磨刀開始的。最初沒有手感,一把看來精度要求并不高的刀具,我也要磨上三四個小時,有時候返工好幾次,手上血泡都磨出來了。”何小虎說,要成為好車工,苦練是唯一出路。
憑著這股咬定目標不放松的“傻”勁和甘于吃苦的韌勁,何小虎很快在年輕人中脫穎而出。2016年,何小虎首次參加國家級一類大賽“中國技能大賽”,榮獲陜西省第一名、全國第四名,這是陜西參加該項賽事的最好成績。2017年,在央視《中國大能手》大型職業技能挑戰節目選拔賽中,他成為陜西入圍全國十強第一人。2018年,32歲的他成為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陜西賽區最年輕的裁判。
截至目前,何小虎參與了長征五號、天問一號、北斗組網、探月工程等任務,先后解決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生產研制問題65項,獲公司首個國際專利授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在我看來,我的動力來自每次看到火箭發射升空的時候,看到自己加工的產品在為推進中國人的夢想產生作用,感覺我的人生就有價值和意義了。”何小虎說。
如今,何小虎培養出的20多名徒弟已經逐漸成長為技術骨干。“和更多的年輕人共同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是我的理想。我很慶幸成為一名從事航天事業的技術工人,很幸運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
在何小虎看來,自己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技能專家。他謙虛地說:“我感覺自己和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工匠還有很大差距。我還要精益求精地打磨自己,爭取成為真正拿得出‘絕活的‘大國工匠。”
對于未來的計劃,何小虎表示,要不斷地去學習,掌握最新的技術,從更深層次去理解、總結“航天精神”,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周圍的青年人。他決心“窮盡一生,磨礪技能,以工匠之心,苦干實干,實現智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