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 要:近現代時期,隨著中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兒童美術教育也在蓬勃進步。蔡元培先生倡導“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對于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感性、人格和創造力造就了美育”這一理念,如今也依舊在兒童美育領域占據重要位置。中國水墨畫歷史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將它的特性融入兒童美育的課堂,會摩擦產生不一樣的火花。本文擬從兒童美育出發,淺談中國水墨畫與兒童美育課堂的融合。
關鍵詞:兒童;美育課堂;中國水墨畫;融合
藝術的發展表明,捍衛個體生命本能,還原心靈初始形式的思想和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真正的藝術之美,應表現在人內在本身具有的質樸、真誠和純真的特質。兒童繪畫的創作思維大多依靠直覺和感性,表現經驗、情感、想象和美感,是人類自身的本能意識。他們的藝術更直接、更純粹、更樸實,也更具有人類初始的天真。現代主義繪畫的先驅們,如高更、凡·高、馬蒂斯、畢加索、克利、米羅、夏加爾、莫迪里安尼等人,以及表現主義畫家杜布菲、約恩、阿佩爾、阿列欽斯基等人的繪畫創作,在主題和造型上也多受兒童繪畫思維的啟發和刺激,在繪畫變形和簡化中,追求原創動力。繪畫是孩子內心世界的表達,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專注力,因此美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一、將“天真”與水墨融合
中國畫特別重視傳統和傳承,作為兒童美育工作者,要讓兒童了解和體會傳統中國畫,學會用“水墨”的方式去表達他們的“天真”。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創作中一直都推崇兒童的“天真”。老子的思想“復歸于嬰兒”,指成人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能力和閱歷,做事會依照思維定式,有著功利性;而嬰兒狀態是最純粹的,在藝術表現上,兒童的率真也是具有終極意義的,是很多藝術家向往的狀態。明代思想家李贄寫了一篇文章叫《童心說》,其中“童心者,真心也”指失去了童心便失去了真心,失去了真心便失去了真人。在李贄看來,人類的藝術表達,應當是真心的活動。清末著名書畫家趙之謙曾說:“書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績學大儒,必具神秀。”意思為古今的書法有兩種人境界最高,一種是有很深積累的讀書人,他們以一生的修煉達到了人性非常高的境界;另一種是兒童,三歲孩童能見天質,孩子的作品天性流露。他們都肯定了兒童的天真狀態具有很高的藝術意義。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最干凈、最單純的時期,要將“天真”與水墨融合到兒童美育課堂中,需要教授孩子如何表達。技巧產生于表達的需要,表現主觀情感是現代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征,所以表現主義畫家始終以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為藝術追求目標。成熟畫家的技巧表現是各有特點的,因為他們的內在精神世界是各不相同的。兒童繪畫同樣以個體生命意識和生活體驗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繪畫是情感的表達,是人類對生存欲望、心理需要、精神發展的探求,是人類精神的揭示。[1]在美育課堂與中國水墨畫結合的過程中,能將孩子們的天真爛漫和稚拙的狀態表現出來,又使其具有一定美感。雖然低幼兒童的圖式往往簡單粗糙,因為年齡限制,他們欠缺對水墨工具材料的駕馭能力,但這時表達的作品內容也特別單純,風格稚拙,畫面妙趣天成,最能打動人。將“天真”與水墨融入兒童美育課堂中,能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引導孩子獨立思維。因為孩子在準備水墨繪畫工具和尋找素材時需要自己構思畫面,所以水墨畫的學習和實踐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增長孩子各方面的知識。繪畫時會接觸很多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也不同,藝術家們也需要通過這些不同媒介把感受、感情外化。每一種材料也要求有一套相應的技能,比如版畫,需要刀刻和拓印;畫水墨畫也需要用筆用墨暈染等技巧。孩子們在課堂中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和藝術情操,另外,畫畫是沒有重復的,也不受固定的方式方法約束,它是自由的,所表現的內容也永遠是新的。[2]
二、將“游戲水墨”的方式融入兒童美育課堂
中國畫有一整套的技法系統,這些技法是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慢慢形成的。這些知識對于孩子來說過于龐大和繁雜,老師應刪繁就簡,去粗存精,把它設計成游戲,挑選最為孩子所需要,最能表達孩子“天真”的內容技巧,讓孩子在娛樂中提升用“水墨”表達“天真”的能力,這就是“游戲水墨”。水墨畫就是用水和墨調配成不同深淺的墨色畫出的畫,也是眾多繪畫形式中的一種,有黑白水墨畫和彩色水墨畫兩種。而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色與白色之分,但進階的水墨畫同樣色彩繽紛,意境豐富、深遠,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繪畫形式。傳統水墨畫可簡單概括為“筆觸”的藝術,從最早的一根線“高古游絲”,就開始重視用筆。隨著時代發展,到元明清時期越來越重視筆墨,但始終沒有游離于形象之外,一直是主體精神和客體形象兼顧。南朝宗炳的畫論“含道映物”,就是主客體交融。將“游戲水墨”融入兒童美育的課堂,就是引導孩子用水墨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筆墨可是零也可以是一切,關鍵是在于有沒有真誠地表達感受。
傳統水墨畫能表現出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其色彩微妙、意境豐富,善于表現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在干濕濃淡層次變化之間引發人的聯想,讓水與墨的交融滲透更具有多種可能性。有了這些特征,在“游戲水墨”的過程中,兒童在不斷嘗試中觀察紙張被水墨印染后自然產生的畫面,從而對水墨藝術產生初步的興趣。變化自如的毛筆,奇妙滲化的宣紙,水墨畫自有其隨機、變通、接近童趣的一面。兒童在水墨中玩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傳統、感悟自然,創造自己的表達方式,體味水墨畫的趣味。此外,兒童還可以了解到傳統水墨畫的工具——筆、墨、紙、硯,它們也叫“文房四寶”其中筆分為筆桿和筆鋒兩部分,且筆鋒又分為筆尖、筆肚和筆根。教師在展示運筆的方式時要多角度演示,讓兒童了解什么是中鋒、側鋒、拖鋒和逆鋒。教師可以用水與墨不同比例的融合引導兒童自己做實驗感受了解墨的“焦、濃、重、淡、清”五色。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兒童的支持還應體現在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中。兒童水墨畫因其天真爛漫的稚拙之趣、氤氳淋漓的水墨韻味以及意向造型的繪畫特征,成為最適合表現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且適應兒童生理、心理、年齡特點的美術活動形式。兒童水墨畫游戲教學把兒童帶入一個異彩紛呈的美的世界,使他們能夠體會到創造的快樂,體驗到強烈的成功感并樹立自信心,整個學習活動成為激發兒童藝術激情、充分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
三、將中國水墨畫中的“線”融入兒童美育課堂
中國畫重視“線”的造型。“線”的造型是線描啟蒙教育的核心。在美術教育中,東西方對于“線”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西方普遍會認為“線”是一個面的壓縮,而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線”表達的是一種結構,一種物象的韻律。雖然東西方對“線”的理解不一樣,但是在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把這兩者兼容并收。孩子們對“線”的理解是在繪畫過程中用寫生的方式去提煉,學習用一根“線”去表達物象,表達形狀,或概括輪廓,接著再用“線”去表達結構。如何把“線”組織成有意思的語言,而這個“線”就是繪畫的語言,繪畫語言是真實的,與觀察到的物象不一樣。另外,在線描的寫生中應讓兒童明白對比產生的韻律美并不需要那么真實,只需要畫面本身產生一種美感就夠了。在“線”的表達中,“線”的形態以及“線”的組織最終會落實在通過“線”來表達它的穿插結構以及組織的一種秩序感,所以通過寫生去組織畫面,可以鍛煉兒童的創作能力。在寫生過程中,鍛煉孩子對于形體的整體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在繪畫的實踐過程中,慢慢地總結經驗,積累自信,了解自己。繪畫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在過程中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3]
兒童時期主要是探索藝術的階段。那么,教學目標便是讓孩子感受真實的線條,感受線條的可塑性,探索性地用線條進行創作,并感受毛筆在紙上畫出的痕跡效果和真實線條之間的聯系。課程要以兒童感興趣的繪畫主題為切入點,引導兒童感受、探索和觀察中國水墨畫的特點和藝術材料特性,增強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激發其對水墨的興趣和表達的欲望,增強認同發現的樂趣和對生活、藝術的感受力,形成對美的初步感知。將中國水墨畫中的“線”融入兒童美育課堂,可以培養兒童的藝術素養,也就是個人感受、審美能力;而個人感受是他人無法感知和替代的,所以要尊重兒童自己的感覺和表達方式。線描啟蒙教育是兒童創造思維發展的基礎。教師首先通過線描課激發兒童的感知能力。從小培養感知能力,兒童將會對身邊的事物中的美極為敏感。將“線”融入美育課堂可以推動兒童的認知發展。感知和認知在線描啟蒙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感知是通過直觀的感受,比如說嘗、看、聞、觸等方式產生的直接反應;認知是通過邏輯知識積累形成的一種綜合的理解。線描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是能夠提高兒童感知以及認知能力的一種培養方式。用線條組合進行藝術創作,并且加入兒童自己的想象,以線描的方式表現更多造型,能表現出略微復雜的水墨作品,為進入下一步繪畫階段做好準備。兒童可以通過線描這一課程通往藝術專業的大陸,同時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藝術審美和鑒賞能力,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藝術。
兒童的繪畫甚至打動過很多卓越的藝術家。兒童美術教育界認為兒童的繪畫是沒有技巧的,是情感的直接表達。他們是在這個過程中體驗生命,理解世界,發現自己。看懂兒童繪畫,往往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鑒。一幅有審美價值的兒童原創繪畫,有時要經過反復細看,才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傳統意義上的兒童美術教育,大多是由家長教導,按照既定的主題和繪畫效果進行創作,家長很容易用他們的理解去要求孩子,認為他們總是對的,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個過程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性。當代兒童美術教育更多地倡導融入人性化的發展理念,充分尊重兒童自身的繪畫意愿,遵循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們將他們的天賦和靈性發揮出來,要充分給予孩子自主創作、獨立思考的繪畫空間,真正體驗繪畫的樂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要認真對待孩子的作品,因為他人的肯定非常重要。在了解認可的基礎上,對待它們要像對待真正的藝術品一樣,最好是在合適的地方進行懸掛展示,這種鼓勵,比贊美的語言要更有意義。在兒童美育中一定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兒童的技能學習與知識學習上,要關注兒童把學習到的技能技巧轉化為自己的表達。
四、結 語
美術教育是能夠體現和貫穿兒童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是培育完整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是不斷凈化心靈的必修之路。在繪畫創作中要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遵從不同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引領他們進入色彩繽紛的藝術世界。教育工作者還要深入思考與研究,如何通過美術活動來提升兒童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允許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反復試驗、受到挫折、失敗、再嘗試、再試驗,要引導兒童深度學習、不斷探究,逐漸成長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當代兒童美育要堅持科學教育觀念,緊跟教育方針,與家長共同努力,促進兒童素質教育健康發展。從兒童藝術創作的“天真”表現到以游戲的方式體驗水墨韻味,再到用傳統的“線”的方式去鍛煉孩子對藝術美的感受,這些放到兒童美育課堂中都能很好地融合,但在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強調體現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個性。兒童美術教育使兒童終身受益。大多數人不一定能成為美術家,但童年的美術學習帶給他們較強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豐富的情感智慧以及對美術的基本了解感悟和基本技能,這會在他們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促進兒童發展是兒童美術真正的價值,是兒童美術重要的功能,這是我們看待和認識兒童美術的基本觀念,也是兒童美術教育理念、方法的根本依歸。
(吉林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力元.兒童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課程的創新設計路徑[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1-3.
[2] 曾繁琦.兒童美育視角下水彩畫藝術研究[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1.
[3] 賈宇.剪紙藝術與兒童美育課堂的融合[J].參花(下),202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