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華
摘要:【目的】為了推進蔬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對蔬菜種植基地進行科學指導,科學制定病蟲害防治措施,促進蔬菜病蟲害防治效果。【方法】通過對種植基地走訪調研、查閱相關文獻及田間實驗,針對番茄、辣椒、黃瓜等蔬菜易發生的灰霉病、根接線蟲病、病毒病、霜霉病,以及溫室白粉虱、蚜蟲、薊馬、斑潛蠅等病蟲害,作為種植基地的防控重點,對病蟲害發生種類和規律進行總結分析。【結果】通過田間藥效試驗發現,105億cfu/g多粘·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對黃瓜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效果可達到80%以上,且對蔬菜無不良藥害;運用0.5%香菇多糖水劑18.25/hm2對辣椒病毒病、番茄病毒病防治效果分別達到79.2%和78.9%,可以作為無公害病毒病的藥劑;運用復合微生物酵素對辣椒根腐病防治效果可達到81.23%;放麗蚜小蜂對白粉虱、蚜蟲等,防治效果明顯;黃板對白粉虱、美洲斑潛蠅有效,藍板對薊馬有效。【結論】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其防治措施包括農業、物理、生物以及化學藥劑。在蔬菜種植基地實踐過程中,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可有效控制蔬菜病蟲害,避免土壤及蔬菜出現農藥殘留,提高蔬菜質量。
關鍵詞:蔬菜;種植基地;病蟲害;綠色防控
1 蔬菜種植情況及病蟲害防治現狀
1.1 蔬菜種植概況
近年來我國農業技術發展迅速,而蔬菜產業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因此該領域內專家學者不斷創新研發蔬菜種植技術,來滿足我國人口對蔬菜的需求。主要通過人工控制蔬菜生長環境,避免傳統不利因素。特別在北方地區冬季天氣寒冷的條件下,通過人工干預,可以增加蔬菜種植茬數,體現了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作用。當前蔬菜種植具有收益高、技術優、產量高等特點,是新型農業產業中的典型代表,對促進農業結構轉型,優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的蔬菜種植技術能夠提高蔬菜生產效率,促進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本文以A市蔬菜種植基地為研究對象,對種植基地出現的病蟲害進行深入研究,根據蔬菜病蟲害發病原因、發病規律提出科學的蔬菜病蟲害防控方案,強化蔬菜病蟲害防治效果,并結合當地蔬菜種植基地條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蔬菜有了多樣化的需求,因而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攀升。特別是在現代農業技術背景下,蔬菜種植不受氣候條件限制,即使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也能實現四季蔬菜均衡供應。蔬菜農業經過多年發展,不斷向專業化、科學化、規模化方向邁進,蔬菜產量及蔬菜品種平穩增長,種植戶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為促進蔬菜產業符合市場需求,除了結構和產業升級以外,還應搞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加大有機蔬菜發展力度,嚴格把控蔬菜質量,提高農民蔬菜種植技術,注冊有機蔬菜品牌,提高農民對于蔬菜的品牌意識、經營意識。對老舊大棚溫室按照現代化標準改造,引進新型技術和新、優、特蔬菜品種,在促進蔬菜品質的同時控制生產成本,提高良種覆蓋率。加強無公害栽培、有機栽培技術推廣,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化肥使用。打造一批蔬菜龍頭企業,建立農戶、企業、消費者之間的產業鏈閉環循環模式。
1.2 蔬菜主要病蟲害研究現狀
A市蔬菜種植基地多以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為主,這類蔬菜種植環境大多低溫高濕,光照不足,蔬菜植株抵御病蟲害能力弱,導致病蟲害發生頻率高,其中病害高于蟲害。由于溫室屬于密封空間,這為病害及蟲害傳播提供了適宜環境,蔬菜一旦發生病害傳播迅速,直接影響蔬菜品質和產量。溫室環境有利于害蟲及病原菌越冬,致使土傳病害發生頻率高。土壤養分不均衡、氣溫低、環境濕度大、通風不良是病蟲害發生的有利條件。一年2-3茬的栽培模式為病蟲害提供了寄主。A市種植基地的病蟲害具有流行速度快、危害期長、病蟲害種類繁多等特點。病蟲害發生規律主要是冬春茬蔬菜為黃瓜霜霉病,黑星病、灰霉病、褐斑病等,茄果類有晚疫病、葉霉病。其他蔬菜有菌核病、灰霉病等。春茬蔬菜包括根結線蟲、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黃萎病等。蟲害病種有黃茶滿、白粉虱、蚜蟲、美洲斑潛蠅等。
1.3 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現狀
為確保農業食品安全,促進農業生態和諧發展,現代蔬菜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主要采用綠色防控措施,避免傳統依賴化學藥劑防治。一般采用物理、生物、化學防治方法,避免農藥殘留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綠色防控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推動蔬菜生產向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促進農業種植戶經濟收益的提升。綠色防控技術在實施前,應結合蔬菜種植基地的氣候特點、發生規律、病蟲害種類等全面分析,制定科學的防治手段切斷病蟲害源頭,抑制病菌傳播途徑。每一茬生產結束應徹底清除殘枝殘株。通過田間試驗,實現生態調控,針對病蟲害發病現狀科學用藥,建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2 蔬菜病蟲害種類及發生規律調查
2.1 研究方法
2.1.1 蔬菜種植情況
對A市蔬菜種植基地進行深入調研、走訪,統計不同種類蔬菜相關數據,針對蔬菜種植基地的蔬菜分布情況,對蔬菜種類及面積全面分析。
2.1.2 蔬菜病害種類調查
對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A市蔬菜種植基地蔬菜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查,選取蔬菜種植基地的番茄、黃瓜、菜豆、茄子、辣椒進行取樣分析,每個品種取25株,對蔬菜病蟲害分類發病程度、發病種類、侵染寄主等進行分析,根據取樣地點、時間,明確記錄,對蔬菜植株病蟲害癥狀照片留樣,不能確診的病害應留樣、拍照帶回辦公室做進一步檢查。真菌性病害會出現霉狀物或粉狀物,其中病斑處會出現水浸狀,根莖葉有臭味,出現腐爛,果實部位出現瘡痂。病毒性病害一般在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的皺縮。條斑型主要體現在果實皮里出現褐色條紋,辣椒會出現短的褐色條紋。生理性病害成片發生,沒有傳染性質,當環境適宜時可以恢復。
2.1.3 蔬菜蟲害種類調查
在A市蔬菜種植基地的蔬菜隨機采樣25個,分析病害及蟲害的發生規律、種類、影響后果等,對病蟲害影響后果進行分級。
2.1.4 危害程度統計方法
蟲害影響后果分析如下。輕微:蔬菜葉被蟲害侵蝕了1/3面積,蔬菜的根、果實、枝干被蟲害侵蝕了10%,枝梢被蟲害侵蝕了20%;中等:蔬菜葉被蟲害侵蝕了2/3面積,蔬菜的根、果實、枝干被蟲害侵蝕了20%以內,枝梢被蟲害侵蝕了50%以內;嚴重:蔬菜葉被蟲害侵蝕了2/3以上面積,蔬菜的根、果實、枝干被蟲害侵蝕超過了20%,枝梢被蟲害侵蝕超過50%;非常嚴重:蔬菜全部被蟲害侵蝕,被害率達到了100%。
葉斑病危害程度統計分析如下。輕微: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不超過5%;中等: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在5%-15%之間;嚴重: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超過15%。
根莖類病害危害程度統計分析如下。輕微:莖部病斑應不超過根莖圍的10%;中等:莖部病斑應不超過根莖圍的20%;嚴重:莖部病斑超過根莖圍的20%以上。
2.2 結果與分析
番茄、辣椒、茄子、白菜、油菜、四季豆、韭菜等是A市蔬菜種植基地的主要種植品種,種植品種較全。
2.2.1 蔬菜病害種類及危害程度
A市蔬菜種植基地番茄病害包括斑枯病、根結線蟲、黃化曲葉病毒病在內的20余種;黃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10余種;辣椒病害有疫病、根腐病、臍腐病、日灼病、炭疽病等10種;茄子病害種類有棉疫病、褐紋病、黃萎病等8種;菜豆病害包括銹病、根腐病、菌核病等6種。
2.2.2 蔬菜蟲害種類及危害程度
A市蔬菜種植基地,番茄蟲害包括番茄斑潛蠅在內的5種,茄子病蟲害包括花薊馬在內的7種,辣椒病蟲害包括白粉虱在內的6種,菜豆病蟲害包括美洲斑潛蠅在內的7種,黃瓜病蟲害包括線蟲病在內的6種。
2.2.3 蔬菜主要病害發生規律
黃瓜一般分為春秋兩季定植,灰霉病一般發病率在10%左右,發病時間在12月份延續到次年5月,減產可達25%左右,嚴重可高達60%以上,花、果實、葉片都可以發病。黃瓜在2-31℃溫度之間都可發病,并且運輸保存不當也容易發病。白粉病貫穿在黃瓜的整個生育期,一般發病率在30%左右,主要是莖、葉柄和葉片保護部分受害,嚴重可造成減產30%。白粉病發病高發期在每年4月中下旬,氣溫在20-25℃適宜白粉病流行。霜霉病發病率40%,一般在開花結瓜期植株開始從葉片發病,葉部病害嚴重,氣溫在20℃以上有利于發病,發病速度快,當氣溫高達30℃以上,病程發展減緩。白斑病發病率在50%左右,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葉片枯死,病害發生和流行受濕度影響較大。
番茄發病一般集中表現在番茄葉霉病,發病率12%左右,適宜發病溫度在20-25℃,溫度高于30℃,病情可減緩。晚疫病發病率在23%左右,對葉片、果實、莖影響較大,病斑初期水浸狀逐漸變為黑褐色,低溫高濕是晚疫病發病有利條件。番茄根腐病發病率43%左右,定植后即可發病,發病后主根變褐色,嚴重時莖部腐爛,葉片干枯變黃,溫度在22-24℃適宜發病。
辣椒定植時間在每年8月中下旬,疫病對辣椒影響最大,發病率在13%左右。在幼苗期、成株期都可發病,病斑無明顯邊緣,開始是葉片發病,逐漸落葉出現禿枝,適宜發病溫度25℃左右。白粉病發病率高達40%左右,一般在辣椒將至成熟期發病,對葉片影響較大,背面出現白色粉狀每層,逐漸葉片開始脫落,溫度在23℃左右適宜發病。葉霉病發病率在55%左右,這種病對葉片危害較大,開始時葉片背面產生白色霉層,隨著病情的推進,葉片出現干枯變黃,低溫高濕適宜葉霉病流行。
茄子定植時間在每年8月中下旬,褐斑病發病率為37%左右,一般從葉片開始發病,出現大小不一的近似圓形的病斑,病斑周圍有褪綠暈圈,每片病斑相連,病情嚴重可致枯萎。溫度在25℃是褐斑病發病和流行的適宜條件。葉霉病發病率在60%左右,主要是葉片及果實發病,呈現邊緣不清的黃斑,葉片背面有暗綠色霉層,成熟期果實發病易產生僵果,一般白粉虱嚴重易導致茄子發生葉霉病。
菜豆每年春、秋定植,一般以春茬為主。灰霉病發病率10%,葉片、花、豆莢都可發病,灰霉病適宜在低溫高濕環境下發病和流行。根腐病發病率在13%左右,在根部開始發病,隨著病情發展,葉片枯萎變黃,隨著空氣濕度的增大,病斑處會呈現粉紅色霉層。
2.2.4 蔬菜主要蟲害發生規律
A市蔬菜種植基地中,斑潛蠅蟲害主要侵害番茄和黃瓜,其中番茄發生率在50%左右,黃瓜發生率在8%。對蔬菜葉部危害較大,斑潛蠅一年可發生20代左右,溫度在25℃左右適宜生長,一般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左右表現活躍。
溫室白粉虱危害作物包括辣椒、菜豆、番茄、茄子、黃瓜。其中番茄發生率15%左右,黃瓜發生率50%左右,茄子發生率33%左右,辣椒發生率在42%左右,菜豆發生率在20%左右。白粉虱吸食作物的汁液,導致葉片變黃枯萎,白粉虱繁殖速度快,分泌液會污染葉片和果實。蚜蟲種類多、繁殖快,主要危害黃瓜、番茄。番茄發生率在15%左右,黃瓜發生率在50%左右,蚜蟲吸食植物汁液,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導致植株出現葉斑、變黃直至枯萎。
薊馬蟲害主要危害茄子、辣椒、黃瓜,其中辣椒發生率30%左右,黃瓜發生率50%左右,茄子發生率在30%左右。一般溫度超過31℃,薊馬蟲會出現死亡現象。
2.3 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2019年至2021年對A市蔬菜種植基地蔬菜病蟲害進行調查,重點分析了病蟲害種類、規律及危害程度,其中辣椒疫病及黃瓜霜霉病發生較為普遍,運用化學防治對灰霉病有較大功效,同時在選擇番茄、黃瓜品種時,應選擇抗病品種,根結線蟲病也是影響番茄、黃瓜的主要病種,運用多莖嫁接方法可以防止根結線蟲病。蔬菜種植基地中蟲害主要集中在斑潛蠅、白粉虱和蚜蟲,一般采用物理及化學防治相融合方式,避免蟲害傳播。
3 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驗研究
3.1 材料與方法
材料:0.5%香菇多糖水劑,5%鹽酸嗎啉胍可溶粉劑,105億 cfu/g 多粘·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 醚菌酯水乳劑,復合微生物酵素,25%? 丙環唑乳油,50%? 咯菌腈可濕性粉劑,250g/L 嘧菌酯懸浮劑,麗蚜小蜂蜂卡,25%? 阿克泰(噻蟲嗪)水分散性粒劑,20cm長左右的黃板和藍板。
實驗地點:A市蔬菜種植基地
試驗方法:隨機選取20株蔬菜,根據蔬菜的不同發病程度,選擇不同濃度的醚菌酯水乳劑,均勻噴施到蔬菜的正反面,每隔7天噴霧一次,并及時觀察植株病情是否減緩。
105 億 cfu/g 多粘·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對黃瓜霜霉病、灰霉病試驗,與醚菌酯水乳劑噴施間隔期相同,每7天噴施一次,根據病情噴施濃度適度增加,一般以10g/667m2為標準,病情每增加一級,增加藥量10g,及時觀察病情發展情況。
0.5%香菇多糖水劑防治辣椒、番茄病毒病,試驗期間每隔8天施藥一次,連續施藥3次,其中番茄施藥量以150 ml/667m2,病毒病每增加一個等級,藥量增加100ml,辣椒施藥量以11.25g/hm2為基礎,病情每增加一個等級,施藥量增加7g,對照區噴清水。
發病率=病株數/調查總株數
防治效果=[(對照區施藥后病株率-藥劑處理區施藥后)/對照區施藥后病株率]×100%
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試驗:在蔬菜種植區每畝放麗蚜小蜂15 000頭/畝,每隔7天放麗蚜小蜂一次,持續4周,運用25%阿克泰水分散性粒劑稀釋1000倍,分別觀察每次施藥后的活蟲數。
溫室害蟲運用黃板誘集試驗:番茄定植后,黃板采用Z字形擺放,每500㎡放置30張,保持一定間距,每隔3天統計一次害蟲數量,連續統計4次。
薊馬害蟲運用藍板誘集試驗:藍板采用Z字形擺放,每500㎡放置30張,保持一定間距,每隔三天統計一次害蟲數量,連續統計4次。
防治效果=(對照區蟲數-處理區蟲數)/對照區蟲數×100%
3.2 結果與分析
105億cfu/g多粘·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對黃瓜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其中2200g/hm2用量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初期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無不良用藥后果。灰霉病用藥濃度在20-30g/667m2防治效果最佳,對灰霉病防治率達到90%以上。黃瓜霜霉病用藥濃度在20-30g/667m2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根據病情發展,一般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左右。
番茄病毒病采用0.5%? 香菇多糖水劑,濃度在300ml/667m2左右為宜,防治效果78.9%,一般每8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左右防治效果較好。對辣椒防治施藥量應保持在18.25g/hm2,防治效果79.2%,間隔8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左右。
復合微生物酵素對辣椒根腐病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一般藥液用量在350ml/株。
麗蚜小蜂在白粉虱初期放蜂,每次放蜂量為
250 000頭/hm2左右,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連續放4次為宜。
色板誘殺是一種無公害的防蟲技術,其中黃板對白粉虱、美洲斑潛蠅有效,藍板對薊馬有效,一般在植株頂端8cm左右高度誘殺效果最佳。
4 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的建立
1)防控對象:確定蔬菜品種,梳理病害及蟲害全部品種。
2)防控目標:要求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農藥殘留100%符合國家標準,產量損失不超過10%。
3)防治原則:預防為主,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運用天敵、生物制劑控制病蟲害發生。
4)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注重苗期防控,全蔬菜種植基地清潔,種子消毒,選擇抗病蟲害品種,培育無病無蟲壯苗,對定植前、定植后、采收期做好病蟲害防治。綠色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打杈、色板誘殺、設置防蟲網、生物源農藥、天敵昆蟲、化學藥劑等,全面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
5 結論與展望
蔬菜種植基地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借助多元化防治舉措,保障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建立示范基地,降低蔬菜及土壤的農藥污染,實現蔬菜無公害生產,促進綠色蔬菜產業鏈發展。目前,雖然綠色防控技術有了一定防控效果,還應不斷擴大推廣面積,推動散戶參與農業綠色防控體系建設,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古麗加馬麗·吐爾汗.氣相色譜法在蔬菜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21(22):65-66.
[2] 劉駿.有機蔬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1(22):39+41.
[3] 張小麗.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12):38-39.
[4] 安韋韋.綠色蔬菜種植與管理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21(11):25.
[5] 張艷麗,張浩,馬迎新.現代農業背景下的蔬菜栽培特點及技術推廣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203-204.
[6] 劉瑞.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途徑[J].農家參謀,2021(20):167-168.
[7] 許會會,陳光.農業信息化在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上的應用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9):70-71.
[8] 康學智.淺析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