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環境;理想環境;幼兒園環境
初到瀘溪園,被幼兒園大自然一般的戶外所吸引。這里的一切景象完美詮釋了“歸于自然,源于幸福”的辦園理念。園內有各種花期不同的植物、也有適宜本地生長的瓜果蔬菜、還有使幼兒園更具生命力的飼養區、小河流等。在這些豐富的自然要素之下,隱藏著大量可供幼兒自主探究的資源:花草樹木的顏色香味、沙水土石的軟硬質地、動物的種類形態;青草的簌簌聲、枯葉的沙沙聲、小溪的潺潺聲、小鳥的歌唱;四季的變化與更替,春天的百花齊放與鳥語花香,夏天的蟬鳴鳥叫和綠樹成蔭,秋天的風清氣爽與滿地金黃,冬天的冷冽與蒼涼。幼兒可以穿著雨靴在流水槽中玩水、可以在寬闊的幼兒園里肆意奔跑和歡笑、也可以拿著放大鏡觀察園子里的植物、能拿著畫板在園子里寫生、也能數數果樹上的果子數量等。這是一個對于孩子來說無比“奢侈”的環境。
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日比野拓在論述幼兒園的環境設計時說道:“真正的奢侈是錢買不到”。比如陽光、空氣、水,又比如幼兒園所帶給孩子的那些快樂的感覺、感動的瞬間、成長的收獲,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在自然的環境中,幼兒可以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在與真實自然環境中的一切事物進行對話和互動,通過這些互動和對話不斷豐富著幼兒自身的經驗,感受著成長的收獲,體驗到童年的樂趣。
再到瀘溪園,被幾位小朋友玩的“過河游戲”所吸引。在小河的上面有一座小木橋,幾位小女孩在通過小木橋時,并沒有選擇直接從橋面通過,而是選擇從橋體邊緣的小木條上通過。從最先的小心翼翼不敢移動腳步,到慢慢的移動挪腳,最后能夠熟練的采用這種獨特的方式經過小木橋。因此,在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中,幼兒喜歡挑戰且愿意主動挑戰。幼兒天生具有挑戰的自然傾向,挑戰也是幼兒戶外活動的重要追求。
虞永平教授2021年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圓桌會議上在關于戶外游戲中的冒險、挑戰和風險時講到:“戶外游戲不能沒有冒險和挑戰,否則,就缺乏了情趣,缺乏了努力,缺乏了新的體驗,缺乏了獲得新的能力的機會。從兒童發展的意義上說,絕對無風險的環境和活動并不是最理想的。”
當然,作為教師也應辯證的看待戶外活動的風險與挑戰。不是所有的戶外活動都能規避風險,也不是所有的戶外活動都能引發挑戰。活動空間的安排,活動場地的選擇,活動材料的的投放,操作工具的選擇,幼兒自主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機會等。以上種種都需要教師根據幼兒需要與興趣、采用幼兒視角和眼光去精心的設計、謀劃和安排,讓環境真正具有引發幼兒冒險和挑戰的可能性。同時也應該防止出現因冒險或存在風險而把幼兒關在室內的因噎廢食的現象。
所以,理想的幼兒園環境也應是一個具有挑戰的環境,具有挑戰性的游戲是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興趣的過程,教師應讓兒童有時間、空間、資源開展他們的活動,幼兒作為天生的冒險者,他們也需要冒險和挑戰。
兩次到達瀘溪園的時間間隔差不多有3個月,兩次的幼兒園環境較好詮釋了動態的幼兒園環境所隱藏的內涵。盡管幼兒園的園址在短時間內沒有任何的變化,是處于特定場所的固定教育空間,但幼兒園的環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幼兒園的課程在不斷更新,教師會隨著知識經驗以及實踐經歷的豐富而逐漸改變其觀念和視角,特別是幼兒自身會隨著經驗的豐富、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的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因此,幼兒園的環境會隨著幼兒園課程、幼兒教師特別是幼兒自身的改變而改變,從而呈現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立個體,且他們身上潛藏著無數的發展可能性,因此教師在日常的一日活動中,要時刻留意觀察幼兒的語言、行為,關注幼兒和環境材料之間的互動對話以及互動對話的方式,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抑或是課程的變化等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幼兒園環境做出動態的調整,讓幼兒在與環境的動態互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的生成新經驗,以適應和滿足幼兒自身不斷發展的需求。
當然,動態環境的生成一定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在環境的設計與布置過程中也應重視幼兒的參與,讓幼兒切身的感受到幼兒園環境的動態變化,真正成為幼兒園環境變化的受益者,而不是旁觀者。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它是保證幼兒成長的物理空間、心理空間及精神空間,是幼兒園課程創生的來源、課程實施的載體及結果。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讓幼兒園環境真正成為支持兒童發展的平臺、記錄兒童發展的載體及表征兒童發展的媒介。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師范學院 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