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妮
機器轟鳴、塔吊起降、塔罐林立……夏日炎炎,山西通洲煤焦集團處處奔涌著項目建設的熱潮。7月29日,《科學導報》記者來到位于長治市沁源縣的山西通洲煤焦集團10萬噸LNG(液化天然氣)聯產10萬噸合成氨項目工地,眼前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
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焦炭生產供應基地,焦化行業是山西省傳統支柱產業,焦爐在生產焦炭時會產生剩余煤氣。焦爐煤氣燒一天一夜相當于燒掉一輛高檔轎車,既污染,又浪費。為了高效利用富余的焦爐煤氣,山西通洲煤焦集團除送往企業原有甲醇裝置轉化合成甲醇外,配套新建了10萬噸LNG聯產10萬噸合成氨項目。
“這個項目是179萬噸/年焦爐配套的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5.5億元。”通洲煤焦集團副總經理韓榮耀說。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于去年4月開工。截至目前,廠房已全部建成;地埋消防水、循環水、雨水等近2.5萬米管線全部敷設完成;LNG儲罐、合成氨球罐等設施建成試壓完成。配套辦公樓、化驗樓、中控樓正在裝修,螺桿壓縮機、焦爐氣壓縮機、冷劑壓縮機、氫氮氣壓縮機等設備開始調試。
韓榮耀介紹,項目投入運營后,可有效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排放,進一步提高企業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預計年產值可達13.5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約300個。傳統煤焦生產環節的副產品,成為下一生產環節的原料,煤炭資源實現了最大化利用。
近年來,山西通洲煤焦集團依托煤、延伸煤,抓實“煤頭化尾”,從“頭重尾輕”到“頭尾并重”,從焦炭到甲醇、LNG、合成氨等在內的十余種產品,新興產業“成鏈”發展,減少碳排放,綜合效益“水漲船高”,綠色發展加碼加速,綠色動能愈加強勁。
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通洲煤焦集團將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擴大氫能應用范圍,實現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韓榮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