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蓮

話題引入
寫作文的時候,老師總是反復強調人物描寫要“能夠表現人物特點”。但是在寫作中,同學們已經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常規人物描寫上費盡了心思,仍然感覺“描寫不夠細膩、特點不夠突出”。那么,怎樣才能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呢?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比常規人物描寫更細致、更接近人物特點的外貌刻畫方法——人物素描。什么是人物素描?怎樣進行人物素描?我們以課文和名著為例,學習并掌握外貌刻畫的三“點”公式:外貌描寫點+心理感受點=人物性格特點。
眾說紛紜
老師:學習美術的同學應該知道,人物素描其實是繪畫中的一個概念。文學中的人物素描是指抓住人物最明顯的特征進行細致描寫,從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于佳鑫:人物素描的概念,我有兩處不明白。第一,特征明顯的外部細節是不是仍然要從“外、語、動、心、神”這幾個方面著眼?第二,美術老師說素描是單一顏色的繪畫,那么《紅樓夢》中王熙鳳出場那段濃墨重彩的外貌和服飾描寫,算不算人物素描?
老師:極有價值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人物素描著眼于“外、語、動、心、神”,但是要比常規的人物描寫更細心地觀察,進行更細致的描寫。第二個問題,寫作時對“人物素描”的理解,重點在“描”不在“素”。只要是對人物細節進行細致描寫,都可以納入廣義的人物素描范疇,所以王熙鳳出場那段描寫也屬于人物素描。
李子涵:我首先想到的也是外貌描寫。外貌是不是人物素描最重要的方面呢?
老師: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絕大多數作品都特別喜歡“以貌取人”。所以這節課學習交流名著中的外貌刻畫,主要圍繞兩點:作者的描寫點有哪些?你學習到的方法是什么?
李婧瑤:我覺得七年級下冊必讀名著《駱駝祥子》第一章第11自然段祥子的外貌細節,就是非常典型的人物素描:
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①不很大,圓眼②,肉鼻③子,兩條眉④很短很粗,頭發⑤上永遠剃得發亮。腮⑥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⑦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⑧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顴骨與右耳之間一塊不小的疤⑨——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
細節描寫點分別是:①頭②眼③鼻④眉⑤頭發⑥腮⑦脖⑧臉⑨疤。
不必說“圓眼”(不是鳳眼、桃花眼等好看的眼型),不必說“肉鼻子”(不是高鼻梁),也不必說“兩條眉很短很粗”(不是“修長的眉毛”),更不必說脖子和頭“一邊兒粗”,單是臉上的那“一塊不小的疤”(既然是驢啃的,那么疤的形狀肯定特難看),就刻畫出了一個“先天不好看,后天被驢啃”的祥子,他的外在特征是丑,至少不那么標致。
我學習到的方法是,可以像老舍那樣找到若干個有特色的描寫點,進行細致刻畫。
老師:不愧為美術高手,很會依據特征抓細節。但是老舍先生對祥子的細致刻畫并沒有在第⑨點——“疤”上結束: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他愛自己的臉正如同他愛自己的身體,都那么結實硬棒;他把臉仿佛算在四肢之內,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還能頭朝下,倒著立半天。這樣立著,他覺得,他就很像一棵樹,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p>
請大家分析這段話的作用。
徐子婷:這段話是對祥子的心理刻畫。第一,“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樣”,也就是說祥子并沒有外貌方面的自卑感。第二,“他愛自己的臉”,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祥子。他甚至覺得自己“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挺脫的”,這段話寫活了一個極度自尊、極度自信、極度樂觀的祥子。
老師:你剛才講得很有條理,因為你把祥子的心理感受分點進行了分析。李婧瑤分析的是“外貌描寫點”,你分析的是“心理感受點”。請同學們讓思維上一個臺階,試著提煉刻畫外貌的方法。
李子涵:祥子的外貌描寫點+祥子的心理感受點=祥子的性格特點,由此可以概括“外貌刻畫三‘點公式”為:外貌描寫點+心理感受點=人物性格特點。
老師:很精準,請同學們牢記這個公式。要注意的是,老舍先生的描寫點和感受點層次非常分明。但有時候,描寫點和感受點是交織在一起的,比如《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胖,有一副樸實但很固執的面龐。他的頭像古代意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卻表現出他的聰慧和堅強的性格。在他那很發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發,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覆蓋著修得很短的胡須,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總使人感到有點嘲諷,他那很特別的唇溝使上唇高高地翹起,又顯得十分滑稽可笑。
請問左拉的外貌刻畫,適用我們的公式嗎?
李婧瑤:描寫點很清楚——“頭”“頭發”“鼻子”“胡須”“眼睛”等,每一個描寫點后面都緊跟著感受點。描寫點+感受點=聰慧、頑強、堅毅的左拉,所以這一段仍然適用“外貌刻畫三‘點公式”。
于佳鑫:我發現,左拉的外貌描寫點和祥子的外貌描寫點是不一樣的。作者的選擇標準是什么呢?
李婧瑤:是人物獨有的面部特征,和別人相同的部分,就沒有必要進行細致描寫。所以我們在寫人物外貌的時候,要細心觀察所寫人物的獨有特征。
老師:“三‘點公式”中,最難的是“感受點”。老舍先生寫祥子外貌的感受點,屬于被描寫人物祥子的感受點;左拉外貌感受點,則是讀者的感受點。但無論是被描寫人物的感受點,還是讀者的感受點,都有一些非常明顯的標志詞。這些標志詞是什么呢?你又能想到哪些同義詞呢?
王子旗:仿佛,同義詞有好像、酷似、似乎等;覺得,同義詞有認為、愿意等;但是,同義詞有可是、但等;讓,同義詞有使、使得……
老師:說得很好。請同學們運用公式,刻畫我的外貌,并依據公式進行簡短分析。
徐子婷:我寫的是《嚴肅的語文老師》:“上課!”像皮鞭一樣的聲音,從語文老師棱角分明的嘴唇間迸發出來。露耳短發中夾雜幾許金黃的亮絲,絲毫不亂,顯示出極強的條理。因為每天大量讀書、大量練筆,所以眼鏡是語文老師的標配——水晶鉆石鑲邊的方形眼鏡,襯托出臉部皮膚的彈性與光澤,干練而嚴肅。
我選擇語文老師的嘴唇、頭發、眼鏡、皮膚作為描寫點,每個描寫點后面緊跟感受點,表現了語文老師的嚴肅。
王子旗:我寫的是《博學的語文老師》:語文老師全身都散發著時尚的氣息。皮膚白皙,有一種知識分子獨有的知性美。頭發黑中略微夾雜些金黃色,眼睛雖然不太大,但,無論誰犯了什么錯,都逃不過她的目光。一副粉框鑲鉆的眼鏡,讓整個人都變得斯文起來,有一次她建議我們注重積累,竟然一下子拿出了她200萬字的積累本——這樣的語文老師,不近視才怪呢!她嘴唇偏薄,但一張嘴就博古通今,讓我們嘆為觀止。
我確定的語文老師的性格特征是“博學”。我選擇皮膚、頭發、眼睛、眼鏡、嘴唇這五個描寫點,也是每個描寫點后面緊跟感受點。
老師:在初中階段,這個公式有助于你們完成人物的外貌刻畫,隨著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拋開這個公式。人物素描僅僅限于人物的外貌描寫嗎?當然不是。對話、動作、神態……都是人物素描的范圍,我們以后接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