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香
圈點勾畫是指在閱讀過程中,用一些比較固定的簡單符號標出字、詞、句、段。常見的圈點勾畫符號主要有以下幾種:
“○”,圈點關鍵性的詞語或內容;“。。”,標在課文生字或用得好的詞語下面;“?”,標在有疑問或暫時不理解之處;“??”,標在有疑問且需要認真思考之處;“!”,標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著重號,一般標在句子關鍵詞下面;“★★”,一般標在應熟記和背誦之處;“? ”,一般是對優美語句的標注;“____”,一般在表示作者的觀點看法或總括句的下面進行標注;“? ”,一般畫在文章關鍵句子(過渡句、總起句、中心句等)的下面;“一、二、三”,標部分的序號;“㈠㈡㈢”或“1、2、3”或“①②③”則標在每一段段前;“‖”,標段內層次分界;“∥”,標在大層內的小層次之間;“{ }”或“[ ]”,一般標重點段時用。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不夠的原因,閱讀太少是一個,閱讀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個。多讀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樣讀。”
如何正確使用圈點勾畫法呢?同學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標:標出文章的段落,如用“①②③……”標出段落順序,以便精讀時迅速定位。
二圈:圈出文中生、難詞,用“○”將其標注,便于理解和記憶。
三畫:用“? ?”或者“? ? ”畫出課下注釋的文學常識及重要字詞的音形義。
四查:用字典或詞典查出生、難詞的讀音和釋義進行批注,并結合語境深入理解。
五找:找出文中關鍵詞句。用“○”畫出文章的文眼、線索,或用“? ?”畫出表達文章觀點、態度的句子,或畫出能概括文章內容、表明寫作對象的詞句等。這些關鍵句,能加深我們對文章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1.線索句。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線索,如鄭振鐸的《貓》,這個“貓”就是貫串全文的線索,與此同時,“貓”也是作者抒發愧疚之情的載體。
2.過渡句。即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可使文章結構緊密,一般在主體部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第九段,就自然而然地從對百草園的描寫過渡到對三味書屋的描寫上,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依依不舍,為下文描寫三味書屋作鋪墊。
3.深化句。深化句主要起深化主旨的作用,在文中是點睛之筆,一般出現在文末,多是議論抒情性的句子。如《散步》中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點明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4.總結句。總結句一般在結尾,有總結全文、抒發情感等作用。如汪曾祺寫昆明的雨,就用“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不僅與文章開頭相照應,還收束全文,直白地表達了自己對昆明的雨的喜愛之情。
六勾畫:勾畫是指用線條勾勒描繪,用簡單的文字標記。閱讀文章時,看到精彩之處需“勾畫”。什么是精彩之處?以寫作方法為例,就是那些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語動心神”來表現人物的情感、性格、精神、品質之類的句子。如《秋天的懷念》中史鐵生對母親的描繪,“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一個“擋”字,就把母親情感的細膩和深沉體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還有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記敘、抒情、描寫、議論、說明等表達方式,欲揚先抑、象征、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對使用這些手法的句子,都可以進行勾畫。
使用圈點勾畫法閱讀時,同學們還需注意以下三點:
1.寧缺毋濫。圈點勾畫時需要深思熟慮,不是隨意勾畫。閱讀時應思考哪里需要圈點,哪里需要勾畫,哪里需要批注。不理解之處可用“?”標注。
2.符號固定。圈點勾畫的符號應固定,不可隨意更改。
3.簡明扼要。一篇文章中,圈點勾畫的內容不宜過多,批注語言應簡潔;且批注語言不能只是簡單地評價好與不好,無論褒貶還是疑問,都應該是自己最真切的閱讀感受。
若有獨特的情感體驗處,也可用“!”進行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