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過暴曬的夏季,伴隨著習習涼風,皮膚又要面臨“多事之秋”。有不少自媒體博主稱,秋季特別適合進行“刷酸”,特別是對于長黑頭、粉刺、大油皮的人來說,效果極佳。如今,市面上含“酸”的化妝品種類也越來越多,“酸”也從專業醫美領域進入日常護膚行列,由“酸”引發的“事故”也隨之增多。
目前比較火的醫美項目——刷酸中的“酸”,主要是果酸、水楊酸等。
在醫美領域,刷酸治療又被稱為化學剝脫術,是皮膚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后,為促進新皮膚再生的一種科學的方法。
進行刷酸治療時,專業醫生會將一定濃度的“酸”涂在患者皮膚表面,一般來說,刷酸治療需要按療程進行。由于人的皮膚正常代謝周期為28天,因此每次治療要間隔20天到30天。
刷酸治療時,“酸”的濃度、在皮膚上停留的時間都要由醫生嚴格把控。當患者感覺皮膚微疼時,就需要用堿中和,而后進行冰敷。此外,“酸”的濃度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循序漸進地增加,“酸”的濃度越高,作用于皮膚的深度就越深、效果就越明顯,但是風險也就越高。
因每個人皮膚敏感、耐受程度不同,有些人會出現斑紅、刺痛、脫皮、長痘的現象。而有些人的膚質是不適合刷酸的,可能會出現嚴重過敏、爛臉的情況。非專業人士最好不要在家自行嘗試刷酸治療。(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