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凱
我的童年絢麗多彩,因為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有一年暑假,我和媽媽回到老家。天氣很熱,蟬在窗外的樹上叫個不停。我腦海中不禁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蟬是怎么叫的呢?我走出門,仰著頭繞著樹走了一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到兩只蟬。我把它們捧回屋,準備細細探究。
我輕輕地把兩只蟬放在透明盒子里,蓋上蓋子,然后往手上套了兩個保鮮袋,再一點點挪開蓋子,好像要給蟬做手術一樣。我一只手抓住一只蟬,仔細翻看它的嘴巴,因為大部分動物都是從嘴巴里發出聲音的,可是我左看看右瞅瞅,都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地方。就在這時,蟬突然叫了起來,嚇得我立馬松開手,合上蓋子,躲到了門后。過了一會兒,我又鼓起勇氣,悄悄湊過去,認真地看,竟然發現蟬的肚子隨著它的叫聲在不停地顫抖,可是另外一只蟬的肚子卻沒有顫抖。我不禁皺起了眉頭,側歪著腦袋,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爺爺剛好過來了,他摸著我的頭笑道:“只有雄蟬才會唱歌,它們不像我們人類靠聲帶發聲,它們的腹部兩側各生著一對天然的“樂器”:在兩個小孔穴的上面,有一塊薄薄的蓋片,孔穴內有兩片褶膜,是音響以及通風管。當雄蟬‘歌唱時,它利用肌肉使鼓膜顫動,發出的顫音在褶膜里擴大。由于孔穴上的蓋片能自由調節,發出的音調就高低不一了。神奇吧?”我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世界上的萬物都是那樣神奇,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就會有收獲,就會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老師小評
習作首尾呼應,中心明確。主體部分由老家夏天的蟬鳴引出探究活動,然后敘述探究的過程,再由爺爺解疑,脈絡清晰。小作者善于觀察,善于發現,選材源于生活,描寫富有童趣。
【作者系廣東廉江市第四小學六·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陳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