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令人“精神分裂”的職業
這真是一個令人精神分裂的職業,而這樣的分裂從一開始就是注定的。
在成為一名機場驅鳥員之前,我學的是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當初畢業論文是做的鳥類保護。入職后,雖然每天都跟鳥類打交道,但一切似乎都顛倒過來了——我的工作重心不再是保護鳥,而是驅趕、捕捉,甚至將槍口“瞄準”它們。鳥類本應該在藍天自由地翱翔,但一類區域除外,這就是機場。
巨大的飛機害怕小鳥的撞擊,因為飛機的飛行速度很快,和小鳥相撞就如同被一顆小炮彈擊中,非常危險。此外,飛機發動機工作時,需要大量吸入空氣,如果把小鳥吸進去,后果將非常嚴重。當然,小鳥也害怕飛機,一旦發生事故,它們往往付出生命的代價。
因此,在飛機的起降階段必須將鳥趕走——機場驅鳥員這個職業由此誕生。
驅鳥的十八般武藝
驅趕的方法五花八門,例如播放各種聲音,像是鳥類慘叫的聲音、天敵的聲音、驅鳥超聲波,鬧出的動靜越大,驅鳥效果越好。有的則是在機場放置仿真人、驅鳥彩旗、風動驅鳥器、驅鳥風箏、激光驅鳥器。有的機場還訓練牧羊犬驅鳥、獵鷹驅鳥,各種奇葩的招數都想得出來。
近些年,從生態角度驅鳥的手段越來越多。這和我當初在學校學習的“如何給鳥兒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恰恰相反,我們要把機場附近的綠地改造成最不適合鳥類棲息的模樣。比如填平草地上吸引鳥類的水塘;清除鳥類的食源植物;翻耕土地,再種植不吸引鳥類的植物。
我的工作所在地伊寧機場就種植了1000畝的薰衣草田。薰衣草內富含樟腦、芳樟醇、芳樟酯等成分,能夠有效地驅蟲、防鼠,減少鳥類的食物源。
用聲音來驅鳥只是嚇唬了它們一下,鳥類發現威脅好像不太大以后,可能還會再回來;攔鳥網讓鳥有被纏住的經歷,它們會意識到:機場確實是個危險的場所。
攔鳥網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安靜不擾民,因此,它幾乎是所有機場的必備驅鳥“神器”。可是對于鳥兒來說,安靜的攔鳥網卻是最難纏的,甚至是致命的。
攔鳥網薄薄一層,快速飛行的鳥類難以察覺和躲避,一旦撞到網上,細細的網絲便會纏住它們的羽翼、爪子和喙部,越是掙扎,纏得越緊、越復雜。任憑它的飛行技巧再高,速度再快,碰到攔鳥網都沒有辦法。被攔鳥網纏住的鳥,只能在煎熬之中等待死亡的降臨。
救鳥的成就感
我們雖然名為“驅鳥員”,但保證人和鳥雙方的安全,才是我們的初衷。因此,我們每天都要一遍遍地巡視、檢查攔鳥網,生怕漏掉任何一個需要被救助的空中精靈。我們每天都會解救3~5只鳥,最多時能有20只。
能親手救助一只鳥兒,目送它飛向藍天,是足以銘記的美好回憶。
救下來的鳥兒,放飛后依然有可能再次誤入機場。所以,我們通常選擇在遠離機場跑道的地方放生,這樣它們再次飛回機場的概率就小一些。
那么,怎么知道放飛的鳥兒是不是又飛回了機場呢?答案是鳥類環志。我們會給每一只放飛的鳥兒佩戴環志,就像給它們贈送一枚戒指,上面含有特定的編號信息。這樣就能識別它是不是那個曾經來過、不吸取教訓的小家伙。好在這樣的情況還比較少。
驅鳥員如果只是單純地驅鳥,的確會有些辛苦和枯燥。而一旦有了目標,比如救助更多的鳥類,這份工作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受困的鳥能夠重新飛上藍天,旅客們也能安全地起飛、降落,我就心滿意足了。(摘自《青年文摘》 飛鳥各投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