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名師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種的,產出不僅自己夠吃,還能為周圍其他學校供應,同學們在自建動物園里學生物,在自有植物溫室里上美術……
靖外明德小學位于云南省宣威市西寧街道,是由當地5所農村小學撤并而成立的學校,自2008年建校后,學校就決定通過勞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為全校師生提供三餐食材來源,到今年,他們已堅持了15個年頭。今年秋季開學后,校長雷應飛發了個朋友圈,圖片里,不僅畜禽膘肥體壯,蔬菜也已成熟,在地里等待采收,“這兩天玉米、茄子都熟了,孩子們勞動課的內容之一就是學習如何采摘蔬菜”。
在這所農村小學建有近150畝勞動教育基地,里面養殖有多種家禽牲畜,種植著眾多瓜果蔬菜,還設有農耕文化長廊、特種養殖區、科普園(玻璃溫室)等。平時的管理工作由專業人員負責,但每班每周有兩節勞動課,學生便會在專職勞動教師的帶領下,參與牲畜的養殖和田間勞作。進入三年級后,每個班都分有一塊責任田,除大米和調味料外,一千多名師生一日三餐所需食材均來自這150畝勞動教育基地,吃不完的肉菜還能拿去售賣,收入用于資助貧困學生。
經過15年的發展,靖外明德小學的勞動課,已有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課程設置和評價標準。對此,家長紛紛表示歡迎,“孩子會主動做家務了,也會干很多農活了”。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