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新特征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社會也逐漸朝著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演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變多了。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下,我國的傳統媒體如果和新媒體的優勢相結合的話,那么自然會對整個新聞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而新聞攝影工作是新聞行業中比較重要的環節,所以為了不讓傳統的新聞攝影影響新聞行業的發展,要創新舊有的攝影模式,迎合融媒體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模式,展望更好的未來。
傳統新聞攝影工作的基本特征
各方面都存在制約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各媒體之間都是獨立運行的,各方面都受到版權、人為因素等的制約,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首先,傳統媒體在信息內容方面是比較單一的。在傳統媒體時代,一般的新聞攝影工作就是為自己的媒體提供拍攝服務,他們缺乏與各媒體機構之間的有效交流與經驗共享,往往都會存在搶新聞的現象。其次,在傳播方式方面,基本都是以媒體為中心,單向對外進行傳播,傳播方式較為單一,不夠吸引讀者,受眾面狹窄,也沒有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再次,新聞攝影在發布和傳播方面的實效性差。傳統新聞攝影工作中,從膠片拍攝到圖片產生,再從圖片到媒體發布這中間的過程都比較復雜,而且傳播程序也復雜,很難及時將所獲取的信息傳遞給讀者,從而使得新聞攝影的社會價值并不高。最后,制作成本較高。由于新聞攝影基本都是使用膠片拍攝,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拍攝設備投入及人工技術方面,尤其是在電影、視頻的信息新聞制作過程中,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其制作過程比較復雜。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傳統新聞攝影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擁有一定的社會認知度
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是隸屬國家政府部門領導下的宣傳部門,它們都各自承擔著自己的工作職責。此外,傳統的新聞媒體拍攝者一般都是通過媒介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因此,傳統新聞攝影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較強的權威性,且專業新聞素養高等,因此就形成了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傳統媒體在發展和經營過程中已經擁有了較為龐大的受眾群體,且對傳統媒體也有較高的認知度。同時,在傳統媒體領域中的電影、書籍和雜志等這些都有可重復利用、存儲方便、準確性強等優點,這些優點滿足了受眾的閱讀需求。
善于利用圖片信息
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者基本都具有良好的專業攝影素養,不是專業攝影師就是新聞媒體攝影記者來勝任,他們善于將新聞學和攝影學相結合來完成圖片信息。通過利用攝影藝術來展現圖片中的語言信息,受眾看到圖片信息就能一目了然,充分將新聞內容和攝影語言表達融為一體,將社會上發生的信息拍攝記錄下來,讓受眾知曉事物發生的場景。雖然,記者在拍攝過程中,需要經過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和反應周期,但是受眾通過拍攝出來的圖片信息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內容。不僅如此,傳統的新聞攝影作品不但可以體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能夠揭示社會的丑陋面。在新聞拍攝中,時常可以反映出攝影者的思想以及社會的民意,它既可以歌頌社會也可以批判社會。一個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通常是緊扣核心新聞題材,具有完備的新聞意識和獨特的攝影視角,能與受眾產生共鳴,讓受眾更好地了解圖像背后的故事。
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的新特征
更具有時效性
新聞攝影師實時拍攝和報道新聞事件,使人們能夠及時了解新聞事件的真實過程。因此攝影師應迅速確定內容、構圖、圖像和情感元素,并通過媒體了解大眾需求。媒體如果想要搶占新聞的頭條或者獲取獨家采訪、報道的機會,那么其本身的形象要真實,同時發布信息的速度要快,位置也要突出,這樣就更容易形成品牌效應。而通常情況下,受眾更在乎新聞發布的及時性、真實性。所以,這兩點是新聞媒體不能忽視的關鍵點,也是維護自身形象、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標準。數字圖像制作的應用將記者從過去的收集、拍攝、開發、安排、打印和分發等繁瑣而低效的新聞制作中解放出來,在最短時間內,只需要幾秒鐘,新聞攝影圖片便能傳送到受眾手中。如今,互聯網海量的信息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為了引起公眾的注意,必須加入人們喜歡的內容。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新聞攝影記者能夠掌握每個觀眾的偏好,大數據技術引領著新聞制作的方向,它使得新聞傳播更高效,也順應了這個快節奏生活的發展趨勢。
融媒體時代產生的正負影響
新聞攝影技術更加親民、快捷,只要是有新聞一手消息都可以成為發布者,這雖然給新媒體的發展帶來積極效應,但是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社會大眾在獲取最新新聞時,可能會在并不完全了解整件事情的原由和過程的情況下盲目進行傳播,有些人可能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或者更多的關注,為博取粉絲的關注而進行虛假宣傳,這種行為會給社會造成不良的沖擊。此外,雖然新媒體傳播方式更加自由且信息資料量也大,但是也給讀者增加了信息識別的難度。網絡上各種挑逗、有趣、個性的標題很容易吸引讀者的關注,但是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良性信息,影響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正確認知,動搖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本質。
傳播媒介多樣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聞傳播媒介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各種新型傳播媒介相繼涌現,比如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融合網絡數字技術之后,更加融會貫通。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使得人們更加高效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拓寬了他們獲取新聞信息的路徑,提高了信息交流的節奏,更拓寬了新聞攝影的傳播空間。新技術催生了新媒體。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人們可以獲取備方面的消息和新聞,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隨時發布到網絡平臺上,實現互動開放和資源共享。這是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在融媒體環境下,多元化的社交方式使新聞攝影的發展不再受到傳播路徑的影響和制約。移動互聯網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改變了生活觀念和行為習慣,使得人們的視野更為廣闊,推動了新媒體語境的發展和進步,極大地提高了新聞攝影的社會影響力。
傳播方式呈多元化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攝影工作者逐漸從專屬的信息播報者轉為了信息的傳播者。而在傳統媒體時代,只有新聞攝影工作者才能夠發布媒體信息。而如今,各個新聞攝影專業攝影記者以及普通的讀者也可以參與到新聞攝影的行業中。可想而知,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攝影的傳播方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準入門檻低,再加上拍攝器材的普及,攝影技術的大眾化發展,使信息分享與傳播變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可以說,基本上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攝影傳播者。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攝影工作在內容方面的選擇性空間大,在信息發布的速度方面也較快。在新聞圖象的收集和拍攝過程中,體現了攝影者的親身經歷與感受,夾雜他們自身的觀點進行發布、分享,實現了信息的資源共享,使得新聞圖像的傳播途徑與范圍被不斷擴大。而且,在信息發布的同時,還帶有受眾參與環節。閱讀者可以進行“評論”“新聞轉發”或“延伸閱讀”等相關操作,比如微博就可以進行點贊、留言和轉發,從而使得信息被不斷傳播。讀者在接收新聞信息后,也可以將有用的信息經過個人社交平臺,比如微信、QQ、抖音等進行轉發傳播,引起更多的社會關注。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圖像信息的傳播方式更加豐富,且傳播效果更好。
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工作的發展對策
嘗試從更多不同角度去攝影
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的地位也相應提升了不少。但是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專業的新聞攝影師需要不斷通過進修來提高自身的攝影水平,以便在面對新聞事件時,可以嘗試從多角度去看待它們,并通過掌握各種新聞攝影技術來增強新聞內容的深度。通常,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新聞內容,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深入報道新聞內容,進而有效提高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整體的視覺效果。因此,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攝影記者的拍攝角度需要創新,以多個角度去拍攝和記錄真實的新聞事件,這樣可以使得整件新聞更為真實、清晰。融媒體時代的發展使得新聞攝影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更為規范,在拍攝工作方面也做得更為細致,所拍攝的新聞內容更具有深度。
新聞攝影人員需要不斷提升攝影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攝影工作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為了能夠給受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攝影信息作品,對于新聞攝影記者而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攝影水平。雖然,對于一個新聞攝影記者而言,其拍攝的作品并不需要像專業攝影師那樣對圖片有著很高的要求,但是,還是需要通過各種攝像設備來對現場的信息畫面進行高清拍攝,同時還要對現場的采訪視頻進行剪輯,對不合理的、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內容進行刪減,同時,要保證視頻內容和音頻內容相貼切。為此,作為一個融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者,不僅要具有過硬的拍攝技術,還要有很好的采訪能力。在拍攝新聞事件的時候,能夠通過拍攝的視頻內容將整件新聞內容更為準確、真實地表達出來。所以,所拍攝的照片或者視頻需要確保高度真實性。只有采訪能力突出,才能將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揭露出來,這是作為一個攝影記者所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同時,作為一名新聞攝影記者而言,還需要積極提升溝通能力,加強與攝影記者之間的交流,交流采訪拍攝經驗,爭取提高新聞圖片的質量。
拓展新的拍攝途徑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字產品的功能和性能不斷提高。移動相機像素的提高使得攝影行為更加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微信和微博在網絡上發布手機拍攝的照片,一些富有創意、高質量的照片贏得了大量觀眾的青睞。由于許多事件發生得非常突然,許多記者為了獲取第一手新聞材料而趕赴現場,但相機無法隨身攜帶。如果新聞攝影者回去拿相機,那么就很可能會錯過最好的攝影機會,所拍攝出來的照片也就沒有什么新聞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高像素手機拍攝現場照片,從而解決沒有專業攝像設備的問題,提高新聞攝影的及時性。近年來,無人機攝影也被廣泛應用于新聞采訪中。無人機攝影可以突破傳統手工攝影的局限性,在重大災害報道中,從空中視角拍攝,使畫面更加直觀、完整。無人機攝影是新聞攝影的新趨勢,新聞攝影師需要不斷學習無人機的操作方法。媒體也應該把它培養成新聞攝影記者的一項重要技能,以便借助現代技術進行拍攝,豐富不同媒體的新聞表達方式,創作出符合不同媒體需求的作品。
作者簡介:
付磊(1987—)男,漢,北京人,攝影(像)記者;研究方向:數字編輯短視頻新聞攝影。